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科技促进湖北省产业扶贫实践模式的调研思考-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湖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归纳了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在实践中创制出的运用农业科技促进产业扶贫的典型模式,对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促进产业发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专题调研,分析了农业科技促进产业扶贫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了农业创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巩固拓展防止返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产业扶贫;实践模式;湖北省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及生防效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 AcMNPV)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田间药效试验等方法,研究和分析AcMNPV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和生防效果,结果显示,AcMNPV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LC50=2.9×107 PIB/mL;在田间,AcMNPV+Bt复配制剂1千万苜核·苏云菌悬浮剂(1 500 mL/hm2)药后第10天的平均虫口防效为68.99%,而药后第15天的平均防效亦有66.87%,均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应用DNAMAN 6.0软件对试验后死虫样进行DNA同源比对鉴定,结果显示polh、lef-8和lef-9基因序列同源性均达到100%。以上结果表明AcMNPV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建议在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施用1千万苜核·苏云菌悬浮剂,最好选择在晴天16:00-17:00使用,避开高温和光照等不利环境条件的影响,以使病毒制剂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其防治效果。
关键词: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草地贪夜蛾 鳞翅目害虫 幼虫 生物农药 苜核·苏云菌悬浮剂 杀虫活性 绿色防控


耐热抗病辣椒种质"墨丽-M-Bs23/Me1R"的创制
《辣椒杂志 》 2021
摘要:辣椒细菌性疮痂病是湖北辣椒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转育疮痂病抗病基因对辣椒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杂交回交策略,将抗性基因Bs2和Bs3转育到核心亲本"墨丽-M"中,创制的辣椒种质"墨丽-M-Bs23/Me1R"抗疮痂病,并具有"墨丽-M"的耐热和抗根结线虫的特征,植物学性状、配合力与核心亲本"墨丽-M"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辣椒;耐热;抗病;种质创制


沼液对桔园土壤养分及柑桔品质的影响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 2021
摘要:沼液是厌氧处理畜禽废弃物后产生的残留物质,富含各类营养物质,可以替代部分农用化肥。文章对桔园土壤施加不同处理,即分别施用水、NPK、沼液、沼液+NPK,探讨沼液配合施用化肥对桔园土壤养分及柑桔品质的影响。实验表明,沼液配合减量化肥施用能显著提高桔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由15.32,84.1,10.87,21.35 mg/kg提高至34.78,233.77,114.24,534.57 mg/kg,能显著提高柑桔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优于常规施肥的效果。因此,沼液配合减量化肥不仅提高了柑桔品质,而且减少了化肥使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钙粘蛋白氨基酸点突变介导红铃虫对Cry1Ac的抗性
《植物保护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室内筛选的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抗性品系AQ-R对Cry1Ac的抗性机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明确该品系对Cry1Ac和Cry2Ab的敏感性,通过遗传杂交和基因克隆分析抗性基因的显隐性及突变位点,并进行细胞学试验分析突变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红铃虫AQR抗性品系对Cry1Ac的抗性倍数为181.67倍,对Cry2Ab没有交互抗性;该品系携带了一种新型的隐性钙粘蛋白抗性等位基因PgCad1,其编码蛋白的钙粘蛋白重复区、前蛋白区和近膜区共发生了17个氨基酸替换。表达野生型PgCad1-s基因的Hi5细胞对Cry1Ac敏感,且钙粘蛋白定位于细胞膜;而表达抗性PgCad1-r基因的Hi5细胞则对Cry1Ac不敏感,且钙粘蛋白错误定位到内质网。表明钙粘蛋白氨基酸点突变能导致其定位错误,从而促成红铃虫AQ-R品系对Cry1Ac产生抗性。


临沧市普洱生茶滋味品质分析
《茶叶通讯 》 2021
摘要:为准确评价临沧市普洱生茶的滋味品质,本试验系统分析比较了临沧市10份普洱生茶的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及其 Dot 值,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滋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临沧市普洱生茶中与苦涩味相关的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和没食子酸含量依次为21.99%±0.58% ~ 29.74%±0.84%、3.76%±0.08% ~ 4.59%±0.03%、48.13%±1.09% ~ 54.23%±0.42%和0.08%±0.01% ~ 0.25±0.01%;与鲜甜味相关的氨基酸、水溶性蛋白和水溶性糖含量依次为2.82%±0.03% ~ 3.86%±0.11%、1.54%±0.04% ~ 2.21%±0.11%和6.09%±0.46% ~ 7.55%±0.38%。ECG与EGCG是所测样品涩味的主要贡献物质,EGCG、ECG和咖啡碱是所测样品苦味的主要贡献物质,高含量ECG可能是形成普洱生茶口感浓厚与强烈的重要因素。临沧市西南地区普洱生茶滋味相对浓厚、饱满,苦涩味重,回甘较好;东北地区的普洱生茶在鲜爽味上要优于西南茶区。


马铃薯蛋白营养价值评价及其热处理后的消化特性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鄂10、鄂11、米拉3个品种马铃薯蛋白为原料,评价了马铃薯蛋白营养价值,探讨了热处理对蛋白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鄂10、鄂11、米拉3个品种马铃薯蛋白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分别为44.72%、42.65%和44.25%,与鸡蛋蛋白贴近度分别为0.865、0.858和0.884;未经处理的鄂10、鄂11、米拉蛋白的消化率分别为28.80%、42.95%和48.42%,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分别为537.81、527.28和471.41 mg/g,高压热处理马铃薯蛋白消化率显著高于常压热处理、微波和干热处理(P<0.05),随着常压热处理时间延长,马铃薯蛋白消化率呈上升趋势,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呈下降趋势;常压热处理60 min后,鄂10、鄂11、米拉的蛋白消化率分别达72.47%、82.55%和83.75%,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分别降至20.24、20.07和13.41 mg/g,相同处理时间下,米拉马铃薯蛋白的消化率高,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低。
关键词: 马铃薯蛋白 营养价值评价 消化率 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