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在畜禽养殖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机遇与挑战
《中国沼气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是一种新兴的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文章总结了畜禽养殖废水的水质特点和处理现状,介绍了AnMBR的技术原理与组成结构,并基于当前AnMBR在畜禽养殖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AnMBR的污染物的去除、沼气产量等性能,介绍了其推广应用所面临的膜污染、氮磷去除率低、有害物质抑制等限制性因素,分析了AnMBR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以期推动An-MBR的发展与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种子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普通花生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对不同来源的498份花生的主茎高、第一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结果数、鲜果重、干果重等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在21.06%~62.03%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各个农艺性状间存在相关性,主茎高与第一侧枝长(p=0.949**)、总分枝数(p=0.343**)、结果枝数(p=0.439**)、单株结果数(p=0.488**)、总株数(p=0.205**)、鲜果重(p=0.127**)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百果重(p=-0.135**)、百果仁重(p=-0.135**)、百仁重(p=-0.277**)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等;主成分分析得出,主茎高、第一侧枝长等在11个测量性状累计贡献率为63.72%;基于11个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发现,花生种质资源被分为两个大类,4个小组.表明花生具有十分丰富的多样性.
关键词: 花生 多样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一个重要因子,当植物受到干旱胁迫后,其自身也会作出一些适应性变化.本研究以贵州地区广泛种植的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品种'紫红龙'为试验对象,通过对其茎和根系生长量、茎含水量、气孔运动、叶温变化及叶绿素合成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其抗旱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干旱处理16周,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5%(严重缺水)时,火龙果茎中含水量仍有80%(轻度失水);干旱限制茎伸长和增粗生长,而促进根系萌发和伸长生长;干旱下,气孔开放率、气孔开放度、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均降低;火龙果新茎比老茎对于气温的升高或者降低更加敏感,而干旱处理的火龙果茎表温度比对照高;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光合色素显著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变化.火龙果茎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和耐干旱胁迫能力;干旱下,火龙果的水分优先提供根系促进根生长,维持茎伸长生长,而增粗生长受抑制;在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火龙果茎光合能力不会明显下降,在重度水分胁迫时才会显著影响其光合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IRA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
《种子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中国樱桃LTR类反转录转座子的反转录酶(RT)序列信息设计引物,并根据扩增谱带的数量、多态性和可重复性等指标筛选IRAP-PCR引物;采用5因素4水平L16(45)的完全随机正交试验,对影响PCR体系的主要因子进行优化,建立了中国樱桃IRA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结果表明,筛选出9条引物,可以扩增222个清晰位点,位点的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0.09%.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5 μL,含2.0 mmol·L-1MgCl2、1.0 U Taq酶、0.2 mmol·L-1引物、20 ng模板DNA、0.3 mmol·L-1dNTP,采用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不同地区高粱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与聚类分析
《作物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贵州地区220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了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包被度、壳色和粒色分布较分散,穗形、穗柄状态和穗型频率分布较集中,侧散(伞)类型居多;生育期、有效分蘖数、节间数、株高、茎粗、穗长、穗柄长、穗粒重和千粒重均存在较大变异,变异系数为8.36%~37.46%,各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平均为2.00;从区域来看,黔东南地区种质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分别为28.56%和1.5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部分数值型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聚类分析将220份高粱种质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包含211份种质,表现为侧散(伞)穗、生育期短、分蘖力强、穗长和穗粒重小等特点,可作为中早熟侧散型高粱育种的基础材料;类群Ⅱ包含8份种质,主要表现为周散(伞)穗、穗柄直等特点,可用作帚用高粱材料的改良亲本;类群Ⅲ仅含1份种质,主要表现为棒形紧穗、生育期长、分蘖力弱、节间数多、植株高大粗壮、主穗短、穗柄长和穗粒重大等特点,可作为能源用高粱种质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禾睦玉153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种子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禾睦玉153是针对贵州中西部冷凉寡照、灰斑病和穗腐病高发而选育的高产抗病品种.2013年以自交系QS 77-3为母本,自交系QS紫-3为父本组配,2014年通过筛选试验,2015年通过贵州省预备试验,2016—2017年通过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08.1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12.51%,19个点次18增1减,增产点率达94.7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5.0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17.86%,7个试点全部增产.容重745 g·L-1,粗蛋白7.78%,粗脂肪4.76%,粗淀粉75.84%,赖氨酸0.26%.中抗大斑病、小斑病,抗黑穗病,中抗纹枯病、抗穗腐病,中抗灰斑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全粉熟化度对马铃薯-小麦重组面团性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利用微波制备不同熟化度的马铃薯全粉,并研究马铃薯全粉熟化度对小麦面团性质的影响.将马铃薯全粉与高筋小麦粉按质量比3:7制成重组粉和重组面团,同时以市售雪花全粉制得的重组粉和重组面团作为对照组,利用快速黏度分析仪、混合实验仪与流变仪分别测定重组粉的糊化特性、重组面团的混合行为特性和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生全粉,低熟化度全粉有助于增强重组面团的面筋网络结构、增加其弹性.随马铃薯全粉熟化度的增加,重组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减小,重组面团的吸水率、总弱化增加,硬度、咀嚼性等质构参数降低.在相同熟化度条件下,试验组重组粉的糊化特性和重组面团的混合行为特性优于对照组,说明自制低熟化度马铃薯全粉更适宜重组面团的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贵州为水稻次生起源中心的讨论
《农业考古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在水稻起源的学术讨论中,水稻起源地有多种说法。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材料和证据来说明其地与水稻起源的关系。贵州为云贵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稻起源于云贵高原学说的背景下,贵州是否为水稻的起源中心?通过对各种水稻起源学说证据材料的梳理和比较,就目前贵州出土的考古材料以及文献来看,还无法支持贵州为水稻起源中心的结论。然而,这些材料与证据却可以充分说明,贵州为水稻次生起源中心是无疑的。至于为什么无法找出更多水稻种植的考古遗迹或文献,这可能跟贵州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发展进程有关。贵州山地占全省面积的97%,平地仅占3%。在远古时代,农业技术比较落后的贵州,水稻种植面积无法扩大,没有稳定的粮食收入,人口也就无法增加。古代贵州历史发展受到地域因素限制非常明显,但水稻种植却是较早的地区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荞麦对脂多糖诱导小鼠小肠炎症的保护作用
《中国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金荞麦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小肠炎症的保护作用,试验使用雌性ICR小鼠,前期14 d饮水添加不同浓度金荞麦和阳性对照品——芦丁(Rutin),随后腹腔注射LPS(10 mg/kg)构建小肠急性炎症模型,通过观察小鼠行为变化、血常规检测、组织切片和炎症相关基因定量检测等评估效果。结果发现,腹腔注射10 mg/kg的LPS可成功诱导小鼠急性肠炎;添加金荞麦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LPS诱导的肠炎小鼠体重损失。血常规检测显示,腹腔注射LPS后导致小鼠血液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数目(PLT)显著下降,添加金荞麦或芦丁能一定程度缓解由于LPS引起的血常规异常。小肠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腹腔注射LPS后小肠固有层中间出现大量灶性的炎性细胞浸润,腺上皮可见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肠道细胞排列紊乱,可见核分裂及核碎裂,同时黏膜充血、出血严重;添加金荞麦或芦丁能一定程度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和黏膜出血。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腹腔注射LPS能显著促进小肠促炎性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表达,添加金荞麦能剂量依赖性下调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饮水添加金荞麦和芦丁可以有效缓解LPS诱导的小鼠小肠炎症,金荞麦浓度为12%的添加剂量在部分指标上可达到或接近灌胃100 mg/kg芦丁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虫啉对伯克霍尔德氏菌生长和溶磷作用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吡虫啉(Imidacloprid)是近年来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新型高效烟碱类广谱杀虫剂,残留期约25 d,对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物风险有待评估。利用固、液培养技术,以3株溶解无机磷的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Yabunchi B05,B07和B09)为对象,设置0、5、10、20 mg·L~(–1)浓度的吡虫啉处理,研究无机磷细菌(Inorganic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IPSB)的生长繁殖、对Ca_3(PO_4)_2的溶解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时,吡虫啉显著抑制IPSB生长,但菌株不同抑制程度各异,菌落直径的降幅高达39.81%~55.45%;供试IPSB菌株不同,吡虫啉对它们溶解Ca_3(PO_4)_2能力的影响也不一样,降低B09但提高B05和B07的溶磷圈直径和溶磷指数。在液体培养时,吡虫啉也抑制IPSB生长,菌密度降低49.87%~65.28%。吡虫啉对IPSB溶磷量的影响因浓度和菌株不同而异。具体表现为全浓度范围促进B05溶解无机磷;中、低浓度吡虫啉对B07溶解Ca_3(PO_4)_2无显著影响,高浓度有促进作用;低浓度吡虫啉对B09溶解Ca_3(PO_4)_2无显著影响,中、高浓度产生抑制作用。供试3株IPSB均能分泌氢离子(H~+)、草酸和柠檬酸。除此之外,B05和B07可分泌乙酸,B07还会分泌琥珀酸,B09可分泌苹果酸。在分泌的这些有机酸中,草酸和柠檬酸分泌量最多,合计占有机酸分泌总量的67.65%~83.28%。吡虫啉不同程度地抑制IPSB分泌H~+,但对IPSB分泌有机酸的影响因浓度、菌株和有机酸种类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供试IPSB有机酸分泌总量和H~+分泌量分别与Ca_3(PO_4)_2溶解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_(有机酸)=0.876和r_(H+)=0.823,P<0.05,n=12)。总之,吡虫啉显著抑制IPSB生长繁殖,通过改变有机酸和H~+的分泌而影响Ca_3(PO_4)_2溶解。农业生产中,施用吡虫啉影响土壤IPSB的代谢、种群结构和溶磷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