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渤海越冬场渔业生物资源量和群落结构的动态特征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83、1993和1999年冬季在渤海越冬场拖网试捕采集的渔获量资料 ,分析研究了渤海渔业生物地方种群的种类组成、生物量指数和优势种群的年间变化。资源量呈逐年大幅度减少之势 ,平均网获量分别为11 5kg/h、3 5kg/h和0 7kg/h ,平均网获尾数则为669尾/h、145尾/h和37尾/h ;群落结构和优势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983~1993年的优势种群梅童和孔鳐等经济底层鱼类为安氏新银鱼所替代。捕捞过度是经济种群资源量剧减的主要原因 ,强化渔政管理 ,开展经济种群的种苗放流是保护、恢复和增殖渔业资源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 渤海 越冬场 渔业生物量 群落结构 优势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史氏鲟稚鱼的趋光性及不同光照周期对其生长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光源、不同照度和光周期 ,观察了史氏鲟稚鱼的趋光性及其生长受光照周期的影响 ,结果表明 :(1)史氏鲟稚鱼在照度 10 0lx~ 110 0lx之间的趋光率为 4 9.5 5 % ,无显著的趋光性 ;当亮区照度在 130 0 0lx以上 ,稚鱼 10 0 %避光。 (2 )稚鱼在全黑 (0lx)、全光照 (72 0lx)和自然光周期 (0~ 5 80lx)的试验条件下饲养 35d后 ,其生长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各试验组的总摄食量也未有显著性差异。处于全黑条件下的稚鱼的体色普遍变浅 ,呈灰白色 ;而另两种光周期条件下的稚鱼体色深黑 ,全光照条件下的稚鱼体色与自然光周期下的一样。结果还显示 ,史氏鲟稚鱼的生长表现出不等速性 ,全黑和自然光周期试验组的全长生长快于体重的生长 (b <3) ,而全光照组的全长生长慢于体重生长 (b >3)。

关键词: 史氏鲟 稚鱼 照度 生长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鱼病毒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水产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RAPD扩增的鳜鱼病毒 (SCV)核酸电泳带中回收了二个片断 ,克隆子pUC19质粒 (称为SCVE36 9和SCVE45 0 )。序列分析表明插入片段分别为 36 9bp和 45 0bp与GenBank序列没有显著的同源。根据克隆序列设计两对引物P1/ P2 和P3 /P4 ,在健康鳜鱼、病鳜以及提纯的SCV核酸中进行PCR试验。结果表明 ,P1/P2 组引物在SCV基因组中扩增出特异性核酸片段 ,可作为鳜鱼病毒PCR诊断 ,检测片段为 36 9bp。

关键词: 鳜鱼病毒 多聚酶链反应 快速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6孔酶标板法测定中国对虾血淋巴上清液抗菌活力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海洋湖沼通报 2001 CSCD

摘要:用96孔酶标板法测量单尾中国对虾血淋巴上清液抗菌(Uα)活力和过氧化酶活性。实验表明,该法具有以下优点:1)可测定大批单尾对虾血淋巴上清液的抗菌活力、酚氧化酶活性;2)所需对虾血淋巴上清液微量化;3)用酶标仪读取酶的活性,减少了不同试验者人为读数时的误差;4) 重复性高。

关键词: 96孔酶标板 中国对虾 血淋巴上清液 抗菌(Uα)活力 过氧化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蟹种(扣蟹)培育

科学养鱼 2001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与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CSCD

摘要:围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项目“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介绍了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对我国社会与科技发展的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实施计划。该项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弄清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服务与产出 ,量化其动态变化及生态容纳量 ,预测生物资源的补充量 ,寻求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系统的途径。使集多种机制于一体并具陆架特色的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理论体系和研究队伍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动力学 海洋生物资源 可持续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枪鱼曳绳拟饵研制与海上试验结果

海洋水产研究 2001 CSCD

摘要:报道了金枪鱼曳绳钓拟饵的设计制作以及海上试验结果。与传统拖毛钓作业相比 ,上钩率按尾数计提高了 4 8.5 % ,按重量计提高了 10 6.5 %。该拟饵使用效果上钩率达到日本进口拟饵水平 ,并且具有易于操作 ,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关键词: 金枪鱼 曳绳钓 拟饵 上钩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水系钱草鱼遗传结构及变异性的RAPD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长江中游的湖北嘉鱼与江西瑞昌两个地理群体和中游的汉江和湘江两大水系的鲢和草鱼的群体进行了遗传学研究.发现长江水系链的遗传变异要高于草鱼,与现今生物量成反比的反常现象.鲢遗传多样性从大到小的分布是嘉鱼→湘江→瑞昌→汉江.草鱼遗传多样性从大到小的分布是瑞昌→汉江→湘江→嘉鱼,鲢和草鱼的遗传多样性地理分布并不一致.遗传分化指数Gst分别为12.3%和17.5%,表明鲢和草鱼的四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分化度较低,可能与地理较近和基因交流频繁有关.

关键词: 鲢鱼 草鱼 遗传多样性 RAPD 长江 变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栉孔扇贝的滤食率与同化率

中国水产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青岛近海扇贝养殖区取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暂养 2周 ,壳长达 2 5 .0 1~ 73.92mm。实验前停食 2 4h ,实验温度梯度为 8、13、18、2 3、2 8℃ ,其间投喂不同密度的小球藻 (Chlorellaspp .) ,静态实验。结果显示 ,栉孔扇贝的滤食率与温度和体重成正比 ,且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栉孔扇贝滤食率为 1.0 7~ 11.6 6mg/ (ind·h) ,2 3℃时达到最高值 ,2 8℃时开始下降。随饵料密度的增加 ,栉孔扇贝的滤食率增加 ,同化率下降 ,且同化率与饵料质量成正相关关系。同化率与温度和体重的关系不明显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滤食率 同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