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低分子有机酸对贵州黄壤龙葵吸收镉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有机酸对龙葵吸收镉(Cd)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贵州地区黄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种植龙葵,待龙葵生长60 d后,将不同浓度的低分子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及其复合处理(柠檬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以溶液形式加入土壤,以添加500 mL去离子水为对照(CK),1个月后收获植株样品并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不同处理对龙葵生长及吸收转运重金属Cd的影响.[结果]柠檬酸添加量为2.5 mmol/kg时龙葵单株生物量最高,较CK显著增加6.75%(P<0.05,下同),其他处理的生物量均低于CK.3种有机酸均能强化龙葵根、茎、叶和果实对Cd的吸收,表现为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各部位的Cd含量表现为叶>茎>根>果实,且均在苹果酸添加量为5.0 mmol/kg时达最大值,分别为CK的1.68、1.53、1.21和1.32倍.添加2.5 mmol/kg酒石酸和5.0 mmol/kg苹果酸时龙葵对Cd的累积量较高,二者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添加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均能提高龙葵对Cd的转移和富集能力,作用表现为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其中,添加5.0 mmol/kg苹果酸时龙葵对Cd的富集系数最大,为12.81.相对于单一有机酸处理,复合有机酸处理对龙葵富集Cd的能力无明显优势.[结论]添加适当浓度的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均能提高龙葵各部位对Cd的吸收及土壤Cd从地下向地上部转移的能力,促进龙葵对Cd的转移和富集;其中苹果酸添加量为5.0 mmol/kg时,龙葵对Cd的累积量相对较高且富集系数最大,对土壤中Cd的植物修复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热玉米T 32/齐319 F2:3家系光周期敏感性分析
《种子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光周期敏感性限制了温、热地区间的玉米种质交流.研究玉米光周期变异的遗传特性,提高玉米品种对不同光周期变化的适应性,有利于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和利用.本研究以对光周期敏感的热带自交系T 32(母本)和钝感的温带自交系齐319(父本)为亲本,通过杂交、自交获得150份F2:3家系.在不同光照环境(贵州贵阳和甘肃张掖)条件下,对该群体的抽雄期、散粉期、吐丝期、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等6个光敏相关性状进行田间表型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性状间光周期敏感性程度表现为:穗位高>吐丝期>抽雄期>散粉期>株高>叶片数.6个性状在贵阳和张掖均表现出连续性的正态分布,符合数量遗传特征;两亲本间、不同家系间、不同光照时长条件下均呈现显著差异,株高与穗位高在贵阳和张掖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44和0.769;随着光照长度的增加,家系间玉米的叶片数也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期与叶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59.F2:3家系间的不同性状对光周期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6个光敏相关性状均可作为鉴定光周期敏感性的指标,通过对群体内的光敏相关性状的选择和改良,在一定程度上为拓宽玉米种质遗传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炭疽病病原菌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及其侵染研究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炭疽病是茶树上的叶部病害之一,在茶树上发生严重时会导致茶叶品质和质量的下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根癌农杆菌GFP基因表达载体质粒EGFP-PSK2251和一株茶胶孢炭疽菌(GZCC20-0218)为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方法,构建茶胶孢炭疽菌的遗传转化体系,筛选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化子.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揭示转化子在叶片组织内定殖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根癌农杆菌与茶胶孢炭疽菌的分生孢子在26℃,0.2 mol/L乙酰丁香酮(AS)诱导下得到转化子.对转化子进行绿色荧光检测、分子验证及遗传稳定性测定后,从而获得稳定遗传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菌株.同时,试验表明GFP标记菌株仍具有致病性.GFP标记菌株进行茶叶侵染试验时,7d后茶叶发病率达到100%.发病叶片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胶孢炭疽菌的分生孢子可以在叶片的气孔和叶片组织内定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双乙酸钠对发酵全混合日粮发酵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双乙酸钠对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发酵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双乙酸钠在FTMR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全混合日粮(TMR)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2%、0.4%和0.8%的双乙酸钠,混合均匀后装袋密封发酵第7、21、35、49和70天时取样,对FTMR进行感官评定、常规成分含量、发酵参数以及霉菌毒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各组FTMR感官评定等级均为"优良",双乙酸钠添加量对FTMR中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0.4%组FTMR中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发酵第21和49天时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各双乙酸钠添加组FTMR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发酵第49和70天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 0.2%组FTMR具有较低的pH和较高的乳酸含量;FTMR中氨态氮/总氮随双乙酸钠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0.8%组和对照组之间在除发酵第35天外的各发酵时间点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FTMR中乙酸含量在0.8%组有最大值.3)FTMR中霉菌毒素含量随双乙酸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0.8%组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在发酵第70天时几乎检测不出.4)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FTMR的pH以及常规养分和霉菌毒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乳酸和乙酸含量出现上下波动,各组均在发酵第35天时有较低的pH.由此可见,添加双乙酸钠能改善FTMR的发酵品质,抑制霉菌毒素的大量繁殖,减少干物质的损失;本试验条件下,双乙酸钠的适宜添加量在0.2%~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小花蝽对非洲菊上西花蓟马控制效果评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对非洲菊上西花蓟马的控制效果,本研究在非洲菊上以2头/m2密度释放南方小花蝽,以西花蓟马的虫口减退率及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校正防效作为指标评价了其控害效果.结果显示:在释放南方小花蝽前期,南方小花蝽对非洲菊上西花蓟马的控制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释放时间延长,控制效果显著提高,释放南方小花蝽21 d后的控制效果高达90.25%,而喷施化学农药的控制效果为?40.93%,释放南方小花蝽的控制效果远高于喷施化学农药处理,表明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具有更高效持久的控制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离散小波算法定量反演贵州百香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索贵州精品水果植株生化组分的快速、精准诊断方法。【方法】以百香果叶片高光谱数据与相应叶片叶绿素含量为数据源,分别采用数学变换、离散小波变换算法处理分析百香果叶片光谱数据,然后利用相关性分析算法提取敏感波段,并利用偏最小二乘算法构建百香果叶片叶绿素含量估测模型。【结果】离散小波变换与数学变换中的对数变换分离的低频信息能明显提升光谱对百香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测能力,以基于离散小波变换L1尺度构建的模型较优,具有较高的估测精度与稳定性,其R2=0.578,RMSE=1.104。【结论】受复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影响,百香果叶片光谱数据内涵大量噪声,由数学变换、离散小波变换提取的高频信息对百香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测能力较弱。与高频信息相比,低频信息对百香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测能力较强。
关键词: 百香果 叶绿素含量 连续小波变换 偏最小二乘算法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方山羊豆种质资源ISSR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东方山羊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新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4份引进东方山羊豆种质及其29份杂交后代为材料,利用ISSR引物对其进行多态性扩增,并以PopGene 32计算其遗传参数,采用NTsys-pc 2.1计算遗传相似系数,运用SHAN模型中的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绘制聚类树状图.[结果]从24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良好且易扩增的引物,利用其从33份东方山羊豆种质材料中共扩增出79条条带,其中6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百分率为82.15%;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6667~2.0000,平均为1.821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212~1.5740,平均为1.424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521~0.3322,平均为0.2509,Shannon多态信息指数(I)为0.2473~0.4976,平均为0.3813.这些种质材料遗传相似系数为0.5696~0.9241,平均为0.7623,在0.7140处可划分为三大类群(Ⅰ~Ⅲ),分别包含25、3和5份种质材料,不同地理来源种质相互混杂分布.[结论]东方山羊豆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第Ⅱ类群和第Ⅲ类群遗传多样性较第Ⅰ类群更丰富,具有优良亲本基因源选择的潜力,可作为东方山羊豆不同亲本选配和杂种优势加以利用.
关键词: 东方山羊豆 种质资源 ISSR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菌草代料栽培"织金竹荪2#"性状及营养分析
《北方园艺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织金竹荪2#"为试验材料,用不同配方巨菌草代料菌棒在林地仿野生栽培红托竹荪,研究各处理对"织金竹荪2#"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实现贵州开发利用巨菌草和林下仿生态栽培红托竹荪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竹荪菌丝在添加巨菌草的培养料上生长速度略快,但菌丝细,长势差;添加巨菌草培养料的处理与添加桦木屑培养料的CK相比,第一潮菌蛋数较少,竹荪单个菌蛋质量差异不显著;"织金竹荪2#"在CK菌棒上生长的外观性状比添加了巨菌草的处理1、处理2和处理3优秀,且CK的经济产量(2 184.37 g·m-2)极显著高于处理1(2 056.66 g·m-2)、处理2(2 031.26 g·m-2)和处理3(1 955.94 g·m-2),"织金竹荪2#"菌株表现出对桦木屑较强的嗜好性。对林地巨菌草代料栽培竹荪营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织金竹荪2#"子实体矿质营养丰富,总氨基酸含量达9 070 mg·(100g)-1,其中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7.8%,药效氨基酸含量占77.63%,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及食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中浙优8号绿色"稻+"生态复合高产栽培技术
《种子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浙优8号是中国水稻所选育的三系籼型晚熟水稻品种,农业部认定为超级杂交稻,2015年南方稻区推广面积突破27万hm2,由贵州禾睦福种子公司引进,201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机插的优质籼稻品种筛选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贵州稻区机插的优质籼稻品种,建立适宜机插优质籼稻品种的评价关键指标体系,以近年选育的34个优质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进行机插试验,对各品种的秧苗素质以及机插条件下水稻分蘖生长、干物质积累、抗倒伏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插条件下34个优质籼稻的产量变幅为6.1~10.5 t·hm-2,结合两步聚类算法,以产量为依据将参试品种划分为适宜机插和不适宜机插两类.适宜机插优质籼稻类型主要表现为产量均高于8.25 t·hm-2,其成苗率高、秧苗均匀性好、幼苗健壮;分蘖早生快发,易形成充足的有效穗数;植株能获得较高的花前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并重新分配到籽粒;茎秆粗壮,基部3个节间平均抗折力强,倒伏指数小.综合来看,F优498、晶两优534和蓉18优2348等15个优质籼稻品种适宜贵州地区机插,且适宜机插优质籼稻关键评价指标为:成苗率>85%,秧苗均匀性>1.5苗·cm-2;倒伏指数<150%,基部3个节间平均抗折力>1 500 g;产量>8.25 t·hm-2,有效穗数225*104~300*104 hm-2,每穗粒数>140粒,结实率>75%,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15 t·hm-2,收获指数>0.45.研究为机插专用优质籼稻品种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