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大口鲶在弱电场中的行为反应

海洋渔业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口鲶(Silurus meridionalis)是一种古老的具有电感受器官的鱼类,其头部分布着大量微壶腹状的电感受器官,可以感受到生存环境中的微弱电信号,并在其摄食、求偶等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采用行为学的方法研究了大口鲶在不同直流类匀强电场下的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输出电压为0.9V、水中电场强度为(5.0±0.1)mV.cm-1时,大口鲶对铜板电极表现出最大的偏好性,在电场范围停留时间可达100 s以上,说明弱电场对大口鲶具有较强的吸引。研究结果为采用弱电诱集大口鲶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改进传统的大口鲶捕捞作业方式及新渔具渔法的研制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口鲶 电感受 弱电场 行为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基于触发器的数据同步系统的研究及关键技术实现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2 CSCD

摘要:针对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内以及不同业务系统间数据同步和共享的需求,提出一种数据同步系统的实现方法。首先分析各数据同步模式及同步过程,其次给出该同步系统的框架和实现流程,最后着重讨论基于触发器的变化捕获器的实现。系统采取只记录主键来获取变化的方式,兼顾到应用程序对数据表的操作,尽可能减少同步过程对应用程序执行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数据同步 触发器 分布式数据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建鲤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免疫抑制和应激建鲤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对建鲤注射环磷酰胺和皮质醇来建立免疫抑制和应激模型,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分离头肾、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测定培养液中不同浓度Ala-Gln(0.0,2.0,4.0,6.0,8.0和10.0mmol/L)对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免疫抑制模型及应激模型中,建鲤头肾、脾脏和外周血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la-Gln浓度在0.0~8.0mmol/L时,可以促进免疫抑制建鲤的淋巴细胞增殖(P<0.05),在0.0~6.0mmol/L时,可以促进应激建鲤的淋巴细胞增殖(P<0.05),随着Ala-Gln浓度的进一步增大,淋巴细胞转化率不再继续增大(P>0.05)。【结论】Ala-Gln对离体培养免疫抑制和应激条件下的建鲤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有潜力的鱼用抗应激免疫增强剂。

关键词: 丙氨酰-谷氨酰胺 建鲤 免疫抑制 应激 淋巴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保鲜剂对鱼类腐败菌抑菌效果比较及抑菌机理研究

食品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制量,研究葡萄柚种子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柠檬提取物、百里酚和茶多酚5种生物保鲜剂对假单胞菌和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百里酚、茶多酚和葡萄籽提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百里酚对两种菌都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尤其是对腐败希瓦氏菌抑菌效果显著。茶多酚对两种菌的抑菌效果相当,而葡萄籽提取物则对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更好,总体上百里酚的抑菌效果较好。通过测定菌液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析百里酚对假单胞菌和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百里酚处理组的菌液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组大,百里酚的抑菌机理可能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破坏细胞膜外膜完整性,破坏磷脂双层。

关键词: 生物保鲜剂 假单胞菌 腐败希瓦氏菌 抑菌效果 百里酚 抑菌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汉江大鳞黑线餐鱼的再次发现及其生物学特征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加深对大鳞黑线餐鱼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其生态习性,获得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参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对2011年9月在陕西汉江干流石泉段采集到的1尾黑线餐鱼属鱼类标本进行测量和研究,并与1979年捕获的标本进行比对。[结果]该次捕获的标本除体长和全长外,其他各对比项目与正模标本的差异很小;大鳞黑线餐鱼除了可分布在水域上游山间溪流中,也可生活于大水面缓流区;大鳞黑线餐鱼在汉江水系仍有分布,但资源量极小。[结论]结果为该濒危鱼类的保护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大鳞黑线餐鱼 绝灭 保护 汉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中南部细纹狮子鱼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分布的季节变化

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9年7—8月、10月和2010年1月、5月黄海中南部渔业生物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细纹狮子鱼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分布的季节变化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细纹狮子鱼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从春季(4.7 cm、3.3 g)到冬季(34.2 cm、764.9 g)呈显著增加,并且雄性个体平均体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P<0.05,春季除外)。性比(♀∶♂)随体长组和季节变化,体长越大趋向于雄性,反之趋向于雌性;夏季雄鱼居多(0.70∶1,P<0.05),秋季则为雌鱼居多(1.35∶1,P<0.05),而冬季(产卵群体)和春季性比接近于1∶1。细纹狮子鱼各季节摄食等级均在2.5以上,冬季雄性个体摄食等级显著大于雌性个体(P<0.05),但雄性个体肥满度为全年最低(1.52)。细纹狮子鱼相对资源量和贡献率从春季(0.17 kg/h,1.54%)到秋季(15.36 kg/h,33.05%)呈上升状态,而冬季(2.37 kg/h,5.60%)有所下降。相比2000年,夏秋季相对渔获量和贡献率提高明显。全年集中分布于7.8—13.6℃,3.20%—3.38%的水域,平均体重和水深有显著的相关性(秋季除外)。另外,根据性成熟个体分布区和稚幼鱼分布的相关历史资料分析发现,除海州湾外,黄海中部深水区可能是细纹狮子鱼的产卵场。

关键词: 细纹狮子鱼 黄海中南部 生物学特征 产卵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陆渔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特征及碳汇机制

水产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渔业是水体生态系统中惟一可控的有效增汇产业,碳汇渔业是水体生态系统中惟一的"碳汇产业"。为了更好地把握内陆渔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汇机制的特征,目前的重点研究应包括内陆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包括自然水域和池塘)中碳循环的规律,碳赋存形态的归转,各类水产品生物对碳汇的贡献途径和份额以及相应的计量体系和评价模型等;同时,希望合理地估算及测定内陆渔业水体、水–气界面间CO2通量,把握内陆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动态,进而构建内陆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环境碳/生物碳/碳通量时空变化的信息库。

关键词: 内陆渔业 生态系统 碳循环 碳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研究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摘要:对人事信息收集和档案分类整理这两部分的基础性人事工作进行深入分析,为日常业务的开展寻求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 人事 信息收集 分类整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卫星多重PCR基因扫描在三疣梭子蟹个体识别中的应用

水生生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隶属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梭子蟹属(Portunus),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等海域[1,2]。近年来,随着沿海各地人工养殖规模的扩展、捕捞强度的加大、人工放流以及生态

关键词: “黄选1号” 微卫星多重PCR 模拟分析 亲子鉴定 近交系数增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中华绒螯蟹雌性亲蟹代谢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不同盐度(0,6,12,18,24)条件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性亲蟹的耗氧率、CO2排出率及NH3 N排泄率,并研究了其呼吸熵、氧氮比、代谢率及能源物质供能比随盐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体质量为(55.59±6.24)g的中华绒螯蟹雌性亲蟹,在水温(16±1)℃条件下,盐度对其耗氧率及NH3 N排泄率影响显著(P<0.05)。在实验盐度范围内(0~24),其耗氧率及NH3 N排泄率均随盐度的升高而下降,CO2排出率及代谢率的变化趋势与耗氧率一致,且盐度为6的实验组亲蟹CO2排出率及代谢率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盐度12~24范围内,亲蟹CO2排出率及代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熵及氧氮比均变化不显著(P>0.05);能源物质以脂肪的供能比例最大,其次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供能比例最小。分析认为,中华绒螯蟹雌性亲蟹在生殖洄游过程中主要以脂肪作为供能物质,代谢率与能量消耗逐渐降低。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盐度 代谢 耗氧率 排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