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336条记录
生物炭与有机肥配合对藜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4个处理:B2.7M2.25(低量生物炭、中量有机肥)、B2.7M1.2(低量生物炭、低量有机肥)、B5.4M2.25(中量生物炭、中量有机肥)、B5.4M1.2(中量生物炭、低量有机肥),以B0M0为对照(CK,无生物炭及有机肥),研究了等氮条件下生物炭与有机肥配合对稻-菜轮作体系中藜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藜蒿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物炭与有机肥配合,可以阻止土壤酸化,土壤pH提高0.24~0.25个单位,有机质含量增加0.36%~1.47%,土壤碱解N、速效P和速效K等养分含量也同步增加;藜蒿产量提高7.90%~16.61%,品质得到改善,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4.80%~6.40%、1.86%~3.65%、0.74%~2.22%。

关键词: 藜蒿 生物炭 有机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鄂41018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鄂410187系采用三亲本聚合杂交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已通过湖北省小麦区试,进入审定程序.介绍了鄂410187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鄂410187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n掺杂ZnS量子点与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的相互作用

发光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Mn掺杂ZnS量子点与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的相互作用。首先采用水热法以壳聚糖为基质,利用成核掺杂原理制备量子点,然后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量子点与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向初始浓度为20 mg·L~(-1)孔雀石绿溶液中加入200 mg·L~(-1)量子点,60 min孔雀石绿的去除率约为82%,量子点可以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其反应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的假设;量子点对隐性孔雀石绿具有荧光猝灭作用,猝灭作用为动态猝灭,相互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吉布斯自由能小于零,量子点与隐性孔雀石绿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因此,量子点可以用于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和快速无毒检测隐性孔雀石绿。

关键词: 量子点 孔雀石绿 隐性孔雀石绿 相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收获期扁穗雀麦的种子特性

草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扁穗雀麦(Bromus cartharticus)在不同收获期(花后8、13、19、25、32、36和42 d)种子含水量、大小、萌发和电导率的变化,以"江夏"和"黔南"两品种为试验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武汉地区,随着扁穗雀麦种子的成熟,种子含水量逐渐下降,而千粒重变化与之相反并于花后32 d趋于稳定.不同时期收获的扁穗雀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除在花后42 d略有下降外,其他时间基本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但花后32–42 d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 0.05).种子成熟过程中,两品种电导率由花后8 d的379.45μs·(cm·g)–1和340.90μs·(cm·g)–1持续下降,到花后42 d减少超过84%且花后8–42 d差异显著(P <0.05).综合考虑,"江夏"和"黔南"扁穗雀麦在花后32–36 d、含水量分别为26%~45%和32%~49%时收获最佳.

关键词: 扁穗雀麦 收获期 种子含水量 萌发特性 电导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赣州橘园根系内生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鉴定及其受黄龙病菌侵染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赣州橘园黄龙病菌侵染和健康柑橘根系内生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多样性,并明确黄龙病菌的侵染对于AMF群落的影响o[方法]使用AMF 18S小亚基核糖体特异引物AMV4.5NF/AMDGR对黄龙病菌侵染和健康柑橘根系DNA扩增建库,通过454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赣州橘园根系AMF多样性及其受黄龙病菌侵染的影响.[结果]从赣州橘园的柑橘根系中鉴定到80个AMF种,其中包括44个已知的AMF种和36个新种.进化分析发现,球囊霉属AMF占总AMF数的78.75%,是赣州柑橘根系内生AMF群落的优势菌属.鉴定到类球囊霉属的12个AMF,其中Paraglomus.N2和Paraglomus.N7的丰度位于总AMF的第二和第三,说明类球囊霉属AMF在赣州柑橘AMF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PCoA分析表明黄龙病菌侵染显著改变了柑橘根系AMF的群落结构,而AMF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变化.通过丰度差异分析鉴定到6个在黄龙病菌侵染后丰度差异显著的AMF种,表明黄龙病菌侵染可能通过改变AMF菌种组成和相对丰度来影响其群落结构.[结论]全面揭示了赣州橘园根系内生AMF多样性,并且黄龙病菌侵染可通过改变菌种组成和相对丰度来影响AMF群落结构.

关键词: 柑橘 黄龙病 丛枝菌根真菌 多样性 群落结构 球囊霉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无糖绿茶饮料滋味特征差异分析

食品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市售不同产地无糖绿茶饮料滋味品质及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以期明确无糖绿茶饮料中的主要滋味物质,探究不同产地绿茶饮料间滋味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绿茶饮料的滋味因子和色差差异不明显,其中日本绿茶饮料的整体滋味品质较优.日本和中国台湾绿茶饮料中茶多酚、咖啡碱、黄酮、可溶性糖质量浓度和儿茶素总量、黄酮苷总量、阳离子总量都明显高于中国大陆绿茶饮料.有13种化学组分与感官评分相关性较高,其中茶多酚(0.910)、黄酮(0.917)、Mn2+(0.912)质量浓度与绿茶饮料滋味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咖啡碱(0.830)质量浓度与绿茶饮料滋味苦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牡荆素-2''-O-鼠李糖苷(Vit-rha)(0.862)、Al3+(0.811)质量浓度与绿茶饮料滋味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滋味贡献度(dove-over-threshold,Dot)分析发现黄酮及其苷元对无糖绿茶饮料涩味起主要贡献,包括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ut)、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3-O-半乳糖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杨梅素-3-O-半乳糖苷、Vit-rha,其中Que-rut的Dot值最高;咖啡碱对无糖绿茶饮料苦味起主要贡献.

关键词: 绿茶饮料 无糖 滋味特征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技推广机构资源整合初探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对云南、广西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技推广机构资源整合情况进行调研,并梳理了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技推广机构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两类机构整合后取得的成效,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 农技推广机构 资源整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亲本体色及环境因子对长绿飞虱成虫体色、寿命与繁殖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亲本体色和环境因素对长绿飞虱Saccharosydne procerus F1代成虫体色的影响及不同体色成虫个体在不同环境中产卵量、交配率、成虫寿命的变化.[方法]长绿飞虱不同体色(黑化与非黑化)亲本所产若虫在室内经不同温度(30℃和22℃)和光周期(20L∶4D和16L∶8D)组合处理,观察成虫黑化率;将不同体色的成虫同样经历这些温度和光周期组合处理,记录成虫寿命、产卵量和交配率变化,分析不同因素对其的贡献率.[结果]长绿飞虱不同体色亲本所产若虫在实验室内经过上述温度和光周期组合处理后,成虫黑化率变化范围为18.6%~60.8%.若虫期高温、长光照以及黑化亲本均显著增加子代中黑化个体的比例.低温短光照条件下非黑化个体寿命显著长于黑化个体,高温长光照则相反;黑化个体交配率与产卵量随着温度和光照时间的下降而下降,非黑化个体的交配率与产卵量则主要受到光周期影响.统计分析表明,在几种因子中,温度对长绿飞虱的交配率变化贡献率最高,为39.1%;光周期对长绿飞虱体色及产卵量变化贡献率最高,分别达到42.5%和47.4%.体色与温度交互作用对长绿飞虱雌、雄成虫寿命的贡献率最高,分别可达50.3%和60.6%.[结论]本研究表明,若虫期光周期对长绿飞虱成虫体色变化影响最显著,且该虫体色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成虫生物学特性,提高了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

关键词: 长绿飞虱 黑化 体色 温度 光周期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SEPW1基因的转录调控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对猪SEPW1基因的潜在启动子区进行克隆及转录活性分析,获得其核心启动子区域,并进一步分析转录因子SP1对SEPW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为探索SEPW1基因在猪肉质性状方面的功能奠定基础。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EPW1基因在大白猪各组织中的表达量,构建空间表达谱;通过PCR技术克隆得到6个逐级缺失的SEPW1基因启动子片段,构建6个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通过检测各载体的双荧光素酶活性获得SEPW1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对核心启动子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潜在的SP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通过过表达、抑制表达、定点突变及凝胶迁移试验(EMSA)确认SP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存在及其对SEPW1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SEPW1基因在所检测的4月龄大白猪12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腓肠肌及心脏中的表达量较高。双荧光素酶活性显示,猪SEPW1基因5′侧翼区-443~-231 bp为其核心启动子区,且-378~-306 bp存在1个潜在的SP1结合位点。过表达和抑制表达SP1基因结果显示,转录因子SP1能够促进SEPW1基因的转录;定点突变及EMSA试验确认,转录因子SP1可直接与SEPW1基因启动子区的SP1结合位点(-348~-339 bp)相结合。综合以上结果表明,转录因子SP1可直接靶向SEPW1基因的启动子区并促进SEPW1基因的转录。

关键词: SEPW1基因 SP1 启动子 转录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角额壁蜂在萝卜授粉上的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主要介绍了角额壁蜂[Osmia cornifrans(Radoszkowski)]在辅助萝卜授粉中的应用情况,并对该技术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角额壁蜂[Osmia cornifrans(Radoszkowski)] 萝卜 授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