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336条记录
卷曲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茶叶通讯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卷曲形绿茶是我国绿茶的重要品类。在"机采机制"的行业发展大趋势下,以松阳香茶为代表的质优价廉的卷曲形绿茶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广泛推广。本文对卷曲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了梳理介绍,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旨在为卷曲形绿茶机械化加工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卷曲形绿茶 加工技术 机械化 现状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激素处理茶树扦插生根效果的综合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茶树扦插育苗的激素处理方案、提高生根效果,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激素种类、浓度及浸泡时间对'鄂茶1号'茶树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茶树扦插生根率、根数、根长、根鲜重影响较大;3因素中,激素种类和激素浓度对扦插生根影响较大,浸泡时间影响相对较小;各处理扦插生根效果依次为处理Ⅰ(50 mg/kg的ABT1号浸泡插穗0.5 h)>处理Ⅴ(50 mg/kg的GGR10号浸泡插穗0.5 h)>处理Ⅳ(100 mg/kg的ABT1号浸泡插穗2 h)>处理Ⅵ(50 mg/kg的GGR10号浸泡插穗2 h)>处理Ⅱ(50 mg/kg的ABT1号浸泡插穗2 h)>处理Ⅷ(100 mg/kg的GGR10号浸泡插穗2 h)>处理Ⅲ(100 mg/kg的ABT1号浸泡插穗0.5 h)>处理Ⅶ(100 mg/kg的GGR10号浸泡插穗0.5 h),以50 mg/kg的ABT1号、GGR10号浸泡插穗0.5 h扦插效果最好.该处理方法为茶树规模化育苗提供理论依据,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扦插繁育 激素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抗病虫相关基因SGT1的TRAP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抗病虫相关基因SGT1作为靶标基因,设计出1条固定引物,与11条随机引物组合.利用这11对引物对试验材料鄂薯11和鄂紫薯13进行TRAP-PCR扩增,发现11对引物组合扩增出清晰条带,且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研究获得与SGT1基因相关联的TRAP标记,该标记可进行甘薯[Ipomoea batatas(L.) Lam.]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甘薯的抗病虫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 Lam.] 抗病虫 SGT1基因 TRAP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抗氧化剂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工艺比较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湖北省恩施州富硒土壤上生长的藤茶为原料,采用3种方法提取天然抗氧化剂二氢杨梅素(DMY).结果显示,超声辅助提取条件下,料液比1∶70(g∶mL),用80%乙醇溶液常温提取50 min,提取液中DMY含量较高,为19.010%;微波辅助提取条件下,560 W功率,料液比1∶70(g∶mL),用60%乙醇溶液提取120 s,提取液中DMY含量较高,为18.174%;破壁式辅助提取条件下,常温25℃,料液比1∶50(g∶mL),用100%纯乙醇溶液提取5 min,提取液中DMY含量较高,为15.172%;三者相比较,各有优势,超声提取DMY含量较高,微波提取用时短,破壁式提取批次处理量大.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剂 二氢杨梅素(DMY) 藤茶 提取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射线辐照装置辐照场的剂量测量与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使60Coγ射线辐照装置正常运行,对剂量测量系统进行了校准,对60Coγ射线辐照装置辐照场的剂量进行了检测,对辐照产品进行了剂量跟踪.结果表明,自制的低量程重铬酸银剂量计在3年中本底值标准偏差<0.3%,具有较好的稳定性;NDAS比对的测量偏差在±3%以内,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测量结果一致;放射源3层排列时垂直方向剂量不均匀度为1.12,呈均匀分布,水平方向剂量率分布表现为离源板越近剂量率越高,剂量率下降越快,离源板越远剂量率越低,剂量率下降越慢,呈非均匀分布.骨炎灵颗粒产品箱内吸收剂量分布为两端高中间低,不均匀度为1.38.产品箱中最低剂量点剂量为每流程1.00 kGy,这个剂量值是产品辐照剂量控制的关键参数.

关键词: LAgDC NDAS 60Coγ射线辐照场','') >60Coγ射线辐照场 剂量分布 剂量跟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鸡抗苗勒管激素浓度分析

中国家禽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白来航鸡、江汉鸡和隐性白羽肉鸡等三种不同经济用途的鸡品种作为试验动物,观测种鸡40周龄个体产蛋数,采用ELISA方法检测种鸡AMH浓度,比较不同鸡品种不同生长阶段AMH浓度差异显著性、分析AMH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不同生长阶段AMH浓度间及其与产蛋数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2.5~P97.5百分位数法建立种鸡AMH正常范围值的95%参考区间.结果显示:白来航鸡与隐性白羽肉鸡育成期100日龄AMH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江汉鸡245日龄AMH浓度极显著低于隐性白羽肉鸡(P<0.01),280日龄AMH浓度极显著低于白来航鸡(P<0.01);三个不同鸡品种AMH浓度的变化趋势相似,从育雏期到育成期均逐渐升高,从育成期到产蛋高峰期均逐渐下降;江汉鸡、隐性白羽肉鸡育成期AMH浓度均与40周龄产蛋数显著正相关;种鸡不同生长阶段血清AMH正常范围值参考区间是:育雏期60日龄为2.08~22.92 ng/mL,育成期100日龄为1.64~21.76ng/mL,产蛋初期150日龄为0.75~14.48ng/mL,245日龄为0.44~5.91ng/mL,280日龄为0.18~3.28 ng/mL.研究表明:鸡的AMH合成与分泌受到基因调控;种鸡育成期AMH浓度与40周龄产蛋数间的相关性,可以为早期选种提供新思路;种鸡育雏、育成期AMH正常范围值参考区间可以为早期评估种鸡繁殖潜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鸡 AMH浓度 AMH正常范围值参考区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黄绿叶色突变体ygl的农艺性状及其调控基因初步定位

麦类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色突变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突变株系是解析植物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等过程的理想材料。大麦黄绿叶色突变体ygl是本课题组在鄂大麦934的EMS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的,该突变体的叶色在整个生育期都较野生型浅,而且苗期呈现黄绿色,后期表现为浅绿色。与野生型相比,ygl株高和千粒重分别表现为极显著和显著降低,其它重要产量性状,如穗数、穗长和穗粒数等无显著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ygl苗期叶片中基粒类囊体严重线性化,叶绿体超微结构受损。以正常叶色大麦品种Harrington和黄绿叶色突变体ygl为亲本构建了F_2分离群体,对F_2群体及其衍生的F_(2:3)家系进行分析发现,该性状由一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命名为HvYGL(yellowgreenleaf)。利用上述F_2群体,通过基于SSR的BSA法,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大麦3H染色体上12.7 cM的区间内,其中 Bmag0209、 EBmac0871和 Bmag603三个标记与黄绿叶色性状共分离。

关键词: 大麦 黄绿叶色 农艺性状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米加工精度对其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湖北省内5种稻谷为原料,制备4种不同加工精度的大米,探究加工精度对大米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工精度的升高,大米的水分、淀粉含量升高,灰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降低;同一种大米,随着加工精度的增加,米汤pH逐渐增大;吸水性、膨胀体积以及米汤干物质含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碾磨90 s时最高.同一种大米,随着加工精度的增加,硬度、咀嚼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在碾磨90 s时最低;弹性、黏聚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碾磨90 s时最高.

关键词: 大米 加工精度 营养品质 食用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毒菌及脱毒酶研究进展

植物病理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由镰刀菌在侵染小麦等禾谷类作物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是目前小麦及其制品中污染最为普遍的一种真菌毒素.DON能够对真核细胞产生多种毒性作用,严重危害人畜健康.DON又是一种毒力因子,促进镰刀菌扩展蔓延,加重赤霉病发病程度.利用脱毒菌、脱毒酶对DON毒素进行生物脱毒是最好的脱毒方式之一,其可将DON转化成低毒或无毒代谢产物,减少毒素对人畜健康的危害.脱毒基因还可作为新型抗源用于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加速抗性品种的选育,从源头防止DON毒素的污染.本文概述了DON毒素生物脱毒的类型、代谢产物的毒性、脱毒基因的鉴定以及脱毒材料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DON毒素的生物防控和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微生物脱毒 脱毒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解冻方式对淡水鱼品质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4℃低温解冻和25℃水浴解冻两种解冻方式对淡水鱼品质影响,本文以冷冻鮰鱼、鲈鱼、鳜鱼为研究对象,采用4℃低温解冻和25℃水浴解冻方式分别对鮰鱼、鲈鱼、鳜鱼进行解冻,研究两种解冻方式对三种淡水鱼解冻损失率、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pH、白度、韧性、微观组织结构、水分分布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明,经4℃低温解冻后同种淡水鱼解冻损失率、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白度值低于25℃水浴解冻组样品;同种淡水鱼4℃低温解冻方式pH、韧性高于25℃水浴解冻.微观组织结构方面,25℃水浴解冻较4℃低温解冻方式其细胞间隙增大.低场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4℃低温解冻较25℃水浴解冻方式其不可移动水含量高,其自由水含量低,即4℃低温解冻方式优于25℃水浴解冻方式;综合考虑得出,4℃低温解冻方式更有利于保持淡水鱼良好品质.

关键词: 低温解冻 水浴解冻 淡水鱼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