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短凯伦藻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短凯伦藻(Karenia brevis)是一种有毒赤潮微藻,所产生的短藻毒素对海洋生物乃至人类都有毒害作用,为加强对短凯伦藻赤潮的监控,建立了稳定的短凯伦藻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鉴定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特异性和灵敏性验证.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只有短凯伦藻或者含短凯伦藻的模板呈现阳性反应,其他微藻为阴性反应,从而验证了该LAMP方法的特异性;同时,对短凯伦藻的基因组DNA进行一系列10倍稀释作为敏感度实验的模板,并与常规PCR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短凯伦藻的LAMP方法最低检测限度为50 pg,敏感度比常规PCR高10倍.LAMP产物鉴定不需要常规的胶电泳过程,直接采用肉眼观察的方法,在含有短凯伦藻的阳性反应管中会出现白色混浊,加入SYBRòGreen I染料呈现绿色,而未含有短凯伦藻的阴性管为澄清,染色后仍为原来的橙色.因此,该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而成本低,在赤潮原因种检测监控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短凯伦藻 环介导恒温扩增 特异性 灵敏性 赤潮微藻 短藻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深海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开发模式与发展对策

海洋经济 2012

摘要:深海微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加快深海微生物资源研究,推动深海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开发,可以有效地维护中国在公海和国际海底资源开发活动中的权益,促进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深海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核心在于通过研发获取深海微生物活性物质和基因序列的知识产权,以知识产权转让为核心的"产-学-研"发展模式是主要实现形式。要通过制定深海微生物资源研发规划,设立资源研发国家专项;加快"产-学-研"平台建设,规划深海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开发基地;积极参与国际规章制定,加强深海微生物资源开发国际合作等措施,加快中国深海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开发进程。

关键词: 深海微生物 知识产权 产业化开发 产业基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品中砷及砷化合物的食用安全性评价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2

摘要: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席专家委员会(JECFA)第72次会议对食品中砷暴露的风险评估报告为主要依据,结合无机砷的毒性、流行病学以及暴露评估研究(包括生物标志物研究、分析方法、形态学以及在食品及饮用水中的含量等),对砷及砷化合物毒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重新评估和提出了每周容许摄入量值(PTWI)。基于暴露平均量,经过平均11年半的跟踪随访,委员会提出,癌症发病率比背景值增长0.5%的最低每日基准剂量(BMD0.5)为3.0μg/kgb.w.,通过对影响暴露评估的不确定性进行灵敏度调查分析,表明BMD0.5下限值(BMDL0.5)为每日2.0~7.0μg/kgb.w.。委员会同时提出1988年第33次会议提出的暂定PTWI为15μg/kgb.w.,即每日2.1μg/kgb.w.。由于在BMDL0.5范围内,因此不再适用并予以取消。

关键词: 无机砷 食品 风险评估 每周容许摄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的体内外释药特性

水产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强力霉素原料药与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的体内外释药特性。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原料药在人工胃液、肠液和pH7.4磷酸缓冲液中的体外释放均可用零级动力学方程拟合,释放较快,在1h内能完全溶出;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具有显著的缓释特性,在各介质中的体外释放均可用双相动力学方程拟合,前期表现为快速释放,后期为缓慢释放,冻干粉在各介质中的释药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pH2.0人工胃液>pH3.0人工胃液>pH4.0人工胃液>人工肠液>pH7.4磷酸盐缓冲液。强力霉素原料药包裹成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后,经(25±1)℃20mg/kg单剂量口灌,在斑点叉尾的药—时曲线由双峰变为单峰,在血浆中的血药峰浓度(Cmax)减小,峰值时间(Tmax)和消除半衰期(T1/2β)明显延长,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变大,是一种理想的强力霉素新剂型。

关键词: 斑点叉尾 强力霉素 纳米粒 冻干粉 体外释药 药代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养鱼污水

环境工程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枯草杆菌为絮凝产生菌,优化养鱼污水对其培养条件,探讨其降解污水有机物效果及增殖变化,并讨论分析絮凝活性分布、成分组成。结果表明:pH 6.7~7.8、碳氮比20~40、COD≥85 mg/L养鱼污水(灭菌)培养该菌36 h,其培养液(2 mL投量)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达39.5%,养鱼污水COD去除率达47.2%,絮凝菌生长良好;该絮凝菌其絮凝活性物质是菌体分泌物,成分主要为多糖。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 养鱼污水 培养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的玻璃钢渔船船型要素优化研究

船舶工程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建立了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船型要素-船体阻力"数学模型,提高了模型的拟合精度。同时结合遗传算法的非线性寻优能力,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完成了船型要素的优化设计。优化结果可以作为玻璃钢渔船初步设计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 船型要素 船体阻力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助溶剂对氟苯尼考水溶液助溶效果的比较研究

水产学杂志 2012

摘要:氟苯尼考是一种新型动物专用氯霉素类广谱抗菌药,在畜禽及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中应用较广。而其在水中溶解度小,所配药液浓度低,长时间贮存稳定性差,使用极其不便。本实验摸索了常用的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三种助溶剂在不超过70%添加量下促进氟苯尼考水溶液所能达到的最大浓度,观察了在低温(4℃)、常温(20℃)和高温(30℃)下药物的稳定性,通过抑菌实验检测了助溶剂对药物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助溶效果最好,对药效影响最小,可作为氟苯尼考水溶制剂的首选助溶剂。甲醇最大可促进氟苯尼考溶液达到2%,乙醇仅为0.7%,两者对药物抑菌效果影响较大,但可增强药液在低温下的稳定性,长时间放置(7d)无药物析出。

关键词: 氟苯尼考 二甲基亚砜 甲醇 乙醇 助溶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温度下养殖大黄鱼货架期预测模型的构建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温度范围内导致产品腐败的原因和开发货架期预测模型,通过对低温(0~10℃)、室温(25℃)和变温贮藏下养殖大黄鱼感官、理化和微生物质量指标和细菌种群的研究,确定上述温度条件下的货架期和特定腐败菌,开发出3种货架期预测模型,并用恒温和波动温度下的货架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养殖大黄鱼低温下的货架期为5.4~17.8d,特定腐败菌为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室温下货架期仅1.1d,特定腐败菌为弧菌和肠杆菌。依据相对腐败速率与温度的相关性,开发出Exponential、School-field和Square-root货架期预测模型,模型参数表观活化能Ea、最小温度Tmin和温度特性系数a分别为74kJ/mol、-10℃和0.11,并用3、7、10℃恒温和变温下的货架期对模型进行验证,相对误差分别为0%~13.8%、-0.9%~9.8%和-0.2%~-22.1%,表明School-field和Exponential货架期模型性能优于Square-root货架期模型,能快速有效预测0~25℃范围的大黄鱼品质。该文将为进一步研发集包装、贮藏和流通等为一体的水产品品质智能化预警系统提供依据。

关键词: 贮藏 温度 预测 货架期 特定腐败菌 预测建模 养殖大黄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增氧技术

水产学杂志 2012

摘要:工厂化水产养殖密度大、水和土地资源利用率高、水质可净化而污染少,是应用工业化方式进行水产养殖的生产模式。高效合理的增氧方式可有效增加工厂化养殖中设施与设备的效能,提高生产效率,是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针对水产养殖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论述了国内外增氧装备的结构特点、增氧方式和效果,分析了增氧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增氧技术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方法和创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提高增氧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厂化 水产养殖 增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和pH对鱼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水产学杂志 2012

摘要:"以渔改碱"是开发利用我国约6.9×108km2低洼盐碱水域的有效途径。水体中的盐度过高会显著影响鱼类的渗透压调节、能量收支、生长发育、组织功能以及血浆电解质浓度等;碱度过高会引起"碱病"和多种异常生理、生化而迅速死亡。盐碱和pH对鱼类理化的影响还有协同作用,盐碱过高时对鱼产生联合毒性作用,pH值升高时同样也会加剧这种作用。本文综述了盐碱和pH对鱼类的理化影响、毒性作用等,探讨了鱼类在盐碱水中的生长机制,以期为盐碱水域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鱼类 盐度 碱度 pH 生长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