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江中游宜昌至城陵矶江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特征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0年1、4、7和10月对三期蓄水后长江中游宜昌至城陵矶江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周年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计8门74属147种,以硅藻、绿藻和蓝藻为主,分别占40.1%、26.5%和20.4%。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 O.Müller)、美丽星杆藻(Asteri-one formosa Hass)、克洛脆杆藻(Fragilaria Crowe crisp bar sp.)、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 Desm)、普通等片藻(Ordinary film algae)、具星小环藻(Cyclotella stelligera Cl.et Grun.)、单角盘星藻具空变种(Pediastrum simplex var.duodenarium)、优美胶毛藻(Chaetophora elegans(Roth)Agardh)、小颤藻(O.tenuis)、飞燕角甲藻(Geratium hirundinella)等11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差异较明显,秋季种类数最多,为110种,夏季种类数最少,只有55种。全年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6.11×104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2.26mg/L,夏季生物量最大(4.97mg/L),秋季最小(0.44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22,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为0.27,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值为1.54,四季中春季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为最高。通过生物评价得出长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处于β-中污带,秋季部分江段出现富营养化。


海豚基因组中硒蛋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科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硒蛋白中的硒以硒代半胱氨酸(Sec)的形式存在.Sec由传统的终止密码子TGA编码.由于在可读框中难以区分TGA密码子在硒蛋白中的功能,硒蛋白基因的预测非常困难.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真核生物硒蛋白基因预测系统,从海豚基因组中识别了包括含2个Sec的2型碘甲腺氨酸脱碘酶(DI2)、具有可变剪切编码区的1型碘甲腺氨酸脱碘酶(DI1)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硒蛋白P(SelP)等16个硒蛋白,从基因信息的角度探索了海豚中硒蛋白与其特殊生存环境及进化阶段的关系等问题.


涌浪机在对虾养殖中的增氧作用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溶解氧是对虾正常代谢和生长中所必需的,为了探索对虾养殖增氧方式的新途径,该文进行了涌浪机在高位池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增氧情况的研究,并进行了不同天气状况下与水车增氧机增氧效果的对比。试验表明:涌浪机在晴好天气下增氧能力远超同功率水车增氧机。在试验养殖密度约为10000kg/hm2时,0.75kW涌浪机在晴好天气白天时与同功率水车增氧机相比,使池中溶解氧质量浓度平均提高1.24mg/L,但在阴雨天和夜间涌浪机的增氧效果较差,增氧能力与同功率水车增氧机相近。因此,涌浪机在实际应用中需与其他增氧模式相结合使用,将会取得较好的增氧效果。


水温对半滑舌鳎性腺组织发育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了不同温度(19,21,23,25和27℃)对半滑舌鳎的性腺组织发育的影响。在受精后39~106 d对半滑舌鳎进行温度控制处理,通过石蜡组织切片,对半滑舌鳎早期性腺分化发育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在19℃饲养条件下,受精后46 d(pfd46)半滑舌鳎性腺原始生殖细胞数量增加,有分化成卵巢的倾向;在该条件下,pfd82半滑舌鳎性腺开始分化为精巢。pfd82时,27℃条件下的幼鱼卵巢中卵原细胞数目大量增殖;精巢中精小叶多而密,结缔组织间隔清晰。pfd129时,27℃处理的幼鱼卵巢发育到Ⅱ期,其他温度处理组仍处于Ⅰ期卵巢,但随着温度的提高,卵巢中卵母细胞数目增多,且由散乱分布变为有序的排列在卵巢小叶中;精巢中贮精囊数量增多,囊腔中精子增多。pfd142时,高温处理组幼鱼性腺发育最快,其Ⅱ期卵巢中卵母细胞数目最多,精巢中后期生精细胞偏多,精子几乎分布到各个精小叶中,且贮精囊结构发达,内纳高密度精子,在周围输精管中也分布着精子。结果表明,温度影响了半滑舌鳎性腺发育程度,二者呈现线性关系,在适当温度范围内,性腺发育速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


珠江河口区罗非鱼养殖池塘中浮游微藻的群落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5月至11月,在广州市番禺区海鸥岛对6口罗非鱼河口养殖池塘的微藻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进行定期采样分析,共检出微藻7门157种,其中绿藻67种,蓝藻34种,硅藻18种,甲藻5种,隐藻3种,裸藻28种,金藻2种。各池微藻优势种种类丰富,但不同门类优势种单胞体积差异较大,其中:数量优势种多为蓝藻类的威利颤藻、点形平裂藻、褐色念珠藻、圆胞束球藻、坚实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等和绿藻类的蛋白核小球藻、镰形纤维藻、空星藻等;生物量优势种多为裸藻类的鱼形裸藻、秋鳞孔藻、琵鹭扁裸藻、扭曲扁裸藻、糙膜陀螺藻和甲藻类的加顿多甲藻、多纹膝沟藻以及隐藻类的啮蚀隐藻、具尾蓝隐藻等;卷曲螺旋藻既是数量优势种又是生物量优势种。微藻数量和生物量在养殖前中期增加较快,物种多样性丰富,后期多呈较低水平,物种多样性也逐渐下降。养殖前中期各池微藻数量范围为(0.59~72.85)×107ind·L-1,生物量范围为1.12~114.14mg·L-1,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98;养殖后期微藻数量范围为(16.29~67.37)×107ind·L-1,生物量范围为6.57~67.76mg·L-1,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78。各池微藻数量或生物量多与COD、DIN等营养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罗非鱼也可通过滤食作用有效影响池塘微藻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的变动。


杂色鲍血蓝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血蓝蛋白35kDa片段鉴定
《海洋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为研究对象,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方法纯化得到高纯度血蓝蛋白,以其作为抗原皮下注射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从而获得高效价的兔源多克隆抗血清。进一步通过Protein A抗原亲和纯化的方法对该抗血清纯化,最终获得效价更高、检测特异性更好的血蓝蛋白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体进行Western检测发现,鲍血淋巴中存在着多样的血蓝蛋白衍生产物;进一步结合质谱技术对其中35 kDa条带进行鉴定发现,其来源于血蓝蛋白I型亚基的H结构域。
关键词: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 血蓝蛋白 亲和纯化 多克隆抗体 35kDa蛋白


建鲤IGFBP3基因多态性对生长的影响
《动物学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3)是调节动物生长和代谢的重要基因。本实验查找了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IGFBP3s基因上的SNP位点。使用PCR-RFLP检测了其中5个位点(IGFBP3a-I3_G-253T、IGFBP3b-I2_G30T、IGFBP3b-I3_A-341G、IGFBP3b-E4_C54T、IGFBP3b-E4_C72G)在931尾(485♂,446♀)建鲤中的基因型分布。基因型与增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5个位点均与雌性鱼种阶段增重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增重快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TT型、GG型、AG型、CC型和CG型;与雄性鱼种阶段增重显著(P<0.05)相关的只有G30T,其中GG型个体增重显著较TT型快;C72G和A-341G两个位点与雌、雄成鱼增重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C72G的CG型增重显著快于CC型和GG型个体,A-341G的AG型和GG型雄性个体增重显著(P<0.05)较AA型快,但雌鱼中增重最快个体的基因型为AG型;此外,与雌性成鱼增重相关的位点还有G30T,其GG型和GT型增重显著(P<0.05)快于TT型个体,在雄性成鱼中也是GG型鱼长得较快,只是不显著;G-253T的GT型雄性成鱼增重极显著(P<0.01)快于GG和TT型个体,但在雌鱼中没有这种趋势。在雌雄鱼中均增重快的个体是G30T的GG型、A-341G的AG型和C72G的CG型,可以作为今后分子育种的标记。分析表明随富集标记个数的增多,增重也随之增大,这与数量性状特性相符。
关键词: 建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单核苷酸多态性 增重 相关性


珠江口颗粒附着微生物群落沿环境梯度的演替
《渔业科学进展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PCR-DGGE技术和典范对应分析相结合,研究了珠江口水体颗粒附着微生物群落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GGE指纹图谱分析表明,颗粒附着微生物群落沿环境梯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演替:不同站位之间既存在共同谱带,又具有各自的特征谱带;S4和S5两个站位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相邻站位相比,DGGE指纹图谱变化明显,是颗粒附着微生物从海淡水混合区向海水区演替的中间过渡类型。对DGGE图谱中19条主带回收、测序表明,两个序列与已培养的微生物同源性≥99%,其余17条序列均与未培养的环境微生物种群具有很高的相似性(91%~100%);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是珠江口颗粒附着微生物的优势种群,其中变形菌门为绝对优势种群(78.9%)。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氮相关营养盐水平和盐度是影响水体颗粒附着微生物群落分布格局的两个主要因素。
关键词: 颗粒附着微生物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典范对应分析 珠江口


芽孢杆菌对草鱼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质量为30.68(±2.3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添加0、0.5、1.0、2.0、4.0 g/kg益生菌(109CFU/g)的饲料养殖4周,在14 d和28 d时取样。结果显示,试验组草鱼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大于对照组,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对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影响不大。试验组草鱼血清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大于对照组;溶菌(UL)活力在14 d时提高不显著,在28 d时活力显著提高;试验组草鱼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物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指标显著大于对照组,除个别组外,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可以提高草鱼机体消化酶活性、改善理化指标和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机能。


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的性比与雌雄形态差异比较
《水产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半滑舌鳎养殖群体幼鱼阶段的性比变化,实验用分子标记法鉴定半滑舌鳎遗传性别,用组织切片方法鉴定表型性别,并比较了表型雌雄的生长差异。结果发现,在半滑舌鳎幼鱼阶段,在遗传性别上,雌雄所占比例约为1∶1,差异不显著(P>0.05)。在表型性别上,雌雄比例约为1∶3,差异极显著(P<0.01)。表型雄性中,由遗传性雄性和遗传上为雌性而表型上为雄性的"伪雄鱼"两部分组成。在养殖群体中,表型雌性、伪雄鱼和雄性三者的比例大致为1∶1∶2。养殖现场反映的雌性约占1/4的情况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没有发现遗传上为雄性,而表型上为雌性的个体。在6~8月龄间,伪雄鱼的全长、体质量处于表型雌性与正常雄性之间,与两者均无显著差异。在相似全长范围内,雄鱼体高小于雌鱼,雄鱼的全长/体高的平均值为4.05,雌鱼的平均值为3.89,雄鱼的全长/体高比值显著大于雌鱼(P<0.05),此比值可以作为区分雌雄鱼苗种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