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混菌发酵鸡骨泥酶解基料的工艺优化
《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鸡骨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木糖葡萄球菌和鲁氏酵母作为发酵剂,对鸡骨泥酶解基料进行混菌发酵,旨在最大化利用鸡骨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混菌发酵鸡骨泥酶解基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酶解基料中分别加入5%的Na Cl和1%的葡萄糖,灭菌冷却后接种6%的混菌发酵剂(植物乳杆菌、木糖葡萄球菌和鲁氏酵母比例为1:1:1),然后于35℃生化培养箱中发酵4 d,在此条件下鸡骨泥的风味评分最佳。与酶解基料相比,发酵产物中多肽、氨基酸态氮、总酸和I+G含量分别提高了19.3%、43.7%、167.9%和33.3%,表明酶解-发酵联用技术可以作为提高鸡骨蛋白质利用率、增强风味的方法和手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从农业科研管理存在的管理理念及方式落后、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不到位、管理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入手,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科研管理理念、优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提升农业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解决对策,以期为创新农业科研管理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茶饼病防治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茶饼病是危害性最严重的茶树真菌性病害之一,对茶饼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病原特性、侵染循环以及病害流行因子进行了总结分析.结合茶叶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和前期工作经验,从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植物检疫、田间栽培管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对近年来茶树茶饼病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茶树茶饼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苗期耐盐种质资源初步筛选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挖掘和筛选耐盐水稻种质资源,以课题组自育的114份高世代育种株系和引进的138份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在三叶一心期用浓度为0.5%的NaCl溶液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耐盐参数指标中,苗期盐害症状等级与相对株高和平均死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根长相关性不显著;以盐害症状级别为指标,筛选出3级以上耐盐育种株系30份和种质资源26份.以苗期耐盐性较强的恢复系R60配制的三系杂交稻组合巨2优60在江苏盐碱地表现出了较强的全生育期耐盐性.这些耐盐材料为下一步开展水稻耐盐机制研究、耐盐品种选育和推广示范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硒对稻米品质性状及硒吸收分配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在水稻灌浆初期,通过叶面施硒的方法,设置不同浓度的富生物有机硒肥进行小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处理对水稻的品质性状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粒长、粒型、垩白粒率和透明度这4个外观指标上,处理与对照差异不大,但是在垩白度这个指标上,4个处理较对照均显著性降低,且表现出C3>C1>C4>C2>CK;在出糙率和精米率上,4个处理较CK有所降低,但是在整精米率上,C3较CK有所提升;4个处理相比CK均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但是胶稠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氨基酸含量和碱消值上结果不一;水稻对硒的吸收规律整体表现为叶片>茎秆>稻米,且均以C3处理中硒含量最高;稻米中硒含量以C3处理最高(0.432 mg/kg),且4个处理中有机硒占比均达到80%以上,精准达到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DBS 42/002—20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谱法研究Fe~(3+)/Fe~(2+)离子对CS-Fe_3O_4@ZnS:Mn/ZnS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英文)
《光子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光谱法研究了Fe~(3+)/Fe~(2+)离子对CS-Fe_3O_4@ZnS∶Mn/ZnS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MFNP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S-Fe_3O_4@ZnS∶Mn/ZnS MFNPs对BSA具有荧光猝灭作用,在有Fe~(3+)/Fe~(2+)离子存在时,猝灭作用进一步加强.对猝灭曲线进行分析,确定Fe~(3+)/Fe~(2+)离子对CS-Fe_3O_4@ZnS∶Mn/ZnS MFNPs的猝灭为生成复合物引起的静态猝灭,对BSA的猝灭是由碰撞引起的动态猝灭,在有Fe~(3+)/Fe~(2+)离子存在时,一方面,CS-Fe_3O_4@ZnS∶Mn/ZnS MFNPs通过静电作用与BSA结合形成CS-Fe_3O_4@ZnS∶Mn/ZnS MFNPs-BSA复合物,BS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BSA荧光强度降低;另一方面,Fe~(3+)/Fe~(2+)离子以动态猝灭的方式作用于BSA,Fe~(3+)/Fe~(2+)离子与CSFe_3O_4@ZnS∶Mn/ZnS MFNPs共同作用于BSA,BSA分子结构遭到进一步破坏,荧光猝灭更剧烈.紫外辐射条件下,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磁性荧光纳米粒子 铁离子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变性淀粉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质构、流变及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木薯变性淀粉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MP)凝胶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凝胶质构、静态流变和热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添加10%的木薯变性淀粉增加了蛋白凝胶的弹性,而凝胶的硬度、强度、内聚性、咀嚼性和胶黏性相对适中,从而改善凝胶的质构特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分析发现木薯变性淀粉添加量为10%时,降低了蛋白的热相变温度和焓值,促进蛋白变性;另外,木薯变性淀粉的添加也改变了凝胶的表观粘度及触变环面积。当木薯淀粉添加量为10%时,凝胶的表观粘度和触变环面积最小,改善了凝胶的塑性能力及流变稳定性。
关键词: 木薯变性淀粉 肌原纤维蛋白凝胶 质构 静态流变 热力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硒对白术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硒(Se)是植物非必需营养元素,但适量的硒有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因而研究硒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0, 2.5 mg/L, 5.0 mg/L, 10.0 mg/L和20.0 mg/L)对白术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测定白术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生理指标,并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硒对白术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Se处理对白术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2.5 mg/L的Se显著提高了白术幼苗的叶绿素(Chl)含量,有效提高了白术幼苗超氧化物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P)含量;5 mg/L以上的Se则会破坏白术幼苗抗氧化系统,导致SOD和CAT酶活性降低,SP含量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Se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适量的Se (2.5 mg/L)可以通过提高白术幼苗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系统来促进白术幼苗的生长,过量的Se (≥5 mg/L)则会产生抑制作用。本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硒处理,评价外源硒对白术幼苗生长发育的作用效果,初步阐明外源硒促进白术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为白术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硒 种子萌发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筑梦绿色莲田,助力乡村振兴-基于洪湖市华贵莲藕专业合作社的调研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洪湖市华贵莲藕专业合作社的调研,从4个方面总结了其主要经验与主要成效,一是坚持绿色发展,把产业链做长,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坚持科技引领,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三是坚持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引导品牌做大做强;四是做好服务,惠及乡邻.
关键词: 洪湖市华贵莲藕专业合作社 经验 成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