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施用不同质量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用量比例的研究进展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21
摘要:通过研究水稻施用不同质量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用量比例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处理1(纯施化肥)相比,处理2、处理3分别增产8.8%和6.4%,并且效果显著,说明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量在16.6%~33.3%能够确保产量达到预期目标,不同比例的有机肥对水稻的穗实粒数影响较为明显。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措施,值得大力推广;处理4~7的四个处理均出现减产,减产幅度-1.4%~-8.2%,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量一旦达到或超过50%,就会有较大减产风险。有机肥替代化肥用量在30%以内比较合适,特殊田块极限替代量不能超过50%。


农艺深施及配施缓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损失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1
摘要:为探讨基肥"干施湿混"(施基肥-泡田-旋耙整田)结合追肥"以水带氮"(先施追肥再灌水)的农艺深施技术及其配施缓控释氮肥对氮素损失及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0)、常规施肥(Nc)、农艺深施(Nd)、农艺深施配施缓控释氮肥再减氮10%(Ns)4个处理,研究了农艺深施及其配施缓控释氮肥对稻田田面水中氮素形态和浓度、稻田氮素流失量、水稻氮素吸收与产量、氮盈余量、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c处理相比,Nd和Ns处理均能降低氮素损失高风险期(基肥后7 d内,分蘖肥后5 d内,穗肥后4 d内)稻田田面水中总氮(TN)浓度,降幅分别为18.5%和49.8%,且主要降低了可溶性总氮(DTN),尤其是铵态氮(NH4+-N)的浓度;Nd和Ns处理稻田TN流失量分别降低了19.1%和47.6%,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5.3、3.9个百分点,氮素盈余量分别降低了6.8%和38.1%,且土壤有效氮含量和水稻产量均有增加的趋势。研究表明,基肥"干施湿混"结合追肥"以水带氮"的农艺深施技术能降低稻田田面水中氮素浓度,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损失,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操作简便、绿色增效的施肥技术,再配施缓控释氮肥,能进一步降低田面水中氮素浓度和氮肥损失,同时能减少氮肥用量。


青砖毛茶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青砖毛茶的健康功能以及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对青砖毛茶干预高脂饮食小鼠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青砖毛茶能够显著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体重、肠系脂肪、肝脏质量和血清中主要血脂指标的增加;有效缓解高脂饮食小鼠肝脏肿大,降低高脂饮食诱导肝脏中的脂肪空泡的体积和数量增加,以及肝细胞损伤引起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增加。青砖毛茶可以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紊乱,并与低脂组有相似的健康肠道菌群组成。共筛选到46个关键差异OTU在高脂饮食后发生显著改变,后又被青砖毛茶调节回来,其中有39个OTU与小鼠中至少1个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呈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青砖毛茶可能是通过调节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和丹毒丝菌科、红蝽杆菌科、红蝽杆菌科和瘤胃球菌科等菌群的相对丰度来缓解高脂饮食引起的代谢综合症。


鱼腥草绿色高产栽培及多采多收技术
《湖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当阳市是湖北省鱼腥草主产区,全市鱼腥草面积约2 000 hm~2,通过鱼腥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一季多采多收技术,使鱼腥草1个生长期内的芽、叶、茎和根都达到高产优质并完全采收销售,充分发挥鱼腥草全株、全季节产品价值。


基于改进Res Net50模型的大宗淡水鱼种类识别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传统鱼类识别方法存在特征提取复杂、算法可移植性差等不足,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ResNet50模型的淡水鱼种类识别方法。研究以鳙鱼、鳊鱼、鲤鱼、鲫鱼、草鱼、白鲢6种大宗淡水鱼为对象,通过搭建淡水鱼图像采集系统获取具有单一背景的淡水鱼图像,同时通过互联网搜索具有干扰背景的淡水鱼图像,共同构建淡水鱼图像数据集;再对淡水鱼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增加样本多样性;构建改进ResNet50模型,增加全连接层Fc1以及Dropout,引入迁移学习机制训练模型,同时选择CELU作为激活函数提高神经网络表达能力,通过Adam优化算法更新梯度,并嵌入余弦退火方法衰减学习率。为验证改进ResNet50模型的准确率等性能,对6种淡水鱼进行种类识别,结果表明:在单次验证方法下,选用包含单一背景图像和干扰背景图像构成的淡水鱼图像数据集训练模型,识别准确率为96.94%,比经典模型提高1.22%,单张淡水鱼图像样本的平均检测时间为0.234 5 s;在四折交叉验证下,选用具有单一背景的图像数据集,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为100%,选用包含单一背景图像和干扰背景图像的淡水鱼图像数据集,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为96.20%,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性能和鲁棒性。针对混淆矩阵的可视化结果表明:改进的ResNet50模型具有通用的结构和训练方式,对不同背景下的淡水鱼进行种类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为淡水鱼种类识别提供技术借鉴。
关键词: 图像识别 水产养殖 淡水鱼 种类识别 深度学习 改进ResNet50模型 超参数优化 可视化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意义与建设研究
《商讯 》 2021
摘要:财务助理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因此,文章对建立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背景及意义进行了探究,进而从科研财务助理人员流动较大、科学考评机制无效以及对科研财务助理的理解不够透彻三方面阐释了当前农业科研单位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旨在探究如何有效建立相关制度。


不同处理对蛭石栽培的微型薯疮痂病防控效果及其微生态效应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6个不同处理对蛭石栽培的微型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并采用16S核糖体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蛭石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棉隆+青霉菌34107处理对疮痂病防效最好(93.43%),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中生菌素处理(65.10%);而且商品薯的数量和经济效益也最高,分别达到348.3万个/hm2和35.70万元/hm2。蛭石中细菌相对丰度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最高,但不同处理之间丰度差异较大。除青霉菌34107处理外,其余处理细菌多样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棉隆+青霉菌34107处理较中生菌素处理高,且显著高于棉隆处理(P<0.05)。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总共185个属的丰度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中92个属(49.7%)为5个处理共有。棉隆和青霉菌34107处理发生显著变化属的数量最多(112个),而棉隆+青霉菌34107处理最少,仅30个属上调。在青霉菌34107和棉隆+青霉菌34107处理中,有益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数量显著增加,说明青霉菌34107处理,尤其是与棉隆协同使用,能有效促进蛭石中有益菌繁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蛭石中链霉菌丰度与55个属细菌呈显著正相关(P<0.05,r>0.6),包括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Solirubrobacter、包层不黏柄菌(Asticcacaulis)等,而与Dyadobacter、Pedobacter、Paenarthrobacter等8个属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r<-0.6)。研究结果表明,以棉隆消毒联合青霉菌34107处理对微型薯疮痂病防效最好,同时促进了蛭石中细菌多样性和有益菌的增殖。此外,还发现链霉菌的数量与土壤多种细菌密切相关。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棉隆 土壤消毒 青霉菌 微生物多样性 16S核糖体高通量测序


基于mtDNA和cpDNA序列的甘薯栽培种及近缘野生种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序列和叶绿体DNA(Chloroplast DNA,cpDNA)mat K序列对甘薯Ipomoea batatas栽培种及近缘野生种进行分子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为甘薯栽培种和近缘野生种的种质鉴定、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甘薯栽培种及8个近缘野生种为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mtDNA序列和cpDNA mat K序列,使用DnaSP 6.0对序列进行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多样性等特征分析,并基于邻接法构建3个甘薯栽培种及8个近缘野生种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5个mtDNA序列和cpDNA mat K序列经测序、比对、拼接后,长度为6 713 bp,GC占比在47.79%~48.31%之间。合并序列的单倍型数量、核苷酸多态性、变异位点数量、单一突变位点数量、简约信息位点数量和插入/缺失位点数量分别为9、0.003 25、69、39、30和111。中性检验显示,合并序列差异不显著(P>0.10),遵循中性进化模型。3个甘薯栽培种及8个近缘野生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000 00~0.005 84之间,平均遗传距离0.003 26,遗传多样性较低;按照亲缘关系被分为2大类,各大类内部亲缘关系较近。【结论】本研究采用的序列可对甘薯栽培种和近缘野生种进行准确的鉴定区分,为甘薯近缘野生种的进化和利用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 甘薯 线粒体DNA matK序列 系统发育 遗传多样性


胚胎干细胞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是一类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ESCs广泛应用于转基因动物生产、人类疾病模型构建、濒危物种保护、人体器官移植及细胞分化等方面的研究。ESCs结合基因编辑技术生产大型动物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动物育种方面不仅改善了动物生产特性和抗病能力,还可生产出具有更高价值和更高品质的产品,展现出良好的社会价值和应用前景。本研究对ESCs的研究现状、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及前景作简要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