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下玉米自交系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关系及抗旱性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拔节期、抽雄期抗旱能力强的玉米自交系,为抗旱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基础,以18份玉米优良骨干自交系及自选系为材料,在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进行中度干旱胁迫,测定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相对含水量(RWC)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和模糊隶属函数对不同时期各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及自交系的综合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拔节期各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POD活性>Pro含量>RWC=叶绿素含量>SOD活性,抽雄期为POD活性> Pro含量> SOD活性>叶绿素含量> RWC;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对18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昌7-2、郑T5372为拔节期抗旱自交系;郑H71、昌7-2为抽雄期强抗旱自交系,DK517M、郑375、利民33F、DK517F、郑D7314、郑641、郑9712、郑D7325为抽雄期抗旱自交系。其中,昌7-2在2个时期都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自交系DK517M、郑375、郑58、郑D7325和郑9712在2个时期均表现抗或中抗。综上,拔节期和抽雄期玉米自交系POD活性与产量关联度最大,且抽雄期大于拔节期;抗旱型自交系昌7-2、郑58、DK517M、郑375、郑9712、郑D7325可用于培育抗旱玉米品种。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抗旱性 拔节期 抽雄期 灰色关联度 隶属函数


混料试验与模糊评价结合优化挤压膨化芝麻制品工艺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挤压膨化芝麻制品的食用品质,以芝麻粉、淀粉、大豆分离蛋白和蔗糖为主要原料,采用模糊感官综合评价结合混料试验设计对挤压膨化芝麻制品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挤压膨化芝麻制品的脆度、硬度与模糊感官评分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模糊感官评分可以作为评价产品品质的指标;主要原料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挤压膨化芝麻制品的感官品质影响极显著(R~2=0.997 1,P<0.01)。当淀粉添加量65%、芝麻粉添加量12.5%、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8%、蔗糖添加量14.5%时,挤压膨化芝麻制品的模糊感官评分具有最佳分值89.4±0.86,与模型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优化产品的结构紧密、表面较平整、无明显颗粒状态。研究结果能够为芝麻的综合利用及新产品的开发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磷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花生系统磷素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求适合河南省花生产区磷与有机肥合理的配施比例,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磷用量(45、90和135kg/hm~2)与有机肥用量(0.75、1.50和2.25t/hm~2)配施对花生产量及磷素吸收、土壤Hedley各磷素形态含量与分配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磷用量下,与2.25t/hm~2有机肥用量相比,0.75和1.50t/hm~2有机肥用量下,花生产量显著提高8.2%~11.8%,地上部干物质重显著降低17.1%~64.3%;相同有机肥用量下,增施磷肥显著增加花生地上部生物量,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花生不同部位磷含量对磷与有机肥配施的响应表现为,中高量有机肥和磷肥处理显著高于低量有机肥和磷肥处理,而中量和高量有机肥、磷肥处理间差异因植株部位不同而异。土壤不同磷组分对磷与有机肥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活性磷组分(H_2O-P和NaHCO_3-P_i)和中等稳定性磷组分(NaOH-P_i和NaOH-P_o)含量随磷肥与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稳定性磷组分(HCl-P和Residual-P)随磷肥与有机肥用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有机肥和磷肥对土壤磷酸酶的影响不同,增加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但增施磷肥抑制土壤磷酸酶活性。综合而言,磷肥与有机肥合理配施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花生各部位磷素含量、土壤活性磷含量及土壤磷酸酶活性,过量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均可造成花生营养生长过旺,产量下降,不利于提高花生体内磷含量。本试验条件下在施用45kg/hm~2磷肥基础上配施0.75~1.5t/hm~2的有机饼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花生系统磷素营养,促进花生产量提高,可在豫南砂姜黑土花生种植区示范应用。
关键词: 磷与有机肥配施 花生 土壤磷素组分 磷素吸收 产量


蝴蝶兰MYB家族基因鉴定及应对病毒的表达响应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YB转录因子是一类参与调控次生代谢和细胞形态、增强抗病性和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反应的蛋白家族。本研究依据小兰屿蝴蝶兰(Phalaenopsis equestris)基因组和蝴蝶兰‘大辣椒’(Phalaenopsis‘Big Chili’)响应病毒胁迫转录组的测序结果,采用Pfam、HMMER、OrchidBase 3.0网站和Bioedit、MEGA 5.1、Jalview软件,对蝴蝶兰MYB家族基因进行了筛选和分类,分析了其基因类型、结构特点和系统进化关系,从小兰屿蝴蝶兰中筛选到152个MYB家族基因,其中R2/R3型6个、R2R3型138个、R1R2R3型3个。从大辣椒响应病毒胁迫转录组数据中共筛选得到55个MYB家族基因,其中有7个在响应不同时期差异表达明显,2个R2R3-MYB亚家族基因在感染病毒初期和携带病毒时期大幅上调,3个与小兰屿蝴蝶兰同源性较低。通过对小兰屿蝴蝶兰基因组和蝴蝶兰‘大辣椒’响应病毒胁迫时期MYB基因的筛选,为研究蝴蝶兰响应病毒关键MYB家族基因的分子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蝴蝶兰MYB家族基因鉴定及应对病毒的表达响应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YB转录因子是一类参与调控次生代谢和细胞形态、增强抗病性和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反应的蛋白家族.本研究依据小兰屿蝴蝶兰(Phalaenopsis equestris)基因组和蝴蝶兰‘大辣椒’(Phalaenopsis‘Big Chili’)响应病毒胁迫转录组的测序结果,采用Pfam、HMMER、OrchidBase 3.0网站和Bioedit、MEGA 5.1、Jalview软件,对蝴蝶兰MYB家族基因进行了筛选和分类,分析了其基因类型、结构特点和系统进化关系,从小兰屿蝴蝶兰中筛选到152个MYB家族基因,其中R2/R3型6个、R2R3型138个、R1R2R3型3个.从大辣椒响应病毒胁迫转录组数据中共筛选得到55个MYB家族基因,其中有7个在响应不同时期差异表达明显,2个R2R3-MYB亚家族基因在感染病毒初期和携带病毒时期大幅上调,3个与小兰屿蝴蝶兰同源性较低.通过对小兰屿蝴蝶兰基因组和蝴蝶兰‘大辣椒’响应病毒胁迫时期MYB基因的筛选,为研究蝴蝶兰响应病毒关键MYB家族基因的分子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169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辣椒全基因组编码区序列设计覆盖辣椒12条染色体的152对SSR引物,经过不同材料的筛选,从中挑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稳定性好的17对SSR引物,利用其对来源不同的169份辣椒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POPGENE32和Phylip软件分析试验数据。结果表明:17对SSR引物共扩增出46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2.71个位点。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香农指数(I)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均值分别为2.176 5、1.629 1、0.360 2、0.834 7、0.549 6、0.310 6,表明辣椒遗传信息非常丰富。利用UPGMA方法对169份辣椒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将材料聚为7类。


地黄多糖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中成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地黄多糖超声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醇沉浓度为影响因素,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提取工艺.然后,考察分步醇沉(50%、70%、80%、90%乙醇,相应部位分别命名为RGPS50、RGPS70、RGPS80、RGPS90)对6个品种中多糖含有量的影响,以及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温度50℃,醇沉浓度90%,多糖得率7. 75%.各品种中多糖含有量依次为85-5>星科>金九>沁怀>北京3号>怀丰.RGPS90中多糖含有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弱; RGPS80中多糖含有量相对较低,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超声提取地黄多糖.不同品种、醇沉部位地黄中多糖含有量和抗氧化活性差异明显.


gga-miR-155对MDCC-MSB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gga-miR-155对MDCC-MSB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将人工合成的gga-miR-155模拟物、gga-miR-155抑制物以及阴性对照瞬时转染MDCC-MSB1细胞。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DCC-MSB1细胞中gga-miR-155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MDCC-MSB1细胞的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变化,Transwell检测MDCC-MSB1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gga-miR-155模拟物可显著上调MDCC-MSB1细胞gga-miR-155表达水平,促进MDCC-MSB1细胞增殖,细胞G1期细胞减少,S和G2期细胞增加,同时凋亡减少,迁移、侵袭能力增加;gga-miR-155抑制物可显著下调MDCCMSB1细胞gga-miR-155表达水平,抑制MDCC-MSB1细胞增殖,细胞G1期细胞增加、S和G2期细胞减少,同时凋亡增加,迁移、侵袭能力下降。结果表明,gga-miR-155可促进MDCC-MSB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其凋亡。
关键词: gga-miR-155 MDCC-MSB1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迁移 侵袭


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积累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的积累情况,在2015年和2016年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黄庄镇西虢村田间进行小麦(‘豫保1号’和‘周麦18’)不同生育期接种对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菌在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至灌浆中期(DAA=14或15,Zadoks=75)都能侵染麦穗,但在始花期前3~4 d的齐穗期(DAA=-3或-4,Zadoks=59)至始花期后4 d的灌浆初期(DAA=4,Zadoks=71)处理的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中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侵染率最高,为小麦赤霉病菌侵染发病的关键生育期。此外,在套袋保湿2 d的条件下赤霉病菌在小麦始花期前6 d的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和始花期后10 d的乳熟期(DAA=10,Zadoks=73)也能有较高的侵染率。在籽粒中DON积累方面,‘豫保1号’所有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与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的趋势一致,都是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最高(P<0.05),且间隔时间离盛花末期(Zadoks=69)越近籽粒中DON含量越高;而‘周麦18’齐穗期(DAA=-4,Zadoks=59)至灌浆中期(DAA=14,Zadoks=75)处理的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小麦赤霉病菌在始花期后14 d的灌浆中期侵染也能引起籽粒中DON的大量积累。


孕穗前期叶面喷赛苗旺对冬小麦穗粒数和粒质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孕穗前期叶面喷施赛苗旺对小麦穗粒数和粒质量的调控效应,以半冬性小麦品种郑麦379为供试材料,在冬小麦孕穗前14 d,以叶面喷清水为对照,研究叶面喷赛苗旺对冬小麦穗粒数和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孕穗前14 d,喷施赛苗旺可抑制冬小麦败育阶段基部和中部穗位的小花败育速率,显著提高该部位的小花数,对顶部穗位小花的败育速率和小花数影响不大。与对照相比,在基部穗位,两试验点喷赛苗旺处理的小花败育速率分别显著降低23.30%、21.96%,小花数分别显著增加1.60、1.31个;在中部穗位,两试验点喷赛苗旺处理的小花败育速率分别降低31.65%、33.72%,小花数分别显著增加3.80、4.07个。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两试验点喷施赛苗旺处理穗数、千粒质量均有所提高,但不显著,穗粒数和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1.85%、13.13%和7.50%、7.08%。综上说明,在冬小麦发育中后期,叶面喷施赛苗旺主要通过提高冬小麦基部和中部穗位的穗粒数来提高产量,且效果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