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超声波提取-固相萃取联用检测河鲀毒素的研究

热带海洋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热处理、震摇、超声波等手段改善水产品中的河鲀毒素提取率,利用多种固相萃取柱纯化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进行检测,重点对河鲀毒素的提取和固相萃取纯化进行了研究。试验发现,结合振荡和加热双重作用的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加热辅助提取法具有较高的提取能力,其中超声波(35kHz,强度100%,60℃)提取10min即可达到最好效果,耗时短,效率更高;比较SCX、PRS、WCX、C18、SAX 5种固相萃取柱对河鲀毒素的吸附作用,SCX、PRS、WCX柱则能够将河鲀毒素完全保留在其上。样品纯化试验结果显示,C18-WCX小柱的组合纯化样品的效果最好,回收率在75%—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研究结果对河鲀毒素的提取、纯化和检测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河鲀毒素 超声波提取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KCTD15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克隆得到鲤Cyprinus carpio含钾离子通道四聚化结构域15(KCTD15)两个基因KCTD15a和KCTD15b,其开放阅读框(Open read frame,ORF)均为774 bp,编码含257个氨基酸的多肽,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均为29 000,PI分别为7.0和6.5。经氨基酸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鲤KCTD15基因与斑马鱼Danio rerio、人Homo sapien、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牛Bos taurus、小鼠Mus musculus、家鼠Rattusnorvegicus、爪蟾Xenopus laevis等的KCTD15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均含有一个BTB(Broad-Complex,Tramtrack and Bric a brac)模块,鱼类比哺乳动物少26个氨基酸。采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了KCTD15基因在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KCTD15a基因只在头肾中表达且较低,在其他组织中均不表达;KCTD15b基因在卵巢中表达最高,在鳃和皮肤中次之,在脑、肝胰脏、头肾、肠等组织中表达较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CTD15在鲤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结果表明:KCTD15a和KCTD15b基因都在受精后0 h表达量最高(P<0.05),在受精后6 h和12 h均迅速下降(P<0.05);KCTD15a基因在受精后36 h有所上升,但未达到6 h的水平,在受精后72 h及破膜后3 d、10 d时表达量逐渐降低;而KCTD15b基因在受精后36 h降至最低,在受精后72 h及破膜后3 d时逐渐升高,但幅度不大,破膜后10 d时再次下降;KCTD15b基因的表达量总体高于KCTD15a基因的表达量。

关键词: KCTD15基因 克隆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

摘要:我国事业单位所处的地位较为特殊,并且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事业单位在诸多领域间接或者直接的参与经济建设;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同时也担负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服务、监督以及管理等职能。由于事业单位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再加上自身制度及体制方面的影响,进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当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财务风险。本文针对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现状,简要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且对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旨在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健康且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范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要养殖鲑科鱼类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

水产学杂志 2012

摘要:冷水性鲑科鱼类肉质鲜美,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丰富、无肌间刺、易加工,是世界性养殖鱼类,其中大西洋鲑、虹鳟和红点鲑属鱼类等主要养殖鲑科鱼类,一直是水产遗传育种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简要叙述了鲑科鱼类遗传育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主要介绍了经济性状遗传参数估计、选择育种、分子遗传与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鲑科鱼类遗传育种工作重点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鲑科鱼类 遗传参数 选择育种 分子遗传 标记辅助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颡鱼卵致病性绵霉的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

微生物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黄颡鱼水霉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药敏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参照传统方法对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的丝状真菌进行分离,通过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然后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分析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并进一步采用倍比稀释法研究其药敏特性。【结果】从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分离到8株丝状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菌株YC对黄颡鱼卵具有致病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形态与药敏特性,开展了IT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YC为透明管状结构,中间无横隔;游动孢子囊多呈圆筒形、棍棒形或穗状,游动孢子发育成熟后不断从孢子囊顶端释放出来,成团聚集在游动孢子囊口,并经过一个时期的静休后,成团脱落或直接分散在水中游动;次生孢子囊具有典型的侧生现象;藏卵器呈球形或梨形,大多与雄器异枝,少数与雄器同枝,含1?15个卵孢子;成熟卵孢子中生或亚中生,偏生一个大油球。其ITS r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绵霉属菌株自然聚类,同源性高达99%,与异丝绵霉(Achlya klebsiana)菌株CBS101.49(GenBank登录号AF119579)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鉴定的结果,判定菌株YC为异丝绵霉(Achlya klebsiana)。此外,在实验选用的中草药和消毒剂中,黄连和异噻唑啉酮分别对菌株YC的抑菌效果最好,其对菌株YC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6 mg/L和2 mg/L。【结论】首次分离了黄颡鱼卵致病性异丝绵霉菌株YC,并确定了其药敏特性,可以作为该病防治用药的依据。

关键词: 黄颡鱼卵 绵霉 鉴定 最小抑菌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鲟鱼卵的鲜味相关物质含量比较分析

食品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分析俄罗斯鲟和西伯利亚鲟鱼卵的鲜味氨基酸、ATP(腺苷三磷酸)及其关联物、甜菜碱含量,评价两种鲟鱼卵的营养及鲜味特性。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氨基酸组成、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ATP及其关联物的含量和色谱法分析甜菜碱的含量。结果表明:俄罗斯鲟鱼卵的氨基酸总量(∑AA)显著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P<0.05),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含量均略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并且俄罗斯鲟鱼卵的鲜味氨基酸(DAA)含量明显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其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3.84mg/L和80.53mg/L。IMP(肌苷酸)对鲟鱼卵的鲜味有很大贡献,在俄罗斯鲟鱼卵和西伯利亚鲟鱼卵中分别为4.33mg/100g和3.83mg/100g。俄罗斯鲟鱼卵中甜菜碱的含量明显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两种鲟鱼卵中均含有丰富的鲜味物质,但从DAA、IMP和甜菜碱的含量来看,俄罗斯鲟鱼卵的以上营养价值均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

关键词: 俄罗斯鲟 西伯利亚鲟 鱼卵 鲜味氨基酸 ATP及其关联物 甜菜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产业标准化现状及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罗非鱼养殖,年产量已超过200万吨。近十年来我国的罗非鱼产量以平均每年9%左右的速度递增,居世界第一,是我国优势出口水产品之一。为了了解罗非鱼产业标准化现状,调查现行标准在这个行业的适用性,利用到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罗非鱼主产区进行实地走访、资料收集和发放调查表等调研手段,考察了我国罗非鱼生产、流通全过程。了解了养殖水质、种质、鱼苗及亲本、饲料选择与投喂、病害防治与用药、运输装备的清洁卫生及加工与包装存在着的潜在危害。研究了现行标准实际应用情况,利用对比和分析的方法梳理了缺失及需要修订的标准。在分析和研究了先进国家所采用的健康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罗非鱼产业实际需求和科研现状,建议制定4项标准,修订6项标准,为规范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罗非鱼 健康养殖 质量安全 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条件下咸鱼品质的变化规律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四种咸鱼(三牙、带鱼、蓝圆!、马鲅)在20、4、-20℃贮藏条件下各个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感官评价得到,在20℃的贮藏条件下,四种咸鱼的货架期分别为20、6、10、14d;在4℃贮藏条件下的货架期明显延长,分别为70、35、70、70d;而在-20℃条件下贮藏的样品货架期均大于4个月。结合感官评价,对20℃与4℃贮藏条件下货架期终点的指标值进行了准确的描述:带鱼和马鲅的咀嚼性为20~30gmm,蓝圆!的咀嚼性为30~40gmm,三牙的约为50gmm;TVBN值约为40~50mg/100g;TBA值与亚硝酸盐的含量在贮藏期间具有峰值,峰值出现在货架期的不同时期。

关键词: 咸鱼 贮藏条件 品质变化 感官评价 亚硝酸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反应器脱氮技术

黑龙江水产 2012

摘要:硝酸盐是氨态氮等有害物质经过硝化反应后形成的产物,硝酸盐氮对养殖对象的毒性相对较低,但高浓度硝酸盐氮也会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本文介绍了影响生物反应器脱氮的主要因素,重点介绍了生物反应器脱氮方法,包括异养反硝化、自养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三种常见的脱氮方法。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生物脱氮 硝酸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大鳞鲤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2

摘要:试验研究了不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初重(11.07±2.42)g大鳞纪幼鱼(Barbus capito)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饲料蛋白质水平设7个梯度:30.24%(G1)、33.22%(G2)、36.23%(G3)、39.33%(G4)、42.15%(G5)、45.33%(G6)和48.12%(G7),每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试验鱼饲养周期为56d.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影响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G5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G1和G7(P〈0.05);G4中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G1、G6和G7(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后肠蛋白酶活性先增大、后降低.各处理组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腺的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腺淀粉酶活性降低:G7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3和G6(P〈0.05);G7中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1和G4(P〈0.05);G7后肠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G7肝胰腺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G1、G2、G3和G4(P〈0.05).从而得出结论:饲料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大鳞鱼巴幼鱼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而对脂肪酶的活性影响不显著.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9.33%时,大鳞鱼巴幼鱼的消化酶活性最强.

关键词: 大鳞鱼巴 蛋白质 消化酶 Barbus capito protein digestive enzym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