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与装备体系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使用规范化的硬件设施,采用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层层把关的有效管理,生产受农业环境影响小,确保了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流程为:菌种选育与培养基(料)优化(包括基料选配、搅拌、装袋合灭菌等)→规范化生产(包括接种、培养、搔菌、出菇蕾、驯养、生长及采收等环节)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商品菇分级包装。


温室黄瓜“津优33号”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北方园艺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津优33号"是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于2001年在近千个组合中筛选出来的适宜温室栽培的黄瓜优良杂交品种,其母本为高产抗逆的自交系‘p4’,父本为耐寒性极强的自交系‘242’。2002~2005年,天津科润黄瓜所在天津武清、河北青县、固安,宁夏吴忠、河南扶沟等地,对该品种进行了3a的对比试验和1a生产试验,2006年"津优33号"通过天津市委科组织的成果鉴定。并开始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进行大面积推广。"津优33号"植株长势强,具有抗逆性强、抗多种


温度对西兰花抗氧化活性及其品质指标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0、10和20℃下,西兰花抗氧化活性及相关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西兰花采后不同温度条件下功能营养变化规律及适宜温度条件的确定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西兰花的黄化时间显著不同。10℃和20℃条件下,西兰花抗氧化活性、总酚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与10℃和20℃相比,0℃能有效延长西兰花中VC、类黄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保持时间,贮藏28 d时西兰花品质良好。采后短期贮藏有利于西兰花功能营养的提高。整个贮藏过程中西兰花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相关性最大,其次是类黄酮,与V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关性不大。


抗菌肽的作用机制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饲料研究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一方面抗生素在食品中的残留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另一方面随着抗生素的用量越来越大,造成动物自身免疫力不断下降。因此寻求更可靠的替代抗生素的方法迫在眉睫。抗菌肽是动物及人类自身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抗生素相比具有作用快、无残留和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抗菌肽的分布、结构和作用有了很大的认识,并根据需要进行了分类。


保护地甜(辣)椒主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
《北方园艺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天津地区近几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越冬型茄果类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生长期较长、植株长势较大的辣椒、甜椒及彩椒面积逐年增加。保护地甜(辣)椒的生长季节主要处于低温弱光、高湿等不良环境下,易使灰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并且随着辣椒保护地面


黄瓜子叶节离体体细胞再生体系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华北类型自交系L04-203为材料,通过对外植体类型、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芽伸长培养基等进行研究,建立了以子叶节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方式的黄瓜离体体细胞再生体系。研究表明:附带短下胚轴子叶节为最适外植体;BA/NAA比例对愈伤形成和再生频率有直接影响,NAA为零或低浓度时,在外植体切口处直接形成再生芽,随着NAA浓度增加,切口处愈伤量增大,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NAA(2/0.2 mg/L),每外植体出芽数可达3.8;芽伸长培养基为MS+BA 0.5 mg/L。该体系可用于相关转基因研究。


NASBA技术及其在畜禽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动物医学进展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ASBA即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技术,主要用于扩增RNA,是由一对特异性的引物介导的、连续均一的、体外核酸序列等温扩增反应过程。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高通量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与动物的多种病毒性疾病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等的检测中均表现出了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论文简要介绍了NASBA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在畜禽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旨为病毒检测技术提供新的途径。


乳铁蛋白素B和天蚕素P1对投喂大肠杆菌断奶仔猪生长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投喂大肠杆菌后乳铁蛋白素B(Lfcin B)和天蚕素P1(Cec P1)对断奶仔猪生长及肠道微生物区系影响。选用48头28日龄断奶的德国大白杂交二代断奶仔猪[(7.18±1.32)kg],根据体重、窝别、性别将其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产肠毒素组(ETEC)、乳铁蛋白素组(Lfcin B)、天蚕素组(Cec P1),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期为12 d。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对照组、ETEC组、Lfcin B组、Cec P1组仔猪体重及平均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2)ETEC组仔猪腹泻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进行第1次攻毒后,即仔猪29日龄,ETEC组、Lfcin B组和Cec P1组仔猪的粪便干物质均显著下降(P<0.05),第2次攻毒后的第2天,即仔猪31日龄,Lfcin B组和Cec P1组的仔猪分别饲喂了Lfcin B和Cec P1,对照组仔猪的粪便干物质仍显著高于ETEC组和LfcinB组(P<0.05),但已与Cec P1组差异不显著(P>0.05)。3)各组仔猪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各组仔猪生长及肠道微生物区系差异不显著,但Cec P1来源于猪肠道微生物寄生线虫,比Lfcin B更能适应肠道环境,更有利于仔猪健康。
关键词: Lfcin B Cec P1 ETEC 断奶仔猪 肠道 微生物区系


盐胁迫下根际细菌对杨树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根际细菌对杨树耐盐能力的影响,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根际细菌Bacillussp.和Arthrobacter sp.对杨树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Bacillus sp.对杨树株高没有明显的影响;在无NaCl或NaCl浓度为85.5 mmol/L时,显著降低杨树叶片细胞膜透性;在NaCl浓度为119.7 mmol/L时,显著提高杨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在85.5和119.7 mmol/L NaCl胁迫下,均显著提高杨树叶片含糖量。Arthrobactersp.在119.7 mmol/L NaCl胁迫下,显著增加杨树株高;在无NaCl或NaCl浓度为85.5 mmol/L时显著降低杨树叶片细胞膜透性,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杨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没有明显的作用;在85.5和119.7 mmol/L NaCl胁迫下,均显著提高杨树叶片含糖量。不同水平NaCl胁迫下,Bacillus sp.和Arthrobacter sp.对杨树叶片含水量均没有显著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