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TGFβ2和PPP3CA基因在黔北麻羊性腺轴组织表达及对卵巢颗粒细胞的调控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对转录组测序中单羔组对多羔组TGFβ2和PPP3CA基因的上、下调结果进行验证,并探究黔北麻羊TG Fβ2和PPP3CA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以单、多羔黔北麻羊母羊为试验对象.通过RT-qPCR技术检测TGFβ2与PPP3CA基因在单、多羔黔北麻羊性腺轴中的表达水平;构建目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培养黔北麻羊卵巢颗粒细胞,并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EGFP-N3-TGFβ2、pEGFP-N3-PPP3CA重组质粒导入卵巢颗粒细胞,检测培养基中雌二醇(E2)、孕酮(P4)的浓度.利用CCK-8和Annexin V-FITC法检测TGFβ2、PPP3CA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随后,利用RT-qPCR从细胞水平检测超表达TGFβ2、PPP3CA基因对TGFβ2、PPP3CA、GnRHR、FSHR、BMP4、TIMP3基因表达的影响.RT-qPCR结果表明,TGFβ2与PPP3CA基因在被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单羔组中的表达量普遍高于多羔组;免疫荧光法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黔北麻羊卵巢颗粒细胞;TGFβ2与PPP3C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导入细胞后,在极显著提高TGFβ2与PPP3CA基因表达的同时,能够极显著地抑制卵巢颗粒细胞中FSHR、GnRHR、BMP4、TIMP3基因的表达(P<0.01).细胞增殖与凋亡结果显示,TG Fβ2与PPP3CA基因能够促进颗粒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表明,TG Fβ2与PPP3CA基因能够显著促进E2的分泌,但对P4的分泌无显著影响.本研究成功构建了TG Fβ2、PPP3C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荧光定量结果表明,超表达TGFβ2、PPP3CA基因抑制了繁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提示TGFβ2、PPP3CA基因对山羊繁殖相关基因表达有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TGFβ2、PPP3CA基因对黔北麻羊繁殖力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黔北麻羊 TGFβ2基因 PPP3CA基因 卵巢颗粒细胞 差异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酒用糯高粱EMS突变体库构建及突变体筛选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构建酒用糯高粱突变体库,并筛选出田间表型性状明显突变的株系,为糯高粱遗传改良、新品种选育及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方法]采用0.4%EMS对糯高粱品种红缨子进行诱变处理,M1代单株收获,并对M2代突变群体开展全生育期的田间表型性状鉴定,筛选出性状明显突变的株系.[结果]经EMS诱变处理后红缨子M1代突变群体田间存活率降至31.9%,且出现了多种性状变异,如叶片白(黄)化、叶片畸形、穗畸形、植株矮化和不育等性状,共获得M1代突变株系1020个.在M2代突变群体中发现86个突变株系,突变频率为8.43%.其中,叶色(白化、黄化、芯叶白化、浅绿色、白绿条纹、黄绿条纹)突变株系42个、叶型(畸形叶、卷曲叶和直立叶)突变株系8个、穗型(畸形、小穗和穗缺失)突变株系10个、生育期(早熟和晚熟)突变株系5个、蜡质(蜡质缺失)突变株系4个、感病性(易感病)突变株系4个、育性(完全不育和半不育)突变株系5个及株高(高杆和矮杆)突变株系8个.[结论]构建的酒用糯高粱EMS突变体库表型变异丰富,可用于高粱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酒用糯高粱育种.
关键词: 酒用糯高粱 甲基磺酸乙酯(EMS) 突变体库 构建 表型鉴定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杠板归槲皮素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抑菌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优化杠板归中槲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检验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以槲皮素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采用Plackett-Burnman Design(PBD)设计联合Box-Behnken Design(BBD)对槲皮素的提取工艺迸行考察,并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和琼脂平板培养计数法研究提取物和槲皮素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和杀菌作用.结果可知,最佳提取工艺为加25倍59.92%乙醇浸泡24h,60℃下回流提取时间3.4h,提取2次.提取物对3株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介于3.12~6.31g/L,最小杀菌浓度(MBC)介于12.52~25.41g/L,槲皮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分别为7.11、3.16g/L,MBC分别为100.18、50.56g/L,其杀菌效果不如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MIC和MBC均为3.27g/L,杀菌效果优于提取物.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且提取物具有良好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要气象因子对火龙果开花结果物候期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贵州火龙果早春促花、秋后延长等错季栽培补光及其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以贵州省罗甸气象数据和火龙果现蕾开花结果物候期为研究对象,分析气象因子对火龙果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火龙果首批现蕾时间与4月首次日均温大于20℃时间、至现蕾前日均温低于20℃出现次数、最后一次均温低于20℃的时间、日均温连续大于20℃天数、日均温大于25℃天数、总日照天数、持续有日照天数、持续有日照起始时间、总降雨天数及持续降雨天数等气象因子密切相关;日均温持续高于20℃出现时间越早,火龙果首次现蕾时间相对越早;大于25℃的时间越多,所需日均温高于20℃的持续时间相对越短;连续满足日长时数的时间出现越早,火龙果首批现蕾时间越早;降雨天数越多,连续降雨的时间越长,现蕾时间越晚;不同批次现蕾、开花间隔期内的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增加将延后下批次火龙果现蕾和开花时间,其中日照时数为关键影响因子;平均气温是影响火龙果成熟间隔期的关键因子,相邻批次火龙果成熟间隔时间随平均气温升高而缩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空浸渍加工即食风味马铃薯片工艺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添加辣椒、花椒等调味辅料,通过响应曲面优化试验,以感官评分值为评价指标优化即食风味马铃薯片加工工艺.结果 表明,泡椒风味马铃薯片的最佳制作工艺参数为:马铃薯切片厚度2.5 mm、真空处理时间40 min、蒸煮时间165 s,感官评分达到92.0;麻辣风味马铃薯片的最佳制作工艺参数为:马铃薯切片厚度1.7 mm、真空处理时间40 min、蒸煮时间120 s,感官评分达到93.0.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得的两种即食风味马铃薯片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合格,口感香脆,品质优良.改善了传统马铃薯薯片的加工工艺,为企业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优化可溶态和膜结合态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提取工艺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西洋马铃薯为原料,分别用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浸提和超声波辅助Tris-HCl缓冲液浸提法提取马铃薯中可溶态(sPPO)和膜结合态(mPPO)多酚氧化酶,以酶比活力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对sPPO和mPPO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显示:sPPO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2、浸提时间12 h、缓冲液pH7.1,在该条件下测定sPPO比活力平均值为(130.5±2.4) U/mg,三个因素对sPPO提取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浸提时间8料液比8缓冲液pH.mPPO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2、浸提时间7h、缓冲液pH6.7,在该条件下测定mPPO比活力平均值为(686.4±7.9) U/mg,三个因素对mPPO提取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超声时间8料液比8缓冲液pH.所得响应面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和分析sPPO和mPPO提取工艺条件.
关键词: 可溶态多酚氧化酶 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 提取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镁、锰对烤烟DXP途径中间物质及部分有机酸、高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烤烟烟叶香气物质产生的调控方法,选取贵州烟区主栽品种云烟87,分析镁、锰不同施用量条件下烤烟1-脱氧-D-木酮糖-5-磷酸(DXP)途径相关物质(丙酮酸、DXP、IPP、西柏三烯二醇)及部分有机酸、高级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烤烟西柏三烯二醇及部分高级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含量随生育进程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苹果酸含量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柠檬酸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就DXP途径相关产物而言,施镁条件下,β-西柏三烯二醇含量与DXP、IPP含量无显著相关性,但其余各项指标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施锰条件下,DXP含量与丙酮酸、IPP、β-西柏三烯二醇含量无显著相关性,但其余各项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K相比,施用镁、锰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烟叶DXP途径相关物质及部分有机酸、高级脂肪酸的含量,且在施用量0~20 g/株内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硫酸镁比施硫酸锰效果更好;硫酸镁施用量20 g/株时,成熟期烤烟(α、β)-西柏三烯二醇含量较CK(不施镁、锰)分别提高了11.99%、36.72%,苹果酸、柠檬酸含量分别提高21.77%、19.71%,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提高27.46%、43.38%,整体效果最好.综上所述,施用镁、锰有利于烤烟DXP途径相关物质和有机酸的累积,有望促进烤烟香气物质的合成,改善烤烟品质.
关键词: 烤烟 镁 锰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 有机酸 高级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照制度对瑶山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旨在评估生产过程的不同光照制度对瑶山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和产蛋率接近的22周龄瑶山鸡5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处理1组蛋鸡采用连续光照制度,即光照强度为20 lx,每天持续光照16 h.处理2和3组蛋鸡采用间歇式光照制度,即光照强度为20 lx,每天的光照时间为16 h,处理2组采用20 min光照+40 min黑暗,处理3组采用40 min光照+20 min黑暗模式,试验经过2周预饲期,正式期为10周.结果:处理2组瑶山鸡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较处理3组分别显著提高了5.6%和8.0%(P<0.05),同时处理2组瑶山鸡料蛋比表现最低,分别较处理1和3组显著降低了3.85%和6.83%(P<0.05).处理1和2组蛋壳厚度较处理3组均显著提高了6.45%(P<0.05).处理2组血清总抗氧化力活性较处理1组显著提高了42.04%(P<0.05),同时处理2组血清丙二醛含量较处理3组显著降低了22.73%(P<0.05).结论:与其他光照制度相比,瑶山鸡采用20 min/h的间歇光照制度最有效,因为20 min/h的间歇光照条件可以改善24~34周龄瑶山鸡的产蛋率、料蛋比、蛋壳厚度和抗氧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水增密模式对水稻减氮后光合生产特性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水稻减氮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选用杂交籼稻品种成优981为试验材料,以常规高产栽培(T0施氮量187.5 kg/hm2、湿润灌溉、密度20.0×104穴/hm2)为对照,设置3种减氮栽培模式(T1单一减氮栽培,T2减氮增密栽培,T3减氮控水增密栽培),研究不同减氮栽培模式对水稻减氮后光合生产特性的调控效应.结果 表明:与T0相比,T1水稻的齐穗期叶面积指数、齐穗后剑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均显著降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降低7.69%;T2较T1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但齐穗后叶片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收获指数降低;T3较T2提升齐穗期高效叶面积指数,齐穗后叶片MDA含量更少、SOD活性更高,叶片叶绿素SPAD值较高,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更高,最终实现减氮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