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料中主要能量物质对大菱Ping幼鱼生长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1999年6-8月,采用正交设计统计方法,对主要能量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对大菱Ping幼鱼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L16(4^3)正交设计了16组大菱Ping幼鱼饲料,在各级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6%-45%、8%-20%和0%-6%,共进行了60d的喂养实验,并对饲料及鱼体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各主要能量物质对鱼体增重和配合饲料转化率的影响顺序为蛋白质>糖类>脂肪,且蛋白质的变化对增重率的影响极显著,对饲料转化率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大菱Ping幼鱼 能量物质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饲料


摄食水平和饵料种类对黑鲪能量收支的影响
《海洋水产研究 》 2001 CSCD
摘要:以玉筋鱼和鹰爪糙对虾为生物饵料 ,采用室内流水模拟实验法研究了摄食水平和饵料种类对黑能量收支各组分和能量收支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 ,黑的生长量、总代谢量、排泄量及生态转换效率均随摄食水平升高呈增长趋势 ,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可分别用对数曲线或直线加以定量描述 ;不同生物饵料能造成黑摄食、生长、排泄和总代谢水平的显著差异 ,但却不能改变以比能值为单位的生态转换效率。黑的能量收支模型随摄食水平不同有较明显差异 ;代谢能分配率和排泄能分配率随摄食水平增大呈 U型变化趋势 ,而生长能分配率却恰恰相反。另外 ,摄食不同饵料对黑的能量收支模型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黄海鳀鱼限额捕捞的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 10多年在黄海中南部鱼 (Engraulisjaponicus)越冬场进行的声学 /拖网调查生物量评估结果 ,利用调谐有效种群分析方法 (VPA)对黄海鱼资源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提出了鱼限额捕捞工作内容和程序框架。并根据 2 0 0 1年鱼生物量情况推荐 ,F0 .1为 0 .7时 ,鱼总允许可捕量 (TAC)不超过 10万t。


埋植雄烯二酮包膜型药条诱导雌性日本鳗鲡性腺发育成熟的研究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埋植包膜型雄烯二酮硅橡胶药条诱导雌性日本鳗鲡性腺发育成熟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 ,埋植包膜型药条 3次 ( 4 0d/次 ) ,塘养雌性日本鳗鲡平均成熟系数 (GSI)达到 ( 4 0 5± 1 8 1 ) % ,部分鳗鲡的性腺已发育成熟。埋植药条后的第 1 5、 40、 45、 60、70、 80、 1 2 0d ,实验组雌鳗血清促性腺激素 (GtH)含量分别为 ( 1 2 5± 0 38)、 ( 1 0 2± 0 2 7)、 ( 1 2 8± 0 2 6)、 ( 1 5 8± 0 2 8)、 ( 2 43± 0 34)、 ( 8 2 2± 2 1 8)、 ( 9 72± 2 5 4 )ng/mL ;而对照组血清GtH含量分别为 ( 1 1 8± 0 36)、 ( 0 87± 0 2 4 )、 ( 0 92± 0 1 8)、( 0 89± 0 40 )、 ( 0 93± 0 2 5 )、 ( 4 71± 1 35 )、 ( 4 82± 1 67)ng/mL。从第 45d起到实验结束 ,实验组雌鳗血清GtH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埋植药条还能使实验组雌鳗脑垂体GtH含量 ( 4 764 4± 1 0 2 4 9)ng/mg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雌鳗脑垂体GtH含量 ( 5 1 7 5±2 34 2 )ng/mg。
关键词: 雌性日本鳗鲡 包膜型药条 雄烯二酮 性腺 发育成熟


虾池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生长影响因子的研究
《水产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计数法和吸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温度、盐度、初始pH、溶解氧、接种量及不同培养基配方对虾池环境生物修复作用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作用菌在16-40℃、盐度0-40、pH6.6-9.0的范围内有氧或微氧条件下均可生长,能适应一般虾池的环境条件,培养基中磷酸盐是必不可少的。在28-34℃、盐度20-30、pH7.4-8.2的有氧条件下生长最好;可作为大规模生产时的培养条件。为增加菌体产量和活力,可适当增加接种量,提高蛋白陈和酵母膏的浓度至2216E配方浓度的五倍,培养时间以18-20h为宜.


水中亚硝酸盐对彭泽鲫血红蛋白及高铁血红蛋白的影响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查和监测了 60口优质鱼类养殖池塘水质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共 31项 ,结果发现 ,多发病的鱼塘亚硝酸盐含量比少发病的鱼塘高 ,其含量均值分别为 0 1 76、 0 0 95mg/L ;以彭泽鲫 (Carassiusauratus)为试验材料 ,测定亚硝酸盐对血红蛋白的毒性影响 ,结果表明 ,鲫血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 (MHb)随NO2 -N浓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增关系 ;1 8mg/L和 0 8mg/LNO2 -N分别为 48h和 96h毒性影响的临界值。养殖水体增加足量溶氧、适量的氧化剂、氯离子和硝化细菌 ,可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复方新诺明在鲈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海洋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次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鲈鱼口服复方新诺明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鲈鱼单次口服剂量为200×10-6的复方新诺明后 ,其血液药物浓度 时间数据符合一室开放动力学模型。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吸收速率常数 (ka)为0.096h -1、达峰时间 (Tmax)为21.479h,峰浓度 (Cmax)为50.768μg/ml、吸收半衰期 (T(1/2)Ka)为7.250h、消除半衰期 (T(1/2)K)为38.299h,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为4138.400(mg·h)/L。鲈鱼口服药物0.5h后在肌肉、血液、肝脏、肾脏4种组织中就可以检测到药物的存在。药物在16h采样点4种组织里的浓度达最高。药物在肌肉、血液、肝脏中的平均回收率约80%~90 % ,该方法的检测限可达0.05×10-6。


温度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能量收支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以玉筋鱼为饵料生物和最大摄食水平条件下 ,采用室内流水式实验 ,研究了黑鲷能量收支及温度对能量分配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 ,黑鲷的摄食率、生长率、总代谢率和排泄率均随温度上升而呈减速增长趋势。不同温度条件下黑鲷的能量收支式为 :1 1 .2± 1 .98℃ 1 0 0 C=6.0 9F+9.38U+77.56R+7.0 2 G1 4 .7± 0 .4 5℃ 1 0 0 C=6.76F+8.75U+72 .77R+1 1 .82 G1 9.8± 0 .4 7℃ 1 0 0 C=2 .75F+8.94 U+73.52 R+1 4 .79G2 5.0± 0 .50℃ 1 0 0 C=1 .1 6F+9.1 8U+77.30 R+1 2 .81 G黑鲷的能量收支分配模式随温度而显著变化 ;其中能量代谢分配率和排泄分配率随温度升高呈 U形变化趋势 ,而生长能分配率则恰恰相反。不同温度下黑鲷的代谢能占了同化能的 83.2 5%~ 91 .70 % ,生长能仅占 8.30 %~ 1 6.75% ,可见黑鲷基本上属于低生长效率、高代谢消耗型鱼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