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低温贮藏过程中水牛肉质构特性的变化
《食品与机械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广西水牛肉为原料,采用质地多面剖析法探究了低温贮藏过程中水牛肉质构特性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水牛肉质构特性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水牛肉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和胶着性呈不断降低的趋势,但水牛肉的内聚性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低温贮藏期间,水牛肉的硬度与弹性、胶着性、咀嚼性显著正相关(P<0.05),但水牛肉的内聚性与各指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3种低温贮藏条件下,-60℃ 冻藏水牛肉质构特性变化相对缓慢,其保鲜效果优于4℃冷藏和-18℃冻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颗粒日粮和TMR对湖羊生产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全混合颗粒日粮和全混合日粮(TMR)对湖羊育肥生产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索湖羊全混合颗粒饲料的配制技术和使用效果。结果表明:全混合颗粒饲料育肥体重约30 kg湖羊,平均日增重192~201 g/d,精粗比5∶5、4∶6、3∶7的全混合颗粒日粮组间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TMR组,精粗比3∶7的全混合颗粒日粮组日增重(201 g/d)著显高于TMR组(158 g/d)(P <0.05);湖羊生理生化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综上,湖羊全混合颗粒日粮适宜精粗比为3∶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磁性壳聚糖/ZnS∶Fe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对孔雀石绿的光催化降解(英文)
《发光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壳聚糖,然后以制得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为基体,利用层层自组装原理,在磁性壳聚糖表面原位生长ZnS∶Fe纳米晶,制备得到磁性壳聚糖/ZnS∶Fe复合纳米粒子。采用XRD和VS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磁性壳聚糖/ZnS∶Fe复合纳米粒子具有超顺磁性能,室温下饱和磁化强度为15.88 A·m~2·kg~(-1)。以孔雀石绿为模型污染物,采用UV-Vis手段研究磁性壳聚糖/ZnS∶Fe复合纳米粒子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向初始浓度为10 mg/L孔雀石绿溶液中加入100 mg/L磁性壳聚糖/ZnS∶Fe复合纳米粒子,60 min时孔雀石绿的去除率为95.3%,重复使用5次后,降解率略有降低(从95.3%降低到80.8%),其反应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的假设。因此,磁性壳聚糖/ZnS∶Fe复合纳米粒子可以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
关键词: 磁性壳聚糖 ZnS∶Fe 量子点 孔雀石绿 光催化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侧孢芽孢杆菌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的优化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获得一株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NBF-129)发酵工艺,以发酵液活芽孢数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培养基优化结果为玉米淀粉2.0%、蚕蛹粉2.5%、酵母浸出粉1.0%、玉米浆1.0%.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5,培养温度30℃,转速220 r/min.优化后的侧孢芽孢杆菌摇瓶发酵液芽孢数达到4.12*109 CFU/mL,较优化前的2.30*109 CFU/mL提高79.1%.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30 L罐发酵小试,发酵周期为35 h,发酵液芽孢数为3.96*109 CFU/mL,发酵液离心浓缩后菌浆冷冻干燥,得到原粉芽孢数为6.70*1010 CFU/g.
关键词: 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 发酵 培养基优化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汉江中游流域宜城地区黏虫成虫世代特点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黏虫Mythimna separata是为害禾本科作物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汉江中游流域是湖北小麦等作物的主产区,也是黏虫的常年发生地.2012年至2017年,连续6年在汉江中游湖北省宜城市利用糖醋液、 频振式杀虫灯调查了黏虫成虫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宜城地区黏虫成虫可分为4代:越冬代及1代至3代.越冬代成虫峰期出现在2月中下旬至3月底,其中最早始见期为2017年2月14日,最晚为2015年3月10日.1代成虫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底,且1代为黏虫累积虫量最多的世代,7月至10月的2代、3代黏虫成虫数量稀少,没有明显的成虫峰期,但2017年7月底至8月初出现较明显2代成虫峰期.汉江中游流域宜城地区属于1代黏虫多发区;1月份温度不足以影响此地黏虫越冬,此地可能为黏虫常年越冬地;在田间变温环境下,夏季高温对宜城黏虫成虫种群无显著抑制作用;黏虫在宜城越冬代及1代成虫量是全国黏虫发生量的重要预警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猪群中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因型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主要基因型。利用荚膜基因分型、脂多糖(LPS)基因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2013年12月—2017年12月4年间来源于我国各地区规模化猪场患有疑似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死猪肺、鼻拭子、气管、肝等样品中分离鉴定的Pm进行基因型分析,并对23种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Pm的荚膜基因型为A(48.85%)、D(42.75%)、F(2.67%),优势基因型为A和D;LPS基因型为L3(25.00%)和L6(75.00%)型,优势基因型为L6;MLST基因型为ST3(21.25%)、ST10(27.50%)、ST11(42.50%)、ST12(2.50%)、ST16(2.50%)、ST74(1.25%)及ST75(2.50%),优势基因型为ST3、ST10和ST11。如果将荚膜基因型、LPS基因型和MLST基因型组合起来看,当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Pm的主要基因型为荚膜:脂多糖:MLST基因型A:L3:ST3(20.00%)、A:L6:ST10(26.25%)及D:L6:ST11(42.50%)。毒力基因检测的结果发现部分毒力基因的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基因型偏好性"。结果提示,D:L6:ST11是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主要基因型,可能与我国猪群中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
关键词: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 荚膜基因型 脂多糖基因型 MLST基因型 毒力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房县农作物现状调查与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概述了房县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普查结果,分析了该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以房县1956年、1981年和2014年3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主要粮食作物、果树、蔬菜及经济作物栽培面积、种植方式及产量等变化,揭示了房县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同时分析了影响地方农作物资源变化的因素,并对地方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提出保护对策和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7个香菇种植基地的香菇和基质重金属污染调查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7个绿色食品香菇种植基地的鲜香菇样品和基质中砷(As)、铅(Pb)、汞(Hg)、镉(Cd)含量分别进行测定,再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香菇和基质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7个基地的香菇、基质重金属含量分别在《绿色食品食用菌NY/T 749-2018》《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 391-2013》限量标准以内,适宜发展绿色食品香菇;除部分基质As元素单项污染指数超出0.7外,其他基质和香菇单因子污染指数均低于0.7,处于安全状态.综合污染指数表明,除XG 3基质综合污染指数超出0.7外,其他基质和香菇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处于安全状态;基质重金属的综合污染越严重,香菇重金属的综合污染也会越严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1个小麦后备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分析及抗病基因推导
《植物保护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中国61个小麦后备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水平及其抗病基因,将2016年从黄淮海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的9个市采集分离的269株单孢子堆白粉病菌,分别接种于61个小麦后备品种进行抗性测定;用NTSYSpc 2.10e软件对供试品种表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用35株鉴别菌株对29个含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小麦材料和61个小麦后备品种进行鉴别,比较其抗谱并推导61个小麦后备品种所含抗白粉病基因。结果显示,61个小麦后备品种间的抗谱存在明显差异,国豪麦5号和7号、BL5008、绵麦系列、黔麦系列、楚麦16号、内麦101和366等18个品种抗谱较宽,抗性频率均大于97.0%;泰科麦5303、邯11-5272和临Y8222等10个品种的抗性频率在42.0%~56.1%之间;郑麦0943等33个品种的抗性频率小于37.9%。聚类分析可将61个小麦后备品种分成5大类,第I类有11个品种,其中8个品种的抗性频率在42.0%~56.1%之间;第II类和第III类共30个品种,抗性频率均小于32.7%;第IV类有2个品种,抗性频率分别为53.5%和53.2%,第V类有18个品种,抗性频率均大于97.0%;聚类显示来自于同一地区且抗性频率相近的品种具有相似或相近的抗性遗传背景。本研究推导出21个小麦后备品种含抗病Pm基因,其中,邯11-5272含有Pm30,安科1503含有Pm2、Pm5a、Pm6、Pm19和Pm30,临Y8222含有Pm5a、Pm6、Pm19和Pm30,云154-15含有Pm5a、Pm6、Pm7、Pm19和Pm2+ta,泰科麦5303等6个品种含有Pm2和Pm30,华麦7号等5个品种含有Pm5a、Pm6和Pm19,扬麦24号等6个品种含有Pm5a、Pm6、Pm19和Pm2+ta。研究表明,54.1%的小麦后备品种对白粉病菌群的抗性频率小于37.9%,存在适宜条件下小麦白粉病暴发流行的风险,因此这些小麦后备品种推广种植时需加强病害预警和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