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719条记录
砧木对桑树耐旱性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疆的和田白桑(Morus alba L)较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oea Roxb.)具有更强的抗旱性,但以广东桑为砧木的和田白桑嫁接苗却未表现出耐旱的优势。相反,和田白桑扦插苗在水分胁迫下的叶片失水率明显低于嫁接苗,而相对电导率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水分胁迫时砧木对植株地上部分失水率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砧木 耐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丹江口库区小麦和油菜氮合理用量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丹江口库区小麦和油菜的氮合理用量。结果表明,在施用90.0kg/hm2P2O5和75.0kg/hm2K2O基础上,小麦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28.6和205.7kg/hm2;在施用90.0kg/hm2P2O5、75.0kg/hm2K2O和3.0kg/hm2持力硼基础上,油菜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54.0和215.2kg/hm2;当小麦施氮量为150.0kg/hm2时,比不施氮增产79.9%,氮产投比、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为7.18、15.26kg/kg和36.3%,小麦氮吸收总量为142.7kg/hm2,养分吸收量之比为N∶P2O5∶K2O=1.00∶0.34∶0.57;当油菜施氮量为180.0kg/hm2时,比不施氮增产62.7%,氮产投比、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44、4.34kg/kg和21.9%,油菜氮吸收总量为90.5kg/hm2,养分吸收量之比为N∶P2O5∶K2O=1.00∶0.40∶0.84。

关键词: 小麦 油菜 氮肥用量 产量 经济效益 氮农学效率 氮表观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水稻生产发展策略及科技需求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湖北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条件的分析,提出了湖北省水稻生产的发展策略及科技需求。

关键词: 水稻生产 发展策略 科技需求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纸袋及套袋技术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梨果纸袋,采用一次套袋和二次套袋、疏果、解袋等不同技术对翠冠梨[Pyrus pyrifolia a(Burm.f.)Nakai cv.Cuiguan]进行套袋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小林袋F-PK2+小林袋1-KK二次套袋,套袋前每隔20~25cm疏成单果,套大袋时不解小袋,采收前10d解大袋,则综合效果最好。这样处理收获的梨果,果面较光滑,果皮呈绿色,果锈少,果点小,果实美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果肉硬度小,果皮硬度大,果肉疏松、脆,口感好,套袋后病虫果少,果大,商品率高。

关键词: 翠冠梨 二次套袋 疏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咸蛋腌制工艺对南方、北方鸭蛋腌制效果的比较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3种咸蛋腌制工艺(袋腌法、水腌法和泥腌法)对我国南方鸭蛋和北方鸭蛋进行了腌制比较,结果表明,3种咸蛋腌制工艺腌制咸蛋的成熟时间先后顺序为水腌法>泥腌法>袋腌法;用袋腌法和水腌法生产咸蛋时,南方鸭蛋的效果优于北方鸭蛋,而用泥腌法生产咸蛋时,北方鸭蛋的效果优于南方鸭蛋。

关键词: 鸭蛋 腌制工艺 咸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与对策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阐述了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促进我国生物农药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生物农药 产业 发展趋势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BL/1RS小麦的分子和细胞学鉴定及黏类CMS育性恢复区域分布的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黏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区域分布及恢复材料的1BL/1RS情况,为黏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优良恢复源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推动黏类小麦雄性不育"三系"强优势组合的选配能不断得到新的材料保障。【方法】以8个黏类不育系和国内外一批小麦品种(系)为试材,结合分子和细胞学技术,进行1BL/1RS易位系鉴定,并利用中国国内法对其育性恢复程度进行分类。【结果】在参试的256份材料中,初步鉴定约20%的小麦品种(系)属于1BL/1RS易位系;育性表现半不育、高可育和全可育的品种(系)分别有86.15%、91.67%和100%为非1BL/1RS易位系,表现全不育和高不育的品种(系)中均有40%左右属于1BL/1RS易位系;恢复能力在50%以上的品种(系)在中国春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和华南冬麦区的比例依次为60%、65.85%、68.42%和71.43%。【结论】黏类不育系优良恢复源大都为非1BL/1RS易位系,主要集中在中国春麦区和南方冬麦区。

关键词: 1BL/1RS小麦 分子细胞学 黏类CMS 育性恢复 区域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荸荠凝胶物性及加工方法和贮藏温度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热处理方式和贮藏温度下荸荠粉和荸荠淀粉凝胶质地、颜色及抗性淀粉含量变化,探讨加工方法与贮藏温度对淀粉凝胶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和高压加热对淀粉质地影响与95℃糊化和蒸制处理明显不同,表现为硬度和内聚性的显著差异;4种加工方法对凝胶色度影响不大,而低温贮藏会使凝胶变白;4种加工方法得到的抗性淀粉含量不同,其中高压和微波处理的抗性淀粉含量显著高于蒸制、95℃糊化。低温贮藏显著提高抗性淀粉的含量,抗性淀粉含量依次为冻藏>冷藏>室温贮藏,且随冻藏时间的增加,抗性淀粉含量显著上升。

关键词: 荸荠淀粉凝胶 糊化 质构 抗性淀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热激转录因子基因在植物激素和非生物环境胁迫条件下的表达谱分析(英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是植物热激响应的主要控调因子,在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分子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水稻存在多个热激转录因子基因,但它们在水稻对环境胁迫响应中的具体功能还不十分清楚。通过与已知序列比对,从水稻基因组中鉴别出25个水稻HSF基因。通过对HSF氨基酸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25个水稻HSF可分为A,B和C三类。大部分HSF基因剪接模式单一,8个基因存在选择性剪接。运用Q-PCR技术对24个水稻HSF基因在不同组织以及在激素GA3、KT、ABA和高温、干旱、盐胁迫处理条件下的表达谱进行了分析。大部分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10个HSF基因的表达显著受激素GA3、KT和ABA调控。13个HSF基因明显对高温、干旱和盐胁迫产生表达响应。

关键词: 水稻 热激转录因子 表达谱 非生物胁迫 激素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阔世玛的麦田杂草防效及对小麦田间透光率和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阔世玛可分散油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通过大田喷施试验,研究了12 g.L-1阔世玛对小麦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对小麦田间透光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阔世玛对小麦田婆婆纳、野燕麦、大巢菜、猪殃殃、野油菜等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可明显降低杂草株高、鲜重及养分和水分含量,抑制杂草生长,显著增加小麦田间的透光率和小麦产量。综合来看,阔世玛在麦田杂草处于2~6叶期时喷施,喷施剂量以8.1~13.5 g(a.i.).hm-2为宜。

关键词: 小麦 阔世玛 杂草防除 透光率 养分 水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