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对虾虾仁及其加工副产物营养组成与安全状况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主要对凡纳滨对虾加工副产物营养组成及质量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加工副产物所占比例为47.6%,约占虾体重量的一半。虽然虾加工副产物中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虾仁,但该部位富含粗脂肪、灰分及虾青素。虾仁中以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高,而虾加工副产物中则以谷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居多。虾仁及虾加工副产物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其脂肪酸总量的33.09%~35.16%之间,但各部位脂肪酸组成差异不显著。虾头中钙含量明显高于磷、钠和镁,而铁含量则比较少。虾仁中以钾元素含量居多,而虾头及虾壳中则以钙含量居多。虾头和虾壳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范围在4.62~16.97mg/100g,细菌总数分布范围在4.5×103~6.0×104cfu/g,均低于国家安全限量范围,虾头中的镉含量超出欧盟限量范围,加工应用时应予以注意。

关键词: 对虾 副产物 营养组成 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盐度和pH对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曲面法研究了温度(20~36℃)、盐度(0~16)和pH(5.5~8.5)3个主要环境因子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的一次和二次效应分别对吉富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显著.盐度和pH的一次和二次效应分别对吉富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不显著,3个环境因子中任意2个因子之间的互作效应都不显著.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吉富罗非鱼的雄性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温度为36℃、盐度为8、pH为8.5时,吉富罗非鱼最大雄性率可达80%.建立雄性率与温度、盐度和pH三者之间关系的模型方程,并剔除相关不显著的因子后,得到雄性率与温度之间的模型方程,可用于预测吉富罗非鱼雄性率的变化.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环境因子 性别分化 响应曲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升高对中华绒螯蟹几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逐步增盐法,结合生物酶学测定,研究了从淡水升高盐度到7、14、21、28和35对二秋龄雌、雄中华绒螯蟹血清总蛋白、氧合血蓝蛋白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升高,中华绒螯蟹的血清总蛋白、氧合血蓝蛋白含量逐渐降低;AKP活性先略升高,而后逐渐降低;与雄蟹的PO活力逐渐降低相比,雌蟹的PO活力先降低,当盐度高于21后维持稳定水平;SOD活性先略降低,盐度高于21被激活。除SOD外,雌蟹血清各测定指标均显著高于雄蟹(P<0.05)。研究结果表明,盐度接近或超过28将显著影响中华绒螯蟹3种免疫酶的活性及总蛋白和氧合血蓝蛋白的含量,进而影响其免疫防御能力。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盐度 免疫酶 氧合血蓝蛋白 性别差异 生殖洄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理论上的小黄鱼三种资源密度估算方法比较

海洋渔业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生物的空间分布通常是不均匀的,表现为资源密度的频数分布是偏斜的,这给资源密度的估算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基于Δ-分布模型法,结合2008年夏季、秋季和冬季东海区渔业资源底拖网大面调查中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渔获资料,发现三个季节小黄鱼的资源密度依次服从均值为5 068.74 g/h、73 811.34 g/h、4 282.19 g/h,标准误为2 703.61、33 522.19、1 632.95的对数正态分布。根据不同季节小黄鱼的资源密度分布特征做Monte Carlo模拟试验,利用Matlab软件随机生成12个不同的样本尺度下各1 000组资源密度值,分别计算不同样本尺度下的算术平均值、Finney-Sichel均值和几何均值,通过均方根误差(RMSE)和偏倚(BIAS)两个指标,比较三个不同的估计值与Δ-分布均值间的离散程度后发现,几何均值估算总体时的精度和准度相对较高,且随着样本尺度的增加,几何均值表现的更加稳健。特别地,几何均值受极端值影响较小。因而建议用几何均值来估算总体,来降低资源评估的误差。

关键词: 小黄鱼 底拖网调查 平均资源密度 几何均值 Finney-Sichel均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和形态差异分析

水产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口黑鲈北方亚种和佛罗里达亚种为亲本,建立了北方亚种自交N(北方亚种♀×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自交F(佛罗里达亚种♀×佛罗里达亚种♂)、正交子代NF(北方亚种♀×佛罗里达亚种♂)和反交子代FN(佛罗里达亚种♀×北方亚种♂)4个试验群体,并对其生长性能和形态学差异进行了比较。N、NF和FN的生长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在90~152日龄期间,3个试验群体生长速率差别不大,在152日龄后大口黑鲈北方亚种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两杂交子代。可数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4个试验组在腹鳍、臀鳍硬棘、鳃耙和脊椎骨上均无差异;正反交子代与两亲本在背鳍条、胸鳍条、臀鳍条、尾鳍条、侧线上鳞、侧线下鳞的数量上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N和F聚为一支,NF和FN聚为一支,然后这两支再汇聚;主成分分析概括出方差贡献率较大的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1.44%,主成分1主要反映鱼体框架的变化,方差贡献率为54.90%,主成分2和主成分3主要反映鱼的头部、背部和尾部的形态变化,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1.21%和5.33%。在35个测量参数中挑选11个对判别贡献较大的参数建立4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为83.90%~100.00%。研究结果为杂种大口黑鲈的鉴定、育种及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北方亚种 佛罗里达亚种 杂交子代 生长差异 形态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硝酸盐氮胁迫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设置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空白对照、0.75 mg·L-1、1.50 mg·L-1、3.00 mg·L-1和5.00 mg·L-1),研究了亚硝酸盐氮胁迫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补体C3)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均呈现出随亚硝酸盐氮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且当亚硝酸盐氮浓度小于1.50 mg·L-1时,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低于1.50 mg·L-1的亚硝酸盐氮不会对罗非鱼机体免疫力产生显著影响;而高于3.00 mg·L-1的亚硝酸盐氮胁迫能够显著(P<0.05)降低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最大下降率分别达到31.75%、27.40%、14.43%,从而显示出高浓度亚硝酸盐氮(>3.00 mg·L-1)能够对罗非鱼机体产生强烈的氧化胁迫和免疫损伤,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罗非鱼对致病菌的易感性。本研究认为,3.00 mg·L-1可能是亚硝酸盐氮胁迫引起罗非鱼机体免疫力显著降低的阈值。

关键词: 罗非鱼 亚硝酸盐氮 免疫力 非特异性免疫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条斑紫菜对胶州湾湿地浅海富营养化状况的生物修复效果

渔业科学进展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胶州湾湿地海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养殖区水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研究,对紫菜生长吸收N、P营养盐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紫菜对富营养化海水的生物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养殖对胶州湾湿地海水中过剩的营养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养殖区氮、磷营养盐和有机碳含量以及水质营养指数均低于周边对照区。实验条件下,紫菜生长吸收N、P营养盐和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的效果显著。各实验周期水体中的无机氮含量下降幅度为17.15%~21.26%,活性磷酸盐含量下降幅度为55.73%~61.12%,表明紫菜叶状体生长对磷的吸收量明显高于对氮的吸收量。另外,各换水周期实验海水的营养指数值由2.211~2.592降至0.749~0.873,降低幅度为63.32%~69.39%,海水富营养化等级由"中度富营养"降至"贫营养"。根据胶州湾湿地海域的环境条件,通过大规模栽培大型海藻,可大量去除海水中的N、P、C等生源要素,有效降低海水富营养化水平。

关键词: 条斑紫菜 海水富营养化 生物修复 胶州湾湿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养殖工程中深塘生物处理技术应用及其经济评价

中国渔业经济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论文通过工程实例与工程实验相结合,应用统计学比较分析方法,研究深塘生物处理法与传统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应用的优劣。研究表明,与传统处理方法相比,深塘生物处理法处理水产养殖废水效率高、占地面积小、造价低、运行成本低且能够适应水产养殖业水质多样化和不均匀等特点,建议可作为一种主流的处理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大规模推广。

关键词: 深塘生物处理 水产养殖废水 比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鱿鱼钓机装备研究现状及展望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2

摘要:鱿鱼钓机是远洋鱿钓渔业的重要生产工具。目前鱿鱼钓机装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机钓产量低。本文介绍了我国鱿鱼钓机装备的研究现状,对钓机运转速度、作业水深控制、抖动模式设置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我国鱿鱼钓机发展对策,研究指出需重点解决钓机结构优化设计、控制系统性能优化、运行参数优化等问题,为远洋鱿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鱿鱼钓机 鱿钓渔业 国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生素E和裂壶藻对中国对虾生长及TLR/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2

摘要:以中国对虾为实验动物,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VE和裂壶藻,配制成3种试验饲料,即B组(1%裂壶藻)、C组(400mg/kgVE)、D组(400mg/kgVE+1%裂壶藻),以基础饲料为A组(对照饲料),进行为期1个月的饲养。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VE对中国对虾血液、肌肉及肝胰腺中TLR、NF-κB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裂壶藻和VE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中国对虾体长、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并且2种都添加的D组效果更显著(P<0.05)。2)饲料中添加裂壶藻和VE比对照组显著降低血液、肝胰腺和肌肉中TLR、NF-κB基因的表达水平,且VE和裂壶藻联合对免疫基因的调控能力更加显著(P<0.05)。这些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400mg/kgVE+1%裂壶藻能显著促进中国对虾生长,提高存活率及对TLR、NF-κB两种免疫功能基因的调控能力。

关键词: 维生素E 裂壶藻 中国对虾 TLR NF-κ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