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禾谷多黏菌传小麦病毒病的分布及变化动态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mosaic virus,CWMV)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相关技术参考,于2008-2010年采用普查结合ELISA检测和电镜观察等方法,对这两种禾谷多黏菌传小麦病毒病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YMV重病区呈现向西、向北扩展的新趋势,发现山东泰安、河南商丘、湖北丹江口、襄樊、随州等新病区,四川省仅在内江发生。江苏省两种病毒复合侵染区正在扩大,浙江病区基本消失。

关键词: 小麦 禾谷多黏菌 小麦黄花叶病毒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即食板栗仁营养成分与老化关系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8种不同即食板栗仁营养成分与老化指标进行比较,得出了即食板栗仁营养成分与质构、老化度及口感的相关性和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板栗营养成分对硬度影响较大,按相关系数大小依次是含水率>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直/支比例>蛋白质含量;对咀嚼度的影响依次为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含水率>粗脂肪含量>直/支比例;各成分对老化度影响不显著;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含水率对口感影响较大。试验得出即食板栗仁硬度、咀嚼性及口感与含水率、总淀粉含量及支链淀粉含量间的3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关键词: 板栗 营养成分 质构 老化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评价与应用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江苏省南京、泰州、扬州和宿迁等地区水稻田采集水稻病叶、健叶、根围土等样品90份,分离纯化得到1173个细菌分离物,对其进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皿内抑制试验,共获得12株拮抗能力较强的细菌,其中4株拮抗细菌抑菌圈直径大于27mm。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2株拮抗能力较强的细菌中有4株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防效大于50%,其中菌株Lx-11盆栽防效达62.5%。大面积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x-11田间防效达60.2%,显著高于化学药剂20%叶枯唑的防效(51.2%和45.8%)。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分子鉴定分析确定菌株Lx-1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关键词: 拮抗细菌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 防效 解淀粉芽孢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株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南京江浦某鸭场发病死亡的8日龄雏鸭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耐氯仿,无血凝性,RT-PCR鉴定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病毒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该毒株的病毒含量为107ELD50/0.1 mL,病毒回归鸭出现与临床发病鸭相同的症状,从攻毒死亡鸭体内分离到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病毒回归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虫棉太仓602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江西棉花 2011

摘要:太仓602是由江苏省太仓市棉花育种中心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双价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获得农业部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9)第219号],2010年10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8-2010年中国华东地区PRRSV ORF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来自2008-2010年中国华东地区7个不同省市的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猪场送检的病料进行PRRSV检测,并对其ORF5基因进行测序,确定当前PRRSV在中国华东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PRRSV在中国的遗传演化规律。【方法】利用RT-PCR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PRRSV检测,并对PRRSV检测呈阳性的36份病料进行ORF5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60份病料中共检测到118份PRRSV阳性样品,阳性率为45.4%。ORF5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所获得的36株PRRSV毒株序列均属于北美型,与GenBank中高致病性PRRSV(HP-PRRSV)参考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4.6%-100%,并可分为5个亚群,亚群III与HP-PRRSV同源性最高,几乎所有的亚群中和表位(primary neutralizing epitope,PNE)都存在变异,亚群III和IV相对于其它亚群具有更多的糖基化位点。由于36个毒株是于2008-2010年间采集自安徽、江苏、上海等7省,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病毒的分型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结论】2008-2010年间中国华东地区普遍存在PRRSV感染,PRRSV流行株为HP-PRRSV,其遗传演化相对稳定,但也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来源于不同省市的PRRSV毒株的遗传关系存在交叉,虽然亚群IV和V只出现在部分省市,但PRRSV的分布没有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华东地区 ORF5基因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分析与借鉴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选取美国、日本等几个典型的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其农业科技推广的先进做法与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 推广模式 启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反季节调控技术

农村养殖技术 2011

摘要:鹅的季节性产蛋造成雏鹅和肉鹅的季节性供应或断档问题是开展全年均衡商业化生产的障碍。但肉鹅生产和供应的季节性断档,则也创造了其高企的市场价格。因此,业内为了均衡全年鹅生产以及鹅产品的屠宰加工,同时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小麦监测中的比较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中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农作物长势精确监测是农业遥感日益发展的需求。该研究选取相同大小的研究区域,探讨了利用10 m分辨率的ALOS影像和30 m分辨率的HJ影像进行小麦长势监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果显示,在利用GPS定点田间调查和人机交互式解译的基础上,采用优化ISODATA分类法提取小麦种植面积,ALOS遥感影像和HJ遥感影像的提取精度分别达到93.97%和89.24%,表明利用ALOS影像可以明显提高小麦面积监测的精度;进一步对抽穗期小麦光谱特征进行分析,依据小麦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与叶面积指数(LAI)的关系,建立了LAI遥感监测模型,分别为LAIALOS=10.018 0NDVI+1.050 7(R2=0.861 2),LAIHJ=12.340 0NDVI-0.728 9(R2=0.809 0)。结果表明,利用该监测模型制作小麦抽穗期长势分级遥感信息图,可对整个研究区域的小麦长势进行监测。

关键词: 小麦 中高分辨率影像 长势 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赤霉病流行区镰刀菌致病种及毒素化学型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从分子水平上明确小麦赤霉病流行区镰刀菌致病种及其B型毒素化学型的分布特点,本研究对2008年度采自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河南6省33县市的赤霉病穗上分离获得的433个镰刀菌单孢菌株,用鉴定种和鉴定B型毒素化学型的特异性引物进行了鉴定分析。致病种检测结果表明,四川病穗检测到Fusarium asiaticum、F.graminearum、F.avenaceum和F.meridionale 4个镰刀菌种,重庆、湖北、安徽和江苏病穗检测到F.asiaticum和F.graminearum 2个种,河南病穗仅检测到F.graminearum 1个种。毒素化学型检测结果表明,Nivalenol(NIV)是四川和重庆镰刀菌主要毒素化学型,Deoxynivalenol(DON)是湖北、河南、安徽和江苏镰刀菌主要毒素化学型;将DON化学型进一步划分为3-AcDON和15-AcDON显示,四川、湖北、江苏镰刀菌毒素以3-AcDON为主,安徽镰刀菌毒素为3-AcDON和15-AcDON两者参半,河南镰刀菌全部产生15-AcDON。结果揭示,F.asiaticum是四川、重庆、湖北和江苏等赤霉病流行麦区的优势致病种;镰刀菌产生的DON和NIV毒素化学型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长江上游的麦区以NIV为优势化学型,长江中下游麦区以DON为优势化学型;镰刀菌致病种与DON毒素的化学型间存在一定关系。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镰刀菌种群结构 毒素化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