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3种除草剂与肥料混施对海滨雀稗及交播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2010年在江苏小洋口乡村俱乐部进行田间试验,旨在明确除草剂嗪磺隆、磺酰磺隆、敌草隆与复合肥混施后对海滨雀稗(Paspalum vaginatum)及交播黑麦草(Lolium peren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滨雀稗休眠前单施嗪磺隆0.027 kg ai/hm2、磺酰磺隆0.01 kg ai/hm2及与复合肥250 kg/hm2(含N:P:K为18:6:12)混施,对海滨雀稗草坪叶色及返青无影响。施敌草隆1.6 kg ai/hm2,2周内草坪叶片轻度失绿,草坪返青正常。敌草隆与肥料混施后,2周内草坪叶片中度失绿,来年返青比对照迟5 d。草坪完全返青后单施嗪磺隆0.027kg ai/hm2及与肥料混施,药后3周黑麦草死亡,海滨雀稗叶色及密度正常。单施磺酰磺隆0.01 kg ai/hm2及与肥料混施,药后3周黑麦草死亡,海滨雀稗叶片极轻微至轻微失绿。5~6周全区草坪叶色及密度正常。施敌草隆1.6 kg ai/hm2后2周黑麦草死亡,海滨雀稗叶片中度失绿伴密度轻微受损。药后7周全区草坪叶色渐趋正常,但密度低于对照。敌草隆与肥料混施后2周黑麦草死亡,海滨雀稗叶片严重失绿,6周局部死亡,9周全区草坪叶色渐趋正常,密度显著低于对照。


放牧对不同性别雪山草鸡肌肉营养品质及肌苷酸含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两阶段饲养模式,即第一阶段采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第二阶段放牧期2个月,对照组继续高密度集约化饲养,研究了两阶段饲养模式下雪山草鸡肌肉营养品质及肌苷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放牧组雪山草鸡胸、腿肌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胸肌蛋白质在放养1个月时差异显著(P<0.05),腿肌蛋白质在放养1个月时差异极显著(P<0.01);放牧可使胸、腿肌中粗脂肪含量降低,且腿肌差异显著(P<0.05),放牧2个月后,母鸡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1);放牧1个月的雪山草鸡胸、腿肌中肌苷酸含量均显著提高,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19%(P<0.05)、8.5%(P>0.05),母鸡胸肌中肌苷酸含量较公鸡有提高的趋势(P>0.05),放牧2个月的雪山草鸡腿肌肌苷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放牧可改善雪山草鸡肌肉营养品质,提高鸡肉中肌苷酸含量,且对母鸡的影响更加显著。


谈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的账务处理
《中国农业会计 》 2011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逐年递增,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也逐渐加大。目前,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大都采用报账制。本文拟从项目建设单位的角度,就财政支农资金"报账制"的账务处理作一探讨。一、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的定义及报账方式 (一)定义。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是指农业项目实施单


高山杜鹃新品种‘富丽金陵’
《园艺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山杜鹃‘富丽金陵’是由‘红粉玉蝶’(Jeande Marle Montague)组培苗中选育出的花色变异新品种,花为红粉复色,花筒内部颜色淡粉,由花心至花瓣边缘呈渐变式加深,花筒外部颜色鲜红(‘红粉玉蝶’为纯正的大红色)。总状伞形花序顶生,花冠直径12~15cm,株形紧凑,耐高温高湿。


设施黄瓜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及形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 2011
摘要:研究了设施早熟栽培条件下黄瓜果实的品质及形态指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设施栽培产品品质优化提供依据,指导生产合理采收。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早熟栽培随着黄瓜果实的发育,果长和横径在开花后0~9 d迅速增加,随后增加幅度变得缓慢;单果重在开花后6~9 d和11~21 d为迅速增加期;含水量和维生素C含量在0~9 d迅速增加,随后趋于稳定;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双峰型的变化趋势,其中开花后12 d和17d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开花后6 d含量最高,随后有所降低。综合形态、品质及口感,大棚早熟栽培黄瓜在开花后9~12 d为最佳采收期。


紫心甘薯、黑莓、苹果复合果蔬汁的研制
《南方农业学报 》 2011 CSCD
摘要:【目的】确定紫心甘薯、黑莓、苹果复合果蔬汁的最佳配方及稳定剂的选择与用量,研制出风味独特、营养健康的新型复合果蔬汁饮料。【方法】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定确定复合果蔬汁的最佳配方,比较不同稳定剂对复合果蔬汁稳定性的影响,并测定复合果蔬汁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复合果蔬汁最佳配方为:紫心甘薯汁、黑莓汁、苹果汁的体积配比为5∶3∶2,蔗糖30g/L,并添加1.2g/L耐酸性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结论】以紫心甘薯汁、黑莓汁、苹果汁混合制备复合果蔬汁,能使糖含量高的紫心甘薯汁和酸度很高的黑莓汁有效互补,再结合苹果汁的风味,其口味、色泽、营养具佳,稳定性良好。


人工模拟“庇护所”和“非庇护所”条件下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演变
《棉花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工饲料中添加转Bt基因杂交棉品种中棉所29棉仁粉,建立杂交和自交品系分别模拟"庇护所"和"非庇护所"条件,连续多代进行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筛选。结果表明:经11代筛选,棉铃虫自交品系和杂交品系的幼虫死亡率下降,体重和体长增加,幼虫历期缩短,化蛹率和羽化率增加。依据幼虫死亡率、体重、体长、幼虫历期以及化蛹率、羽化率等生命参数的演变,相较杂交品系,自交品系对Bt棉能更快地产生适应性。11代筛选后,利用不同抗性品系棉铃虫进行转基因棉抗虫性评估,结果表明:相比敏感品系,杂交品系测定4个转基因棉品种的抗虫性等级未发生变化,而中棉所29等3个转基因棉品种对棉铃虫自交品系的抗性下降了1个等级。对Bt制剂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杂交品系的抗性倍数为2.5215,自交品系的抗性倍数为9.3876。据本研究初步结果,利用"庇护所"策略延缓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产生是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