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克隆及其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克隆鳡(Elopichthys bambusa)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全长cDNA和启动子序列及明确其组织表达特征,采用反转录PCR(RT-PCR)、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和染色体步移等技术,从鳡肌肉中获得了IGF1基因的全长cDNA(844bp)和上游启动子部分序列(627bp)。结果表明:IGF1基因包含218bp的5′端非翻译区、140bp的3′端非翻译区和486bp的开放性阅读框(ORF),编码161个氨基酸,包含前44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70个氨基酸残基的4个功能结构域和C端47个氨基酸残基的延伸肽结构域。启动子无TATA框,但含有一成肌分化抗原(Myo D)结合位点。氨基酸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鳡IGF1与鲤形目其他鱼类的同源性较高(94.41%~99.38%),亲缘关系最近。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IGF1在鳡的肝脏中表达最高,而心脏中未见其明显表达。该研究为明确IGF1参与鳡生长发育的机制研究及其在鳡的繁殖育种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鳡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启动子 开放性阅读框 表达


菜籽粕替代豆粕对异育银鲫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鱼按投喂饲料的不同分为5组,其中对照组(RM0)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试验组分别以双低菜籽粕(DLRM)和普通菜籽粕(CRM)等氮替代对照组中50%(DLRM50,CRM50)和100%(DLRM100,CRM100)的豆粕蛋白。分别在投喂菜籽粕后的当天与第14、28、42、56天取样,测定异育银鲫血液白细胞和头肾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补体(C3、C4)含量等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投喂菜籽粕后28d内,各项免疫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在第42天,DLRM100组、CRM100组的血液白细胞和头肾吞噬细胞的PP、PI,CRM100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DLRM100组的C4含量,CRM100组的C3、C4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第56天,DLRM100、CRM100组的各项免疫指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DLRM50、CRM50组的各项免疫指标和对照组都没有显著的差别。


镧/铝改性沸石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广泛应用的固体吸附法对高磷工业废水具有很好的除磷效果,对低ρ(磷)废水(<0.5mg.L-1)的除磷效果很差,然而富营养化水体的磷质量浓度一般都远远低于0.5mg.L-1,从而使固体吸附法在实际应用中遇到技术瓶颈。为解决上述瓶颈性问题,促进固体吸附法在富营养化水体除磷中的应用,试验以氯化镧、氯化铝、沸石为主要原料,通过配制金属离子溶液、配制沉淀剂溶液、沉淀反应、煅烧等工艺流程制成镧/铝改性沸石,并研究了镧/铝改性沸石对废水中磷的吸附特性及其对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中磷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镧/铝改性沸石对高磷和低磷浓度废水都具有较好的除磷效果。30℃时,镧/铝改性沸石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为36 h,饱和吸附量为2.44 mg.g-1。8 g.L-1的镧/铝改性沸石用量可使废水中的磷质量浓度从20mg.L-1降低到0.515 mg.L-1,去除率高达97.43%。镧/铝改性沸石的磷吸附量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包括快速吸附期和慢速吸附期,其中快速吸附期主要发生在前3 h,此时废水中的磷去除率达57.1%,对磷的吸附量达1.43mg.g-1,占饱和吸附量的58.6%。对富营养化水体的除磷试验研究显示,通过2次过滤可使富营养化湖水中的磷质量浓度低于检出限(0.01mg.L-1),通过3次过滤可使富营养化池塘水中的磷质量浓度低于检出限(0.01mg.L-1),说明镧/铝改性沸石对低磷废水具有很好的除磷效果。镧/铝改性沸石对加磷湖水具有较高的磷去除能力,饱和吸附量达2.02 mg.g-1,但比对人工废水的饱和吸附量(2.44mg.g-1)低0.42mg.g-1,降低率达17.2%,表明自然水体中其他离子的共存会降低镧/铝改性沸石的除磷效率。


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模式创新与实践
《农业环境与发展 》 2012
摘要:科技创新是拉动对虾养殖生产走出困境的重要动力。我国南方高位池养虾模式经过10多年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然而养殖废水大量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反过来影响到高位池养殖模式本身。笔者等研究创新性地建立了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模式,介绍了其中关键的工艺流程设计和应用效果,探讨了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模式下一步推广应用问题。


几种抗菌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突变选择窗(MSW)范围的研究
《中国兽医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测定盐酸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卡那霉素对5株临床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的MSW范围,本研究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测MIC,平板稀释法测MIC99,以超过1010 CFU接种于药物平板上的方法测MPC,确定了3种抗菌药物对5株临床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的突变选择窗范围。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和盐酸恩诺沙星对5株嗜水气单胞菌的MIC99相差不大,但MPC之间的差异较大:卡那霉素对4号菌株的MPC明显大于其他几种菌株,恩诺沙星对2号菌株的MPC明显小于其他菌株;氟苯尼考对2号菌株MIC99明显大于其他4种菌株,而MPC值均大于128μg/mL。因此认为,目前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治疗嗜水气单胞菌的给药方案虽可发挥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容易导致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突变选择窗 恩诺沙星 氟苯尼考 卡那霉素


人为营养物质输入对汉丰湖不同营养级生物的影响——稳定C、N同位素分析
《生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长江一级支流小江上游的汉丰湖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个采样点(影响组:A,B;对照组:C,D),应用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探讨人类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对汉丰湖水生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水平生物类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组POM(颗粒有机物)和螺类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比值范围分别为-25.93‰—-24.63‰、4.12‰—9.86‰,-14.28‰—-21.60‰、7.97‰—19.99‰;对照组POM(颗粒有机物)和螺类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比值范围分别为-25.62‰—-22.51‰、0.01‰—6.56‰,-22.96‰—-19.21‰、6.75‰—8.89‰;不同组间POM和初级消费者螺类碳同位素比值无明显空间变化(P>0.05),而氮稳定性同位素比值空间变化显著(P<0.05)。因此,在汉丰湖食物网中,氮稳定性同位素特征更好地反应了营养物质(人为输入)吸收和富集的信息。与固着藻类、鱼类等相比,POM和软体动物螺类更适合作为环境评价的指示物。影响组A、B样点的部分生物类群已经受到了人为营养物质输入的影响,影响强度B样点区域>A样点区域。结果建议加强汉丰湖水环境保护,控制污水排放量及提高污水处理水平,对于保护小江和三峡库区水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北部湾为例
《生态学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养护水产种质资源及其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以北部湾二长棘鲷长毛对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等开展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系统主要服务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8年北部湾二长棘鲷长毛对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836087.52万元,平均单位面积的服务价值为7321.26万元·hm-2;在总服务价值中,供给服务(食品供给和原材料供给)为585078.42万元,占保护区总服务价值的69.98%;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分别为182680.00万元和68329.10万元,分别占保护区总服务价值的21.85%和8.17%;突出了保护区对维系北部湾生物产出和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建立水产种质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标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议。


非抑制电导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硅藻培养液中硅酸根
《分析测试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戴安阴离子AS23(4 mm×250 mm)分析柱和AG23(4 mm×50 mm)保护柱、恒温电导检测器,建立了测定硅藻培养液中硅酸根(SiO32-)含量的非抑制电导检测离子色谱法。以4 mmol/L碳酸钠为淋洗液,淋洗液流速1.0 mL/min,进样体积100μL,采用峰高定量。该法测定SiO32-的线性范围为0~40 mg/L,检出限为0.017 mg/L,重复测定同一标样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小于5%,峰面积和峰高的RSD分别为10.9%、4.8%。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硅藻培养液中的SiO23-,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102%~120%。该法灵敏、准确、简便易行,适用于硅藻培养液中SiO32-的检测。


3个鲤群体的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12
摘要:利用筛选出鲤(Cyprinus carpio)的15对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引物,分析其与黄河鲤(C.carpio 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建鲤(C.carpio var.jian)和黑龙江野鲤(C.carpio haematopterus)群体中90个个体的体质量、体长、体厚和体高性状的相关性。利用SAS的一般线性模型(GLM)对15个微卫星标记与3个鲤群体的生长性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Mfw5与黄河鲤的体高相关(P<0.05);Hlj013、Cca09和Mfw7均与建鲤的体质量、体长和体高相关(P<0.05);Mfw2与建鲤的体质量和体厚相关(P<0.05);Mfw29与建鲤的体质量相关(P<0.05);Mfw6与黑龙江野鲤的体质量、体长、体厚和体高均相关(P<0.05);Mfw4与黑龙江野鲤的体质量、体长和体高相关(P<0.05);Mfw11与黑龙江野鲤的体厚和体高相关(P<0.05)。对同一性状不同基因型间进行多重比较,找到3个群体中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基因型。


狭鳕早期胚胎发育的形态结构观察
《水产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活体观测、拍摄了狭鳕受精卵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详细描述记录不同发育时相胚胎的形态特征、发育时间等。选取6个发育期(未受精、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胚体发育期、将孵化前期)的照片,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不同发育期的卵径,以探讨狭鳕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卵径的变化。此外,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4个胚胎发育期(未受精期、2细胞期、原口关闭期、孵化前期)受精孔及卵膜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狭鳕产浮性分离卵子,卵膜单层、透明光滑,卵黄均匀,无油球,卵径1.45~1.58 mm。在水温(6.3±1.24)℃,盐度34时受精后约1 h胚胎形成,24 h后进入囊胚期,61 h后进入原肠胚期,134 h后进入器官形成早期,161 h后心脏开始跳动,319 h后开始孵化。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狭鳕卵子的直径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亚显微观察显示,狭鳕受精孔为Ⅱ型,受精孔前庭平坦,但受精孔孔道较长。未受精时,受精孔开放,卵膜上多皱褶,卵膜壁孔不明显;2细胞期时,受精孔被卵周液分泌物阻塞,卵膜皱褶减少,卵膜壁孔明显;原口关闭期时,受精孔呈半开放状态,卵膜褶皱增多,卵膜壁孔不明显;即将孵化期时,受精孔完全塌陷,卵膜表面十分粗糙,卵膜壁孔明显。由此可见,狭鳕卵子卵径、受精孔和卵膜结构的动态变化都与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紧密相关,其对提高卵子受精率、卵子在海底正常发育和散布,卵子发育过程中防止多精受精和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