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不同盐度条件下中华绒螯蟹亲蟹行为及血淋巴生理变化

生态学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定淡水对照组、盐度18适应组、盐度30骤变组(18→30)和盐度0骤变组(18→0),采用视频记录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条件下中华绒螯蟹雌性亲蟹的8项行为学指标变化,并测定了血淋巴渗透压及离子、血蓝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亲蟹封闭反应行为仅发生于盐度组(盐度18组和盐度30骤变组),且盐度30骤变组封闭反应时间显著高于盐度18组(P<0.05);腹部开合行为仅见于盐度0骤变组;盐度组第一触角回缩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5项行为学指标活动频率均于盐度0骤变组最高。各实验组亲蟹血淋巴渗透压及离子浓度均高于外界实验水体,且均随盐度升高而增大。血蓝蛋白含量随盐度的降低而升高,盐度0骤变组血蓝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盐度30骤变组(P<0.05)。分析认为,中华绒螯蟹亲蟹在0~30盐度范围内进行高渗透压调节,腹部开合行为是其在低盐度环境下暴露尾肠吸收水中离子的一种行为策略,封闭反应有助于机体减少高盐度坏境下水的吸收及扩散失盐。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盐度 行为学 血淋巴 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水体中的孔雀石绿

食品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建立环境水体中痕量孔雀石绿的分析方法。水样中的孔雀石绿用硼氢化钾还原为其相应的代谢产物隐色孔雀石绿,通过MCX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用0.25mol/L乙酸铵-甲醇溶液洗脱,以Agilent C18反相色谱柱为分析柱,0.05mol/L的乙酸铵(pH4.5)-乙腈(20:80,V/V)为流动相,采用荧光检测器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在0.005~0.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5μg/L。以池塘水、江水和海水作为基底,加标质量浓度分别为0.200、1.00、5.00μg/L时,孔雀石绿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7%~92.6%、87.4%~94.6%和84.1%~92.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5%~5.9%、2.8%~4.1%和5.4%~6.5%。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杂质干扰小,适用于批量样品的测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水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江颗粒直链藻种群生态特征

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江肇庆段是珠江干流汇入珠三角河网水域的咽喉通道,结合长期定点连续采样和空间季节性调查,重点对2009年西江干流肇庆段的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的种群生态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全年中,颗粒直链藻在总种群中所占百分比均值为25.37%,与总种群丰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颗粒直链藻是西江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优势种。调查期间发现了颗粒直链藻的4种形态,包括原变种(var.granulata)、极狭变种(var.angustissima)、弯曲变种(var.curvata)和极狭变种螺旋变型(var.angustissima f.spiralis)。其中,原变种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其相对百分组成的年均值为91.47%,推测为原变种的形态结构比其它3种形态更容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进而形成优势群体。颗粒直链藻总密度的周年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11月,主要得益于适宜的水温、相对稳定的水体和较高的营养盐水平,这些均有助于颗粒直链藻的生长繁殖。第一个高峰之前,颗粒直链藻总密度未出现明显的波动,这很可能是由于水体径流量增大导致的稀释作用和频繁降雨导致的水体剧烈波动对颗粒直链藻增长的负作用掩盖了水温上升所带来的益处。从空间分布来看,颗粒直链藻总丰度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S1、S5和S6站点,这与营养盐最大值的空间分布格局是一致的。

关键词: 西江 颗粒直链藻 种群生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DDT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评价

南方水产科学 2012

摘要:于2006年~2012年在海南岛东寨港、马袅港、八所港和榆林港4个典型港湾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滴滴涕(DDTs)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DDTs残留范围为未检出~4.51 ng.g-1(湿质量),平均为1.45 ng.g-1,4个采样点w(DDTs)的区域差异不显著(P>0.05)。与国内外其他海域相比,海南岛沿岸贝类体内DDTs残留水平较低。在2006年~2012年间,DDTs于2007年出现了一个相对高值,之后5年呈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此研究结果与1985年海南岛近海贝类体内的DDTs残留量均处于100ng.g-1水平级范围。通过对牡蛎样品DDTs的组分特征分析,认为目前检测到的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使用残留,但推断2006年~2007年可能有三氯杀螨醇来源的DDTs输入。结果表明,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DDTs符合中国《海洋生物质量》一类质量标准,也未超出中国相关残留限量标准,其食品安全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关键词: 牡蛎 DDTs 时空变化 风险评价 海南岛沿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鱼礁礁体与不同粒径底质间最大静摩擦系数的试验研究

海洋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平面拉动法分别测量了5种不同开口比人工鱼礁礁体模型对5种不同粒径大小底质间的最大静摩擦系数,分析了不同粒径底质以及礁体不同开口比的最大静摩擦系数变化规律。试验研究表明:最大静摩擦系数与底质粒径大小呈强负相关(r=-0.964,P<0.01);控制底质粒径时,最大静摩擦系数与礁体质量呈弱负相关(r=-0.265,P<0.01),与礁体开口比呈弱正相关(r=0.245,P<0.01);礁体本身的设计属性如开口比是最大静摩擦系数的主要影响因子。对于新设计礁型在进行礁体稳定性校核时,应根据礁体开口比和实际海域底质泥沙的粒径组成,选取适当的最大静摩擦系数。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摩擦系数 沉积物 粒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新型渔民专业合作社生成机理分析

中国渔业经济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新型渔民专业合作社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渔业生产经营制度和水产品流通市场化改革之后,是中国渔业发展重要的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渔民专业合作社生成机理分析可以从三方面人手:(1)为什么要成立合作社?(2)为什么选择合作社?(3)为什么能够成立合作社?其中,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断强化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新型渔民专业合作社产生的直接动力,而渔业产业的弱质性、经营上小而分散的特性以及水产品的易腐易烂性则是渔民专业合作社产生的内在动力。渔民专业合作社一系列优越的制度安排,包括它能够在不改变生产者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实现规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能够确保渔民始终是最终受益主体,是其终能成为最重要的渔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根本原因。而渔民专业合作社最终能够被组建成功,得益于渔业生产的集群特征、组织成员的积极主动性和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导向。

关键词: 新型渔民专业合作社 生成动力 制度安排 生成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苗使用呋喃西林和呋喃唑酮的残留评估

南方水产科学 2012

摘要:使用质量浓度为1 mg·L-1的呋喃西林和呋喃唑酮,以混饲的方式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幼苗给药,研究呋喃西林和呋喃唑酮在凡纳滨对虾苗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对药物的残留时间和残留量等进行风险评估。呋喃西林在凡纳滨对虾幼苗体内的消除速率常数(ke)为0.041 h-1,消除半衰期(t1/2ke)为17.091 h,其代谢物氨基脲(SEM)在50 d后未检出;呋喃唑酮的ke为0.045 h-1,t1/2ke为15.258 h,其代谢物3-氨基-2-恶唑烷基酮(AOZ)在20 d内已低于方法检测限。结果表明,在凡纳滨对虾培苗期,以此试验方式使用呋喃西林和呋喃唑酮不会导致其在成虾体内的残留。

关键词: 呋喃西林 呋喃唑酮 虾苗 残留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军曹鱼Igμ重链的全长克隆及在各组织中的定量分析

水产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军曹鱼Igμ重链的cDNA全序列,并通过荧光定量技术分析其在组织中的表达。军曹鱼Igμ的cDNA全长1933bp,3的非编码区域(UTR)为164bp,5UTR为26bp,开放阅读框为1743bp,编码58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4.831ku,理论等电点6.6。推测的军曹鱼Igμ全长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鱼类的相似性最高为60%,最低为30%,同两栖类的相似度在30%~33%,同其他高等的动物相似度不足30%。较保守的CH4区和鱼类相似性在64%~71%,同其他生物的相似度仅为31%~33%,具有较强的物种特异性。军曹鱼Igμ中存在半胱氨酸和色氨酸的保守位点以及FR2骨架区的GKGLEW和在FR3的YYCAR保守序列。Igμ链基因在健康鱼体中除了肾以外在其它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肠中的表达量最高。经鲨鱼弧菌刺激48、96、192h后,在采样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心脏、鳃、肠道在刺激后48h表达量明显增加,脾脏、胃和脑0h时的表达量较高,肝脏、头肾以及肾脏192h后表达较显著。从时间上看,黏膜免疫屏障最先抵御外来抗原,其后,依次是肝脏、肾、头肾产生免疫应答,说明系统免疫在长时间的抵御外来抗原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军曹鱼 免疫球蛋白 IgM cDNA全长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于水产养殖的生物滤器反冲与排污装置设计及性能试验

水产学杂志 2012

摘要:浮球式生物滤器在用于封闭循环式水产养殖水处理过程中,浮式滤球的表面常长出一层生物膜,并吸附悬浮物,吸附的悬浮物长时间积累就会堵塞浮球间的空隙,增加了水体流动的阻力,甚至会断流,定时进行反冲洗是确保正常工作的重要环节。其反冲洗的效果直接影响过滤后的水质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滤器的工作性能。本研究根据浮球式生物滤器的结构特点和反冲洗要求,设计了浮球式生物滤器的反冲洗与排污装置,并测试了其性能。结果表明:该反冲与排污装置的反冲洗效果好、排污机构的动作准确、排污畅通,一次反冲洗为10 min、耗水1.5m3。

关键词: 生物滤器 反冲洗 排污装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鲤体内外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四氯化碳(CCl4)为肝毒剂,建立建鲤体内外急性肝损伤模型。体内,采用腹腔注射法造模,按0.1 mL/10g一次性分别注射0、6.25%、12.5%和15%CCl4-橄榄油溶液(v/v),于造模后24~144 h取血,测定建鲤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水平;体外,0、2、4、8、16、32 mmol·L-1CCl4分别作用于原代培养的建鲤肝细胞4 h后,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状况,同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测定其GPT、GOT、LDH、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活力。结果显示,12.5%、15%CC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建鲤24 h后即能引起血清中GOT、GPT和MDA显著升高,15%CCl4溶液造模组48 h能显著提高血清中LDH水平,4个指标均在CCl4作用96 h后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8~32 mmol·L-1CCl4作用体外培养肝细胞4 h时,细胞上清中GPT、GOT、LDH和MDA含量显著升高、SOD和GSH活力显著下降,肝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66.29%、54%和37%,且有剂量依赖性。结果表明,分别采用15%CCl4-橄榄油腹腔注射建鲤72 h和8 mmol·L-1CCl4作用体外培养肝细胞4 h可以构建体内外急性肝损伤模型。

关键词: 四氯化碳 建鲤 模型 MT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