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扇贝多肽在体外对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抗紫外线的氧化损伤作用

海洋与湖沼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噻唑盐 (MTT)比色方法研究在紫外线辐射损伤条件下扇贝多肽对免疫细胞的保护作用 ,并探讨扇贝多肽对胸腺细胞和脾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扇贝多肽具有抗紫外线氧化损伤的作用 ,可减轻或抑制紫外线对胸腺细胞和脾细胞的氧化损伤 ,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扇贝多肽在 0 .5%— 1 0 .0 %的浓度范围内 ,其抗氧化能力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强 ;在正常条件下可显著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 ,并且可拮抗雌激素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提示扇贝多肽不仅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 ,而且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关键词: 扇贝多肽 免疫细胞 紫外线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渔业资源评估专家系统预测东海鲐年产量

水产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渔业资源评估专家系统估算和预测了东海鲐年产量,实际的应用和对过去年产量的回顾预测都表明,该专家系统具一定的实用性,其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比较接近,平均预测精度为87.8%,预测结果可供渔业生产和管理部门参考。从近十多年鲐的渔业生产和资源状况来看,鲐实际捕捞产量已接近我们所评估的现存资源量。同时,渔获物的组成以当龄鱼为绝对多数,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明显,说明东海始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并开始出现过度利用的迹象,资源前景并不乐观。

关键词: 资源评估 专家系统 预测 年产量 东海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饲料中V_E和V_(D_3)的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1 CSCD

摘要:研究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饲料中 VE和 VD3 的技术及试验溶液的皂化、提取、浓缩等试样前处理方法。选出了最佳色谱条件 ,流动相 :甲醇 +水 (95 +5 ) ,流速 :1ml/min,温度 :室温 ,进样体积 :2 0μl,检测波长 :2 64nm。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V_E和V_D_3 同时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鲂(♀)×团头鲂()杂交子一代及其双亲同工酶的比较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1 CSCD

摘要: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法对广东鲂、团头鲂及其杂交子一代肌肝眼 3种组织的 4种同工酶(EST、LDH、MDH、SOD)进行电泳 ,分析其酶谱组成和活性差异。结果显示父母本同种组织中大部分同工酶的表达酶谱较相似 ,尤其以眼组织的LDH、肝组织的MDH以及 3种组织的SOD同工酶的表型最为相似 ,表明两种鱼的亲缘关系较近 ,是本远缘杂交成功的遗传物质基础。同时父母本的某些同工酶谱又存在有稳定的种间差异 ,如肝组织的LDH。杂交子一代同工酶表型有些具有来自双亲的区带总和 ,有些则单独表达父本或母本的基因 ,更有些出现父母本没有的表型

关键词: 广东鲂 团头鲂 杂交子一代 同工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亚湾黑鲷标志放流技术

水产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7年在大亚湾标志放流平均体长为 6 0 .2mm的黑鲷 (Sparusmarcrocephalus)共 11986尾 ,标志放流效果明显 ,共回捕标志鱼 95 5尾 ,回捕率达 8.0 % ;主群分布移动于湾顶沿岸浅水区 ,只有少部份分散于湾中岛礁间 ,生长良好 ,放流后的 2 40d平均体长达 2 35mm

关键词: 黑鲷 标志放流 回捕率 大亚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与水产相关学科SCI源期刊信息库

海洋水产研究 2001 CSCD

摘要:以表格的形式按期刊评价指标排序的方法 ,介绍了以 2 13种期刊构成的《海洋与水产相关学科 SCI源期刊信息库》。该信息库的 SCI源期刊代表了海洋与水产学科最核心的科技期刊 ,对广大科研人员向世界宣传自己的学术成果、展示我国的科研实力 ,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 期刊评价指标 海洋与水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定化微生物对养殖水体中NH4^+―N和NO2^-N转化作用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 CSCD

摘要:采用聚乙烯醇(PVA)(ρ=gL^-1)的方法对沼泽红假单胞菌、诺卡氏菌和假丝酵母3种菌株进行固定化,所得的凝胶颗粒机械强度好,经久耐用,运用这3种菌株的固定化细胞对养殖水体中NH4^+-N和NO2^--N进行转化,其最适作用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pH范围分别为:6.5-8.5,7.0-7.5及5.5-7.0,且对水质初始氮浓度有很强的适应性,3菌株经固定化后,其对养殖水体中NH4^+-NT和NO2^--N的转化效率明显优于其游离细胞,若将3菌株按2:1:2组合成复合菌株并固定化,其以养殖水体中的NH4^+-N和NO2^--N论效果将更佳.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 养殖水体 转化作用 氨态氮 硝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环境下施氏鲟的人工繁殖研究

生态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施氏鲟天然繁殖水温为 1 6~ 1 9℃ ,在 8~ 1 4℃水温中进行人工繁殖 ,获得成功 ,催产率 85 %。在低温环境 (8~ 1 4℃ )中催产 ,效应时间内水温基本稳定或升高是催产成功的关键 ,而温度高低与催产成功率没有明显关系。在低温环境中 ,催产的效应时间大幅度延长 ;卵母细胞游离速度十分缓慢 ,应多次少量注射激素 ,催产才能完全成功 ;催产激素剂量以怀卵量计算效果较佳 ;孵化积温非常数。神经胚期胚胎在水温低于 1 1℃时畸形死亡 ,孵出期胚胎在水温达 1 3℃才能正常破膜 ,其它时期胚胎在 8.5℃水温中能正常发育。

关键词: 施氏鲟 低温环境 人工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贻贝对石油烃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海洋水产研究 2001 CSCD

摘要:应用 Banerjee( 1984 )实验方法 ,即通过水体中化合物浓度变化间接测定由于生物富集所产生的生物体内石油烃浓度变化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物富集双箱动力学模型。根据该模型可以简单方便地测定海洋经济贝类对石油烃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参数。应用该方法实验测定了紫贻贝 ( Mytilusedulis)对 3种石油烃 ( 0号柴油 ,90号汽油 ,大港原油 )的吸收速率常数 k1,释放速率常数 k2 和生物富集因子 BCF等毒性动力学参数。其中 k1为 15.4~ 119.0 /d,k2 为 0 .0 10~ 0 .0 4 3/d,BCF为 72 3~3876。结果表明 ,紫贻贝对 3种不同来源的石油烃的毒性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中 BCF大小顺序为 :柴油 >汽油 >原油 ,这可能主要是由于柴油中所含的两环、三环芳烃 (如萘、菲等化合物 )浓度较高所致。

关键词: 石油烃 生物富集 紫贻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鲍病研究的综述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1 CSCD

关键词: 疾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