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鹅细小病毒PCR诊断方法的初步建立
《江西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根据GeneBank上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GP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GPV阳性毒株鹅胚尿囊液及攻毒后死亡的雏鹅组织,提取DNA并进行PCR,结果产物扩增出的片段与预期片段440 bp大小相符,测定序列与GeneBank上GPV B株同源性达99%。试验结果显示用该方法可以特异性地诊断出GPV,比琼脂扩散试验(AGP)敏感性高,可检测最低浓度为102.5GELD50/0.2mL;检测攻毒后死亡的雏鹅组织,在脑、肝、肺、肾、肠等组织中均有GPV的存在,可以用于临床可疑病毒的分离鉴定。所建立的PCR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


江蔬肉丝瓜的特征特性和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蔬肉丝瓜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中圆筒丝瓜。介绍了它的特征特性和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基于循环迭代算法的水稻发育期模型参数调试方法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参数调试是作物生长模型应用的首要问题。以CERES-Rice模型的发育期模块为基础,建立基于循环迭代算法的模型参数自动调试方法,结合栽培试验资料,对参数适宜取值范围和步长进行讨论,分析分阶段调试和全程调试的结果差异。结果表明:累积生长度日的适宜步长为1个GDD,感光因子和临界日长的适宜步长分别为0.01和0.20。分阶段调试和全程调试对参数取值结果有一定影响,造成误差的原因在于全程调试过程中用模拟发育期代替了实际发育期。尽管分阶段调试得到的参数下的模拟发育期误差较全程调试得到的参数下的模拟误差大,但分阶段调试得到的参数更能体现作物品种的发育特性。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DS10株S基因分析及其杆状病毒表达产物免疫原性鉴定
《畜牧与兽医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对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Ck/Jiangsu/DS10/2008株(DS10株)S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的其他25株参考株构建进化树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其遗传进化关系。另将S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表达系统pFastBac 1载体并转染Sf9昆虫细胞进行表达,经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其表达,用琼扩试验验证表达产物的反应性。S基因序列分析表明,S基因高变区域主要集中在157~230位、349~433位、787~886位之间,裂解位点序列为SHRRRRμSI。遗传进化分析表明,DS10与Vic株处于同一分支,而与H120等常用疫苗株相距较远。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S蛋白在Sf9细胞中得到表达,琼扩试验验证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表明所表达的S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表达的S蛋白可为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抗原的研制、新型疫苗的开发等提供基础材料。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基因 遗传分析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非洲红茄与栽培茄种间杂种及其回交后代的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植物学性状、育性和枯萎病抗性基因的CAPS标记检测等3个方面对非洲红茄(SA)与栽培茄(紫圆茄自交系DB和紫长茄自交系EP22)种间杂种及其回交后代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种间杂种的植物学性状大多表现为偏向于非洲红茄,育性很低,得到少量的自交和回交种子;用栽培茄作父本连续回交两代后,后代的果实性状得到明显改善,育性也逐步恢复;利用非洲红茄中与枯萎病抗性基因共分离的分子标记E13f-r-2对BC2群体进行了检测,筛选出含有枯萎病抗性位点的单株7个。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有性杂交途径可以将非洲红茄的抗枯萎病抗性基因导入到栽培茄中,从而为进一步开展茄子抗枯萎病品种选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气喘病疫苗免疫效果探讨
《畜牧兽医杂志 》 2011
摘要:近年来,规模养猪迅猛发展,给养猪业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但劣势与问题也逐步曝露,尤其是气喘病危害日趋严重,规模猪场无一不存在这一问题,发病率通常为30%~60%,死亡率5%~3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


鸭疫里氏杆菌地区流行株的分离与外膜蛋白A的变异性分析
《中国兽医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年从安徽省和江苏省境内发病鸭的病理组织中分离到8株鸭疫里氏杆菌(RA),分别被命名为AH1、AH2、AH3、AH4、JS1、JS2、JS3、JS4,其中AH1、JS4为血清1型,AH2、AH3、AH4、JS1、JS2、JS3为血清2型。8株RA的菌体形态、生化特性、PCR鉴定结果相同,但致病力不同,AH1毒力最弱,对鸭的发病致死率仅为16.7%。序列分析结果显示,8株分离菌的外膜蛋白A(Omp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9%~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2%~100%。将8株RA与GenBank中登录的其他55株RA的OmpA进行变异性分析,结果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6%~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2%~100%。从系统发育进化树中可将这63株RA分为4个亚群,不同国家和地区的RA株在亚群中没有显示地域或时间特征,而是呈现出了互相交叉的现象,RA的OmpA差异与血清型、分离时间和分离地点没有必然的联系,本试验近期分离的8个RA株分布在2个亚群中。


强化精细管理模式 提高队伍服务意识——浅谈如何加强我国科研院所农业示范基地管理
《农业科技管理 》 2011
摘要:科研院所农业示范基地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近年来,我国科研院所农业示范基地发展迅速,但科研院所农业示范基地管理明显滞后于基地规模化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科研院所农业示范基地的管理现状,指出了管理体系不完善的原因,并从优化基地管理模式、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业示范基地管理的对策,以期使农业示范基地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现代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