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水产品干燥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产干制品由于其具有特殊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而干燥是水产品干制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水产品干燥采用的技术多种多样,不同的干燥方法对水产品的品质有很大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干燥动力学在水产品干燥中的应用状况、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水产品 干燥 动力学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aM与PMCA可能参与眼柄切除诱导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的早期分子过程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眼柄切除诱导卵巢成熟的分子机制还很不清楚。借鉴国外最新研究结果,探讨了克氏原螯虾单侧眼柄切除后第1、7、15天体长、体重及卵巢的一系列变化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比较分析了眼柄切除前、后卵巢组织中钙调蛋白基因(CaM)与质膜Ca2+-ATPase基因(PMC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克氏原螯虾眼柄切除诱导卵巢成熟的早期分子过程中,钙信号通路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克氏原螯虾眼柄切除促进卵巢成熟的分子机制积累了研究资料。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眼柄切除 卵巢成熟 实时定量PCR 钙信号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具促南极大磷虾蛋白水解活性的太湖蓝藻氯仿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海洋渔业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太湖蓝藻以微囊藻(Microcystis spp.)为优势种,对环境产生严重危害。对太湖微囊藻提取物的氯仿部位进行了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蛋白水解活性测试和主要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微囊藻提取物的氯仿部位具有明显的促进南极大磷虾蛋白自溶的作用,且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对这一活性部位开展进一步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4个主要的氨基酸衍生化合物,分别为(1)3-(1-甲基丙基)-6-(苯甲基)-2,5-哌嗪二酮、(2)3-(1-甲基乙基)-6-(苯甲基)-2,5-哌嗪二酮、(3)3-甲基-6-(苯甲基)-2,5-哌嗪二酮和(4)N-(2-苯基乙基)丙氨酸,均为首次从微囊藻属中分离鉴定。

关键词: 太湖微囊藻 促蛋白水解活性 化学成分 氨基酸衍生物 南极大磷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蟹类卵黄蛋白原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述了十足目动物中重要虾蟹类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的基因克隆及分子相关研究进展。分别从分子的合成转运、分子结构特征、分子进化、表达和激素调控、生物学功能等几个方面展开介绍,整理回顾了目前已被克隆鉴定的十足目动物Vg分子特征;指出了同源蛋白间存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似性;分析了分子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归纳了十足目Vg种间蛋白的主要特征,并且提出一些区别于其它物种的独特之处。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卵黄蛋白分子研究积累资料,同时为虾蟹类卵巢发育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十足目 卵黄蛋白原Vg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腥味物质形成机理及相关检测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腥味作为影响水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国外对此研究较早,而国内则鲜有报道。综述了水产品腥味物质的种类,从养殖环境、体表吸附及水产品本身生化反应等角度阐明了腥味物质形成的原因,介绍了近年来水产品腥味物质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就水产品腥味物质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产品 腥味物质 形成机理 检测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天气干扰条件下粤西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细菌群落动态特征

南方水产科学 2012

摘要:于暴雨频发的华南雨季(2009年5月~8月)对粤西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水体和底泥进行调查,研究在强天气干扰条件下养殖池塘细菌数量动态及多样性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水体异养细菌在104~106cfu.mL-1间波动,弧菌(Vibrio sp.)数量在养殖初期高达105cfu.mL-1,虾池301#和404#自6月18日开始施用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微生态制剂后,其弧菌数量维持在104cfu.mL-1以下,403#和305#波动较大且多次超过105cfu.mL-1;4口虾池水体弧菌与异养细菌的数量比值在养殖初期均超过20%,之后301#和404#保持在12%以下,403#和305#在养殖后期分别达到21%和33%。底泥异养细菌先升高后稳定,弧菌数量除305#较稳定外,其他虾池波动较大(103~107cfu.g-1)。施用微生态制剂池塘301#和404#水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前期降低,305#和403#较前期升高;底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则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群落的丰富度、常见种的优势度和群落均度较前期有所降低。结果表明,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可在气候多变的情况下保持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相对稳定,抑制弧菌滋生,降低微生态环境风险。

关键词: 异养细菌 弧菌 多样性指数 虾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选育指标的综合判定

渔业科学进展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红鳍东方鲀的18个体型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计算各性状的表型参数和相关系数,探讨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的选育指标。结果表明,系统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选育的适宜指标中,可选择包括体重、体周长1、体长、眼后头长和眼径5个性状作为代表性的性状指标。研究结果为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的选育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体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性模型的生猪生产数据调整及其波动特征研究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2

摘要:客观准确的数据是揭示生猪生产波动规律的首要条件。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后,官方对部分年份的生猪生产数据进行了调整,分析发现:所调整数据的虚报率符合线性变化规律,故在此基础上构建线性修正模型,对1985—1995年生猪生产数据进行调整,并利用调整后的数据对中国生猪生产波动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三点结论:第一,20世纪80年代前后相比较,生猪生产平均波动周期长度有所增加;第二,生猪生产的收缩期长度和收缩强度均大于扩张期的相应特征,即中国生猪生产波动的下滑特征更为明显;第三,生猪生产波动幅度呈现"U"型变化趋势,且现阶段正处于波动幅度不断加剧的过程。因此,有必要继续加强对生猪生产波动规律的探寻和监测,为缓解中国生猪生产波动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生猪生产 数据调整 波动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沿海4种石斑鱼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活体头肾细胞经低渗、固定、空气干燥法和外周血细胞培养法,分析比较了广东野生三斑石斑鱼(Epinephelus trimacul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的核型。结果表明,4种石斑鱼中期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随体和次缢痕。广东野生三斑石斑鱼核型为2n=48(2sm+2st+44t),臂数(NF)为50;斜带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2sm+46t),NF为50;棕点石斑鱼的核型为2n=48(48t),NF为48;鞍带石斑的核型为2n=48(2sm+6st+40t),NF为50。将此4种鱼的核型与前人报道的石斑鱼核型作了比较,石斑鱼的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关键词: 三斑石斑鱼 斜带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 棕点石斑鱼 核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扇贝形态性状对体重和肉柱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明确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杂交子一代与栉孔扇贝形态性状对自身体重和肉柱重的影响,通过间接选择形态性状而实现质量性状的选择,从而使选育现场工作更加便捷高效,所以,随机选取杂交扇贝及对照组栉孔扇贝各60只,分别测量壳长、壳高、壳宽3个形态学指标并称量活体重和肉柱重。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这两种扇贝形态性状对体重、肉柱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进而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结果表明,两种扇贝各自形态性状与体重、肉柱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P<0.01);3个性状对质量性状的直接贡献存有异同,杂交扇贝壳高是影响体重和肉柱重最重要的直接因素,而对于栉孔扇贝而言,壳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壳长对肉柱重的直接作用最大。所以现场选育过程中杂交扇贝主要的选择依据是壳高,栉孔扇贝应以壳高和壳长为共同参照指标。

关键词: 杂交扇贝 栉孔扇贝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