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梯级水坝胁迫下东江鱼类产卵场现状分析

湖泊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江作为珠江流域重要支流之一,是香港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重要水源.鱼类不仅是河流生态系统重要组成也是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生物.目前东江已经修建了一系列水坝,基于东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维持和管理的需要,有必要了解河流中鱼类产卵场的现状.据此,2010年3-10月对东江古竹江段的鱼苗(卵)进行了连续采集,目前鱼苗种类已鉴定到26种(属),主要优势种类为鰕鯱(63.0%)、赤眼鳟(16.8%)、尼罗罗非鱼(9.7%)、大眼鳜(2.0%)等;调查期间古竹江段鱼苗(卵)径流量初步估算为11.4×108尾(颗),东江鱼类主要繁殖期为4-9月.与东江历史资料及西江江段鱼类繁殖现状相比较,东江鱼类产卵场功能极度退化,不仅鱼类产卵规模已明显下降,并且东江古竹江段鱼苗中洄游性种类缺失;本次调查证明东江龙川江段原有的四大家鱼产卵场已经消失;通过典范对应分析分析表明,东江江段鱼类产卵繁殖对水文生态因子的响应程度较低,说明东江江段水文节律受梯级水坝影响程度大,偏离了鱼类产卵繁殖的生态需求.尼罗罗非鱼在东江古竹江段有暴发性繁殖现象,东江已经面临外来种的严峻威胁,分析认为梯级水坝的修建是导致罗非鱼暴发性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目前东江鱼类产卵场现状,建议把鲢、鳙及广东鲂列入增殖放流的品种目录,加强人工增殖放流;从贯通鱼类洄游通道及修复产卵场的需求上考虑,建议在东江各水坝上补建鱼类过鱼通道.

关键词: 鱼类产卵场 东江 梯级水坝 胁迫 古竹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象山港南沙岛不同养殖类型沉积物酸可挥发性硫化物的时空分布

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年分4个航次测定了象山港南沙岛不同养殖类型(贝类养殖、藻类养殖和网箱养殖)沉积物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南沙岛养殖区沉积物AVS变化范围为0.01—30.03μmol/g,平均3.75μmol/g,其中贝类养殖区、藻类养殖区、网箱养殖区和对照区AVS年平均含量分别为1.03、0.64、5.06和0.70μmol/g。网箱养殖中心区(S10)AVS的含量分别是贝类养殖区、藻类养殖区和对照区的8.5倍、13.6倍和12.6倍。ANOVA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0—3cm)AVS含量的季节变化差异不显著,但柱状样(0—15 cm)平均含量差异显著,夏秋季明显高于冬春季。AVS含量总体上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增加,6—9 cm达到最大值,夏秋季尤为明显。聚类分析表明,南沙岛养殖区调查站位分为3类,网箱养殖中心区(S10)和距离较近的S13和S12为一个类群,贝类养殖区、藻类养殖区和对照区为一个类群,其余站位为一个类群。总体上,养殖中心区AVS含量最高,随着与养殖中心区距离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网箱养殖对底质AVS的影响主要集中在200 m以内,500 m以外则影响较小。

关键词: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 网箱养殖 沉积物 象山港南沙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企鹅珍珠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企鹅珍珠贝在不同盐度下(22、26、30、34、38)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规律,旨在为其养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所用贝的体质量规格平均为7.46 g(A组)、17.61 g(B组)和28.57 g(C组)。结果显示,当盐度为18时企鹅珍珠贝出现死亡,在盐度22~38范围内,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质量呈负幂函数关系,可表示为Y=aWb。随着盐度的增加,企鹅珍珠贝的耗氧率也在逐步增加,当盐度为34时,耗氧率达到峰值,当盐度继续增加时,耗氧率会降低。随着盐度的增加,排氨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盐度为38时,排氨率最高。当盐度在22~34之间时,3种规格企鹅珍珠贝的O∶N值随盐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大,在盐度34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根据耗氧率和O∶N值的变化幅度推测其适宜盐度范围为26~34。上述结果表明,企鹅珍珠贝对低盐度适应较差,在养殖生产中应根据盐度变化调整吊养水层。

关键词: 企鹅珍珠贝 盐度 排氨率 耗氧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低温冷冻对中华绒螯蟹胚胎形态结构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超低温冷冻对胚胎形态结构的影响,以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运用石蜡切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分裂期、原肠期和原溞状幼体期胚胎,分别用玻璃化液处理和经超低温冷冻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1)显微观察表明,细胞分裂期胚胎在玻璃化液中用二步平衡法处理后吸水膨胀明显,三步平衡后胚胎形态无明显变化,超低温冷冻后,卵黄物质从细胞中溢出,细胞破损严重;原肠期胚胎在玻璃化液中用二步平衡法处理后,外部形态与鲜胚无明显差异,经过冷冻后,所有胚胎内部变成粉红色,胚体由原来的透明变成不透明状,细胞膜边缘模糊似绒毛状;(2)扫描电镜观察,玻璃化液处理后的所有原肠期胚胎表面褶皱呈沟壑状,形成一层网状结构;透射电镜观察,处理后胚胎细胞内出现白色团块,细胞边缘变得粗糙有突起,细胞内冰腔清晰可见,空泡形成,80%以上线粒体解体,细胞破裂明显;(3)组织切片观察,原肠期胚胎细胞外面的膜脱落破损,胚层内有大小不一的冰腔,细胞内出现明显的空泡。原溞状幼体期胚胎经过玻璃化液处理后,外部形态与鲜胚间无明显区别,但经过超低温冷冻后,95%以上胚胎组织呈弥散状,部分卵黄物质碎裂成颗粒状,胚胎的细胞膜脱落,胚层内出现大量冰腔和空泡,90%胚胎表面皱缩凹陷,但仍有10%的胚胎表面保持光滑完整,表明原溞状幼体期胚胎是适合进行冷冻保存的时期。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胚胎 形态结构 超低温冷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龄草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效果的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草鱼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测定287尾二龄草鱼全长、体长、头长、体宽、体高、眼间距、肛前距共7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草鱼7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对体质量影响不显著的头长、体高及与体长存在显著共线性的全长,建立了以体质量为依变量(Y),体宽(X4),眼间距(X6),肛前距(X7),体长(X2)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3048.127+220.925X4+262.367X6+33.776X7+10.648X2。所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R2=0.900,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草鱼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其中体宽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P=0.430)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在选育过程中,可将4个主要形态性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作为草鱼选育的测量指标。研究亮点:国内首次报道了草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为草鱼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应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共线性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及方差检验,系统地探讨了草鱼7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找出影响草鱼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回归方程。

关键词: 草鱼 选育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鱿鱼钓机的开发与应用

渔业现代化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鱿鱼钓机是远洋鱿钓渔业中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渔业现代化的重要生产工具。本文概述了鱿鱼钓机系统发展历程中的3种主要类型:机械控制型、基本电控型和电脑控制型。分析了国外鱿鱼钓机装备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对几种主流鱿鱼钓机型式的性能水平进行了对比。针对国内鱿钓渔业中机钓产量低的现状,提出鱿鱼钓机的研究方向主要为降低脱钩率和优化抖动模式。本文可以为研制优质高效的国产化鱿鱼钓机提供参考。

关键词: 鱿鱼钓机 鱿钓渔业 性能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酯酶B1海洋枯草芽孢杆菌C5发酵条件优化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芽孢杆菌C5产酯酶B1的能力,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氮源、碳源、接种量、起始发酵pH、装液量、发酵温度和转速这7个因素,当酶活达到最高值时,各单因素的值分别为氮源玉米浆30 mL/L,碳源麦芽糖35 g/L,接种量4%(φ),起始pH 7.0,装液量15 mL,培养温度36℃,转速在实验室现有条件下最高选择220 r/min;再通过Plackett-Burman(PB)设计法,评价了这7个因素对酯酶B1产量影响的大小,确定氮源玉米浆的浓度、发酵起始pH和发酵温度为酯酶产生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及SAS软件分析获得了主要因素的最优条件,即玉米浆浓度28.70 mL/L,起始发酵pH为7.10,发酵温度为35.8℃.预测最高酶活力为139.18U/mL,实验最终酶活达到138.40 U/mL,与原发酵条件相比提高了228.15%.其实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说明预测模型可应用于酯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酯酶 发酵 优化 Plackett-Burman 响应面法 甲基对硫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陕西大宗淡水鱼类养殖池塘环境状况研究

科学养鱼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陕西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以鲤、草鱼为主,搭配鲢、鳙和鲫鱼,2009年养殖面积为3.56万公顷,池塘、湖泊、水库分别占养殖总面积的28.0%、21.0%和45.8%。大宗淡水鱼类年产量7.85万吨,占陕西水产品总产量的97.2%,其中池塘产量占大宗淡水鱼类总产量的72.6%、湖泊占3.3%、水库占24.1%,因此池塘养殖仍然是陕西大宗淡水鱼类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哲罗鱼卵黄吸收方式与器官分化的观察

水产学杂志 2012

摘要:采用光镜技术观察了哲罗鱼(Hucho taimen)仔鱼卵黄吸收方式及早期器官的形成与分化。结果表明:(1)哲罗鱼是通过血液循环及早期消化管吸收卵黄,大约60~70d完全吸收,吸收依照先卵黄球、后脂肪的顺序;(2)仔鱼消化管以单柱状细胞层的形势出现;肝以细胞团的形势出现,胰腺以单细胞,弥散形式出现。消化管、肝脏、胰脏、胆囊、鳔、眼和鳃发育和分化程度较高;一些腺体和肾脏发育和分化水平较低。本文还探讨了哲罗鱼卵黄吸收与器官发育完善程度的关系。

关键词: 哲罗鱼 卵黄 吸收方式 器官 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常熟江段近岸小型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探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3月~2010年2月,利用密目插网对长江常熟江段小型鱼类进行了连续监测,首次对该江段的小型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该江段共有小型鱼类24种,隶属于5目7科,其中鲤形目最多。根据IRI指数分析,贝氏、刀鲚、窄体舌鳎、蛇鮈和光泽黄颡鱼为优势种,共占总数量的83.44%,占总重量的82.02%;贝氏和窄体舌鳎在各个季节中均为优势种,刀鲚在春、夏、秋3季为优势种。基于渔获数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常熟江段各月多样性特征值范围为:Shannon-Wiener指数(H’)1.18~1.76,Margalef指数(R)0.87~2.07,Pielou指数(J’)0.48~0.83,McNaughton指数(Dn)0.57~0.86。Margalef指数和Mc-Naughton指数春季最高,冬季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最后探讨了影响该江段小型鱼类群落结构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合理开发和保护小型渔业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 长江常熟江段 小型鱼类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