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Bx7亚基过量表达基因(Bx7~(OE))分子检测及对小麦品质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明确高分子亚基Bx7OE在6个品种中的分布,研究其对小麦品质影响,帮助品质性状改良。[方法]利用已有Bx7OE特异性标记,对津强1号、辽春10号及其杂交育成的5个品种进行检测,采用SDS-PAGE方法,获得7个品种高分子量亚基分布数据,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7个供试品种中,有4个品种扩增出447 bp的片段,分别是津强1号、津强2号、津强5号和津强6号,说明里面含有7OE亚基。SDS-PAGE数据表明,这7个品种亚基组成为在Glu-A1位点除津强1号为2*亚基外,其余均为1亚基,在Glu-B1和Glu-D1位点均为7+8亚基和5+10亚基。通过品质数据分析,Bx7OE亚基对小麦粉质指标有明显的正面影响。[结论]STS标记特异性较好,Bx7OE亚基对改良小麦品质作用较大,可用于中国小麦品质改良。
关键词: 普通小麦 STS标记 Bx7OE SDS-PAGE


不同矿化度水淋洗重度盐碱土的水盐运移特征
《灌溉排水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土柱试验探讨了不同矿化度水淋洗重度盐碱土的水盐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微咸水和咸水的入渗速率要明显高于淡水入渗。在灌水淋洗后土壤盐分含量均大幅下降,以淡水和微咸水的脱盐效果较好。3个处理淋洗后土壤的Na+、Cl-、SO42-、K+、Mg2+、Ca2+含量下降,CO32-、HCO3-含量有所上升,土壤pH值上升,淡水淋洗土壤pH值上升幅度较大。因此,微咸水淋洗重度盐碱土在3种矿化度水中的综合淋洗效果最好,用微咸水代替淡水淋盐改良,将会有不错的效果。


微咸水淋洗重壤质滨海盐土的盐分变化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节约淡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微咸水代替淡水来改良盐碱地土壤。采用野外小区试验的方法,对不同灌水条件下滨海盐土土壤的脱盐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良好的排水条件下,采用矿化度约3.5g/L的微咸水淋洗滨海盐土,能使土壤迅速脱盐,脱盐效果明显。综合节水和脱盐效果双重考虑,微咸水淋洗重壤质滨海盐土,以淋洗量1200m3/hm2,连续淋洗3次为适宜的淋洗方式,能使0~60cm土壤剖面的全盐量降低到3g/kg以下,脱盐率达60%以上,土壤盐分含量达到一般绿化植物的生长要求。


我国杂交粳稻恢复系的遗传多样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对我国杂交粳稻38个恢复系进行了亲缘系数分析,并探讨了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约12%的材料间的亲缘系数(COP)值为0,COP值变异范围为0~0.75,平均值仅为0.09。经COP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可聚为4个类群:第一类群共有24个恢复系,核心亲本为C57;第二类群共有4个恢复系,都是IR8的衍生系;第三类群只有超优1号1个材料;第四类群包含9个材料,均是香晴的衍生系。分析认为,多数材料恢复系均是C57或者IR8的衍生系,遗传背景单一。研究结果对恢复系改良具有指导意义。


光合细菌的固定化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
《水产科技情报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固定化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分别采用海藻酸钠、PVA/海藻酸钠和NaCS微胶囊3种不同材料对光合细菌进行包埋,并比较了包埋后的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以3种不同材料包埋的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和COD的去除效果比对照组显著。以海藻酸钠—CaCl2法包埋的光合细菌小球,对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和COD的去除效果较好,但抗冲击力和机械性能较差;而以PVA/海藻酸钠—饱和硼酸法制备的光合细菌小球,传质性稍差;NaCS-PDMDAAC微胶囊,因其膜较薄,故抗冲击力较差,但其中空的纯液态环境为细胞的生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尤其是在水处理10 d后,被包埋的细胞对氨氮、亚硝酸盐和COD的去除效果明显。
关键词: 光合细菌 固定化 海藻酸钠 PVA NaCS-PDMDAAC微胶囊


与黄瓜抗炭疽病相关基因连锁的基因片段及SCAR标记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黄瓜抗炭疽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以黄瓜抗病亲本66和感病亲本A18以及它们的F1、F2、BC1群体为试材,对黄瓜抗炭疽病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抗性是由一对单隐性基因控制的,感病相对抗病为不完全显性。将炭疽病抗性相关基因的一个共显性AFLP标记进行了测序,根据序列特点设计了特异的SCAR引物SCEM178/172,并成功地转换成了简单实用的共显性SCAR标记,结果显示,该标记可以作为黄瓜抗炭疽病辅助选择的标记,且具有迅速、简便、成本低、不受环境条件限制,扩增条带清晰,无杂带和拖尾现象的特点,适合用于大量样本分析。最后,利用引物SCEM178/172对288份材料进行抗病性检测,结果表明,有138份抗病材料,这为进行抗炭疽病黄瓜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杂交制种技术要点
《北方园艺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芹菜(Apium graveolens L.)属伞形科2 a生蔬菜作物,别名旱芹、药芹,因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由于芹菜花器小、花量大、级次多,花期长而不集中,人工杂交的实际杂交率不高,后代整齐性差。课题组在芹菜高代自交系"01-3"中发现1个新型雄性不育材料,在此基础上,选育出雄性不育两用系"01-3AB",该两用系的不育性由核隐性基因控制,其综合性状优良,不育株雄蕊败育彻底,结籽性能正常,具有很好配合力。天津市园艺工程研究所已利用"01-3AB"在世界范围内率先育成2个芹菜一代杂交新品种"津奇1号"和"津奇2号",2个品种均表现出很好的丰产性、优质和抗病性。现将利用雄性不育两用系杂交制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