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扇贝多肽对~(60)Co辐射损伤的胸腺细胞影响作用的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 2001 CSCD
摘要:本文用噻唑盐比色方法探讨在 60 Co辐射损伤条件下扇贝多肽对胸腺细胞的保护作用 ,和对 60 Co辐射损伤的胸腺细胞修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1) 60 Co辐射后胸腺细胞的活性明显下降。 (2 )先加扇贝多肽后辐射组的胸腺细胞的活性较未加扇贝多肽的辐射组强 (P<0 .0 5 ) ,0 .2 5 %~ 4 %浓度范围内 ,胸腺细胞的活性与扇贝多肽的浓度呈正比。当辐射强度加大到 9~ 10 GY时 ,0 .5 %以下的扇贝多肽保护能力减弱或丧失。(3)先 60 Co辐射后 2 h,再加入扇贝多肽孵育 ,胸腺细胞的活性随扇贝多肽浓度的加大而增强。辐射后 7h或 19h再加入扇贝多肽 ,仅在辐射 7h后加入 2 %的扇贝多肽孵育的胸腺细胞的活性较对照组活性强 ;辐射后 19h再加入扇贝多肽组的胸腺细胞的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5 )。结果提示 :提示扇贝多肽具有抵抗 60 Co辐射对胸腺细胞的损伤作用 ,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而且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受到辐射损伤后的胸腺细胞具有促进其修复的作用


栉孔扇贝对单细胞藻类生长间接作用的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1 CSCD
摘要: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栉孔扇贝对藻类生长的间接促进作用。结果显示 ,栉孔扇贝对浮游植物有明显的促长作用 ,并且浮游植物的增长与栉孔扇贝的密度呈正相关 ,符合如下模式 :Y=4 0 .85ln X+44 .87( R2 =0 .979,P=0 .0 5,n=15)。栉孔扇贝对浮游植物的促长作用随藻类种类的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别 ,主要取决于藻类对营养盐的需求量。


微生态制剂在甲壳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1 CSCD
摘要:在甲壳动物养殖中使用微生态制剂取得良好效果。南美白对虾室内养殖 GMA1组、GMA2组及 DY- 1组的养殖成活率分别为 95.79%、91.78%和 88.0 0 % ,均高于对照组的 81.67% ,微生物及水化学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池塘养殖中国对虾 4 5d,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虾平均体长分别增长2 .86cm和 2 .4 0 cm;河蟹育苗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成活率 2 7.78% ;本文还对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论述。


黄喉拟水龟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8年 4— 1 1月对黄喉拟水龟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在广东 ,黄喉拟水龟的产卵高峰期在 5— 6月 ,窝卵量 1— 7枚 ,平均 2 5枚 ;卵重平均 1 3 95g ;长径平均 4 3 4cm ;短径平均 2 2 3cm。卵重与卵长径呈正相关关系。在 2 5— 3 2℃、沙床含水量 5— 1 0 %孵化条件下 ,孵化时间平均 73 8d ,孵化率 84 2 %。初生稚龟均重 9 75g。背甲长平均 3 77cm ;背甲宽平均2 91cm。稚龟体重与背甲长、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稚龟经 8— 1 1月 3个月生长 ,平均日增重 0 1 49g。稚龟体重、背甲长、宽与日龄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稚龟体重与背甲长宽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卵形鲳大规模死亡的病原及其防治
《海洋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海南海水网箱养殖卵形鲳大规模死亡的病原及其防治方法.对典型患病个体进行病原分离并经回归感染实验表明,引起该病的病原为嗜麦芽假单胞菌.该病原菌对青霉素类药物和呋喃类药物均高度敏感,在生产中应用这些药物对该病进行防治效果良好.
关键词: 卵形鲳(TRACHINOTUSOVATUS) 嗜麦芽假单胞菌(PSEUDOMONASMALTOPHILIA) 疾病 药物防治


大口鲇苗种同类相残的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同条件下 ,对大口鲇苗种 (全长 1.0 7~ 9.4 3cm)进行同类相残研究。结果表明 ,饵料缺乏时的相残率均显著地高于饵料充足时 (P <0 .0 1,N =8)。放养密度对大口鲇苗种的相残行为有影响。大口鲇苗种相残最严重的时期是在平均全长 1.0 7~ 2 .68cm阶段。当平均全长达 6.71cm以上时 ,相残行为较弱。苗种间个体大小存在差异 ,尤其是大规格苗种间出现个体大小差异时 ,相残行为较严重。饵料缺乏是导致大口鲇苗种发生同类相残的主要原因 ,高放养密度和个体大小的差异会诱发和促进同类相残的发生。


黄海春季浮游植物的调查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1 CSCD
摘要:1998年 5月 16日~ 6月 1日 ,对黄海 ( 33°0 0′~ 39°30′N,12 1°0 0′~ 12 5°30′E)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 :1998年春季黄海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 14属 2 9种。其中 ,硅藻门有 10属 2 1种 ,甲藻门 4属 8种。在硅藻门中圆筛藻属的种类最多 ,有 7种 ,其次是根管藻属 ,有 3种。甲藻门中甲藻属的种类最多 ,有 5种。浮游植物的平均数量为 2 .2 3× 10 4 个 / m3,其中 ,硅藻门的平均数量为1.55× 10 4 个 / 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 69.5% ,甲藻门的平均数量为 0 .68× 10 4 个 / 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 30 .5%。黄海北部浮游植物的数量高于黄海中、南部。黄海浮游植物分布密集区主要在调查区西、北部。与 1986年同期黄海浮游植物调查资料相比 ,1998年春季黄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 1986年春季相似 ,但浮游植物的数量减少 6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