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刺参池塘养殖系统中发酵饲料的制作与投喂
《渔业科学进展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海带粉、扇贝边粉、豆粕、虾粉、马尾藻粉按照40∶18∶20∶7∶15的配比混合,经浸泡、研磨等预处理后,加入0.25%~0.5%的水产诱食酵母,发酵72h。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经过发酵处理后,饲料中的大分子蛋白发生降解。按照刺参体重3%的投喂量进行为期50d的投喂实验,结果表明,发酵饲料组刺参的生长明显优于普通饲料组(未发酵饲料),可见发酵饲料能够更好地满足刺参健康、快速生长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基于Ecopath模型的五里湖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6年和2009年对五里湖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构建这两个时期五里湖生态系统能量通道模型,比较分析了实施净水渔业前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模型包括大型、其他食鱼性鱼类、湖鲚、鲤、鲫、野杂鱼、鲢、草食性鱼类、大型虾蟹类、软体动物、其他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沉水植物、其他维管植物、浮游植物、碎屑等17个功能组,基本覆盖了能量流动的途径。营养网络分析表明,增殖放养滤食性鱼类和贝类,扩大了五里湖生态系统的规模,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发育程度和生态系统营养级ⅠⅡ的能量转换效率,滤食性生物与生态系统其他功能组生态位的重叠程度也有所增加。该系统各功能组间的联系加强且系统趋向稳定,但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转速度和物质再循环的比例有所降低。


南极磷虾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海洋渔业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两种不同来源的南极磷虾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与进口鱼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开利轮产南极磷虾粉(磷虾粉S)粗蛋白含量为62.89%,高于辽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安兴海轮产南极磷虾粉(磷虾粉D)和进口鱼粉的粗蛋白含量,两种磷虾粉粗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一级品和二级品指标。磷虾粉S、磷虾粉D和进口鱼粉18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66.36%、57.19%、67.24%,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4.65%、20.69%和25.25%,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1.43%、21.74%、25.62%,且磷虾粉S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磷虾粉D和鱼粉,磷虾粉S、磷虾粉D和进口鱼粉三种样品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57.83、49.89、57.07;磷虾粉S、磷虾粉D和进口鱼粉三种样品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分别为43.28%、40.25%、46.58%,且磷虾粉S的EPA与DHA的总量(36.14%)高于磷虾粉D(31.30%)及鱼粉(27.65%)。分析结果表明,南极磷虾粉蛋白含量高,且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推荐的蛋白质理想模式,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引起养殖许氏平鲇死亡的鳗利斯顿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
《水产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病许氏平鲉的病灶处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记为SS-1.通过两点背部肌肉注射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证明该菌对健康许氏平鲉的半数致死浓度为9.6*106 CFU/mL,可感染许氏平鲉的多种内脏和组织.细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显示,菌株SS-1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单鞭毛;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吲哚产生阳性、V-P试验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H2S产生阴性等,与鳗利斯顿氏菌特征相符.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鳗利斯顿氏菌的同源性达到了99%,因此,将菌株SS-1鉴定为鳗利斯顿氏菌.


大鳞鲃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规格大鳞鲃(Barbuscapito)的耗氧率和窒息点。水温16~34℃范围内,大鳞鲃1龄鱼[(24.78±2.19)g]和2龄鱼[(185.94±5.53)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都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水温26℃时,随着体重规格(10 g、30 g、180 g)的增大,大鳞鲃的耗氧量逐渐升高,耗氧率逐渐下降。1龄大鳞鲃[(34.61±3.75)g]白天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夜间耗氧率,白天12:00~14:00最高,平均耗氧率为(0.195 8±0.037)mg/(g.h),夜间22:00~24:00最低,平均耗氧率为(0.145 9±0.029)mg/(g.h)。测得1龄大鳞鲃在水温26~32℃时的窒息点为0.180 5~0.525 2 mg/L,2龄大鳞鲃的窒息点为0.292 1~0.588 8 mg/L。


饥饿和再投喂期间尼罗罗非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脏生长激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和胰岛素mRNA表达丰度的变化
《水产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尼罗罗非鱼[初始体质量(62.50±3.44)g]进行饥饿28d和随后再投喂21d的处理,于饥饿第0、7、14、21、28天和再投喂第14、21天进行采样分析,研究饥饿和再投喂期间尼罗罗非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脏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IN)mRNA表达丰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与饥饿第0天相比,饥饿超过7d鱼体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再投喂21d显著增加(P<0.05);肝体比随饥饿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较饥饿时升高,但显著低于饥饿前水平(P<0.05)。在血清指标上,甘油三酯、血糖、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均随饥饿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恢复投喂后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饥饿前水平(P<0.05);饥饿和再投喂对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影响(P>0.05)。在激素方面,与饥饿第0天相比,饥饿使血清GH含量及其肝胰脏mRNA表达丰度显著升高,血清IGF-Ⅰ及其肝胰脏mRNA表达丰度降低,恢复投喂后两者均显著升高(P<0.05);INmRNA表达丰度在饥饿7~21d显著升高(P<0.05),饥饿第28天时无显著差异(P>0.05),再投喂后显著降低(P<0.05)。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饥饿 再投喂 生长激素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 胰岛素


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防控措施
《环境 》 2012
摘要:当下景观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控制日显突出。本文阐述了几种传统的景观水质控制方法,并介绍了生物处理景观水体的优势,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咔唑法与间苯三酚法测定硫酸软骨素比较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2
摘要: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经水解和显色后,分别采用咔唑法与间苯三酚法测定其质量浓度,并对这2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咔唑法ρ(CS)和间苯三酚法ρ(CS)分别在0.01~0.05 mg.mL-1和0.1~1.0mg.mL-1范围内与其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同一样品进行6次平行试验,咔唑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90%,间苯三酚法的RSD为4.28%,均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对这2种方法分别进行3个不同加标水平的回收率试验,咔唑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8.0%~102.5%,间苯三酚法为83.2%~106.6%。因此,咔唑法与间苯三酚法均能准确测定CS的质量浓度。


水产养殖面源污染控制的最佳管理实践
《南方水产科学 》 2012
摘要:随着水产养殖规模和产量的不断攀升,水产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水产养殖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措施进行高效治理和保护,将极大地有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美国在水产养殖面源污染控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具有较多经验可供借鉴。文章对美国水产养殖中应用最佳管理实践(BMP)的概念、内涵和研究应用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对BMP中在工程上和非工程上的2种管理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特别针对工程上和非工程上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中国水产养殖生产中应用BMP的重要性。


酶法制备海洋活性肽及其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生物活性肽(Marine biological active peptide)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具有优化机体代谢环境、有益于机体健康的一类多肽。酶法制备海洋生物活性肽是目前最常用的制备方法,是通过适当的蛋白酶水解海洋生物蛋白来制备生物活性肽的一种方法。海洋生物活性肽在降血压、抗氧化、抗凝血及抗菌等方面效果显著,对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巨大潜力。介绍海洋生物活性肽在酶解制备及其生物学功能方面国内外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海洋活性多肽研究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