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97条记录
响应面法优化青麦仁的真空充氮烫漂护色工艺

核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防止青麦仁在加工储藏过程中的酶促褐变,采用真空充氮烫漂技术对青麦仁进行处理,以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色泽差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烫漂温度、烫漂时间、真空度对护色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优化法建立护色效果综合评分和真空充氮烫漂处理条件之间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青麦仁的护色效果均有显著影响,最优的工艺参数为:烫漂温度99.6℃、烫漂时间5.7 min、真空度0.08 MPa,此条件处理后的青麦仁PPO活性为80.04 U,ΔE值为0.57,所得到的真空充氮烫漂工艺回归模型显著(R~2=0.9851),拟合性好,可用于预测青麦仁的护色效果。本研究得到的真空充氮烫漂工艺参数为青麦仁原料的预处理和后续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青麦仁 真空充氮 烫漂 护色 多酚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SSAT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定量评估河南省不同生态地点冬小麦需水量变化特征,应用DSSAT模型模拟了充分灌溉、雨养不灌溉条件下河南省15个地点连续10 a(2003—2012年)冬小麦产量、田间蒸散量、作物蒸腾量、土壤蒸发量等,分析了灌溉增产以及水分生产率的分布规律,并计算河南省不同地点平均需水量和缺水量。结果表明:充分灌溉条件下,河南省15个生态地点10 a间冬小麦平均产量介于7 847~9 565 kg/hm~2,作物蒸腾量介于319~380 mm,土壤蒸发量介于96~166 mm,田间蒸散量介于445~539 mm,水分生产率介于1.67~1.98 kg/(hm~2·m~3);雨养不灌溉条件下,15个生态地点10 a间冬小麦平均产量介于1 927~6 260 kg/hm~2,作物蒸腾量介于66~244 mm,土壤蒸发量介于120~195 mm,田间蒸散量介于209~370 mm,水分生产率介于0.79~2.17 kg/(hm~2·m~3)。15个生态地点10 a间灌溉增产介于1 594~6 698 kg/hm~2,总体呈中北部较高南部较低。15个生态地点10 a间需水量介于395~452 mm,河南省中东部及南部需水量相对较低;缺水量介于76~282 mm,整体呈北高南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冬小麦水分定量化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河南省 冬小麦 DSSAT模型 需水量 时空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FimH黏附素对F18ac+大肠杆菌黏附能力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Ⅰ型菌毛FimH黏附素在F18ac+大肠杆菌(F18ac+E.coli)致病机制中的作用,采用λ-Red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了F18ac+E.coli的fim H基因缺失株(F18ac△fim H)。并使用体外仔猪上皮细胞感染模型,探讨FimH黏附素缺失后对F18ac+E.coli黏附能力和体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野生株相比,F18ac△fim H缺失株对易感仔猪上皮细胞系IPEC-1和IPEC-J2的黏附能力和体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均显著下降,且其黏附能力可被8%的D-甘露糖所抑制。但是F18ac△fim H/pfim H回补株的黏附能力以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均基本恢复至野生株水平。可见,FimH黏附素是介导F18ac+E.coli黏附的重要黏附因子。

关键词: F18ac+大肠杆菌 Ⅰ型菌毛 FimH黏附素 黏附 生物被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洛薯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洛薯11号系洛阳农林科学院、洛阳金谷王种业有限公司以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CIP194037-1为母本,多父本放任授粉杂交选育而成。在河南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为徐薯22)、生产试验(对照品种为徐薯18)以及国家北方薯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照品种均为徐薯22)中淀粉产量突出,平均淀粉产量、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6 220.1、29 258.8 kg/hm~2,与对照相比淀粉增产18.38%、鲜薯增产0.90%;平均淀粉率为21.26%,高出对照3.14个百分点;干基淀粉含量为64.43%,高出对照(徐薯22)3.77个百分点。该品种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茎线虫病,感黑斑病,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分别于2012、2016年通过河南省、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是较为理想的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适于春、夏薯种植。

关键词: 甘薯 高淀粉 品种选育 洛薯1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的节水增产效应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河南省通许县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滴灌和小白龙水肥一体化的对比研究,氮肥施用设置一次性底施、底施70%+拔节期追施30%、底施50%+拔节期追施50%、底施70%+灌浆期追施30%、底施50%+灌浆期追施50%和底施50%+拔节期追施30%+灌浆期追施20%,以期找出小麦-玉米周年节水增效措施。结果表明,滴灌水肥一体化更有利于改善水肥的协调供应,促进小麦-玉米的生长发育。与小白龙处理相比,滴灌处理小麦株高增加0.9~7.6 cm,穗长增加0.4~1.6 cm,小穗数增加1.1~2.8个,穗粒数增加0.6~5.2粒,不孕穗数减少1.1~3.3个,千粒质量增加0.1~1.4 g;玉米株高增加2.4~8.2 cm,叶片数增加0.2~0.8片,茎粗增加0.44~0.68 cm,穗行数增加0.2~1.2行,双行粒数增加0.8~7.3粒,有效穗长增加0.04~1.67 cm,穗周长增加0.39~1.40 cm,百粒质量增加0.2~2.1 g,总体上,小麦和玉米均以底施50%+灌浆期追施50%处理效果较好。与小白龙处理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小麦显著增产14.29%~18.96%,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1.93~2.79 kg/m3;玉米显著增产21.79%~47.19%,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97~6.07 kg/m~3;小麦-玉米周年显著增产19.98%~33.37%,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26~4.43 kg/m~3,均以底施70%+灌浆期追施30%效果最佳。与一次性底施处理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小麦、玉米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均以底施50%+拔节期追施30%+灌浆期追施20%处理最高。由此可见,滴灌水肥一体化有利于实现节水增效,氮肥适当后移效果明显。

关键词: 滴灌 小白龙 水肥一体化 小麦 玉米 产量 灌溉水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种间杂种的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把黄籽沙逊的黄籽性状同埃塞俄比亚芥菜的优良特性相结合,在对黄籽沙逊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远缘杂交的基础上,开展了对种间杂种的形态鉴定、染色体倍性检测、根尖染色体制片和分子标记鉴定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黄籽沙逊和埃塞俄比亚芥菜真杂种外观明显不同于其父母本,处于中间类型,更多偏向于父本黄籽埃塞俄比亚芥。总共对11株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杂种后代的倍性进行了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阳性植株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125)明显小于对照黄籽埃塞俄比亚芥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200),大于亲本黄籽沙逊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75)。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植株染色体为27条,为黄籽沙逊(AA,2n=20)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BBCC,2n=34)的单倍体染色体相加之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既有父本也有母本的特异性条带。以上均证实了所获得种间杂种的真实性,其包含了双亲中的遗传信息。所获得的含有芸薹属A、B和C 3个亚基因组的种间杂种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应用到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黄籽沙逊 埃塞俄比亚芥菜 黄籽 种间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80—2013年河南省粮食生产特点及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总结河南省1980—2013年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种植结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及生产总值的变化特点,分析土地资源、粮食总产变化趋势及上升空间,就未来河南省粮食安全机制进行探析。结果显示,河南省耕地面积上升及维持与政策扶持有关,继续上升幅度收窄,但耕地质量提高的空间较大。播种面积的波动同耕地面积的波动日益趋同,前者对后者的依赖性渐强。粮食总产增速放缓,稳产能力渐强,粮食产量继续大幅增加的压力较大。生产要素投入整体逐年增加,农业总产值直线上升,但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直线下降。建议继续完善农业激励政策,稳定现有耕地数量,改造中低产田,提高中高产田的比例及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藏粮于地;加快科技创新,继续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及"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做到藏粮于技。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面积 播种面积 种植结构 粮食总产 增产潜力 耕地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芝麻蛋白结构和性质比较研究

中国油脂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DS-PAGE电泳、傅里叶红外光谱、氨基酸组成分析对亚临界芝麻粕、天然芝麻和高温芝麻粕中提取的分离蛋白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临界芝麻蛋白(SPSI)和天然芝麻蛋白(NSPA)的亚基组成与分布基本一致,高温芝麻蛋白(SPHS)与前两种芝麻蛋白的结构有明显的差异,高温造成SPHS缺失NSPA的典型亚基,这会影响其性质和应用范围;SPSI、NSPA和SPHS在酰胺III带的吸收峰分别在1 235、1 237 cm-1和1 240 cm-1;SPSI与NSPA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且相比SPHS的氨基酸配比更符合FAO推荐值;SPSI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和泡沫稳定性。从亚临界芝麻粕提取的芝麻蛋白的结构破坏程度低,营养价值较高并且功能性好,更适宜作为食品原料。

关键词: 芝麻分离蛋白 亚基 结构 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密集烘烤工艺对浓香型烤烟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烟100为对照,研究4种不同密集烘烤工艺对豫烟7、9、10号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间烤后烟叶外观、内在质量差异明显。与中烟100相比,豫烟7号表现为不易烘烤且处理间差异较大,淀粉含量适宜(平均降低1.21个百分点,平均为5.79%),K_2O含量提高(平均为1.71%),总体以工艺2处理表现最好,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较好,外观质量总体评价较高,淀粉含量适宜(5.93%),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K_2O含量最高(1.96%),钾氯比高(2.33),化学成分协调性相对较佳,感官质量综合得分最高,尤其是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浓香型特征明显;豫烟9号表现为较易烘烤,整体烘烤质量明显好于中烟100,均价提高2.27元/kg,淀粉含量平均降低1.46个百分点,感官评吸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无明显缺点,工业评价较好,具有浓香型特征,总体以工艺1处理表现最好,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最好,均价达到19.92元/kg,总糖含量较高、淀粉含量适宜(5.83%)、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香气质较好、刺激性较小、余味舒适,感官质量综合评价较高;豫烟10号表现为较易烘烤,整体烘烤质量均好于中烟100,稍差于豫烟9号,总体以工艺1处理表现最佳,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最高,均价达到19.50元/kg,外观质量评价最高,总糖含量较高、化学成分协调,香气质较好、杂气少、刺激性小,感官质量综合评价较高。综合分析,豫烟7、9、10号配合适宜烘烤工艺均可烤出浓香型特征突出的烟叶,符合特色烟发展需求,值得在浓香型产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烤烟 浓香型 烘烤工艺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丙氨嗪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应用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环丙氨嗪是一种常用的昆虫抑制剂类杀虫剂,对畜禽养殖场的蝇蛆繁殖控制效果显著,在畜牧养殖业中应用广泛。然而长期使用环丙氨嗪易造成细菌耐药性,从而危害动物健康,且会在动物组织中形成药物残留,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环丙氨嗪的监控检测对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综述了环丙氨嗪的性质、应用、危害、检测方法等,并展望了免疫学检测技术在环丙氨嗪监控检测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环丙氨嗪的科学应用及监控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丙氨嗪 药物残留 食品安全 检测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