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电子束辐照处理对鮰鱼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肉类研究 2021

摘要:以新鲜鮰鱼为原料,利用电子束辐照(0、1、3、5 kGy)结合真空包装于4℃条件下冷藏,通过测定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质构、色度、持水性、感官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鮰鱼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电子束辐照处理的鮰鱼贮藏期显著延长,未辐照冷藏时间为6 d,1、3、5 kGy辐照组分别为15、25、30 d;在冷藏期间,辐照组菌落总数在冷藏15 d达到6 (lg(CFU/g)),TVB-N含量在冷藏25 d时达到20 mg/100 g,辐照组菌落总数与TVB-N含量的增长速率显著低于未辐照组,且随辐照剂量的增大,增长速率下降,未辐照组的TBARs值明显低于辐照组,辐照加速了脂肪氧化速率,辐照处理对鮰鱼的持水性、质构和色度影响不大。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鮰鱼 品质 灭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新品种KB2326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棉花科学 2021

摘要: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KB2326于202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转Bt基因常规抗虫棉,植株塔形,较高大,茎秆多茸毛,出苗好,不早衰,吐絮集中,赘芽少,品质优(达到"双30"标准),但晚熟,抗病性略差(枯萎病重病田不宜种植)。并针对品种特点提出了该品种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棉花 新品种 KB2326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蒸煮方式对熟制小龙虾尾肉解冻后品质的影响

肉类研究 2021

摘要:采用4种蒸煮方式(以冷水开始煮制(BC)、以沸水开始煮制(BB)、以冷水开始蒸制(SC)和以沸水开始蒸制(SB))对小龙虾进行熟制,然后将熟制小龙虾于-18℃冻藏30 d,再采用2种解冻方式(静水解冻(thawing in still water,ST)和4℃低温解冻(low temperature thawing,LT))进行解冻,研究不同解冻和蒸煮方式对小龙虾肌肉品质的影响。以冷却至室温未经冻藏的熟制小龙虾肉为对照组。测定菌落总数、持水性、水分分布、质构特性、色度、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并通过电子鼻分析和感官评价分析小龙虾肉的感官特性。结果表明:ST组中采用BC和SC蒸煮小龙虾肉的菌落总数最高,分别为4.26、4.43(lg(CFU/g));ST组较LT组更易使小龙虾肉的水分流失,并且以冷水开始蒸煮(BC和SC)的小龙虾肉持水性优于以沸水开始蒸煮(BB和SB)的小龙虾。感官评价与质构分析的结果表明,以沸水开始蒸煮的小龙虾肉感官品质更优。与对照组相比,ST与LT组小龙虾肉亮度值、黄度值(b*)增大,红度值减小,ST组中BC、BB、SC、SB方式蒸煮小龙虾肉的b*分别为32.67、28.87、33.36、27.36,显著高于其他2组;ST组比LT组氧化程度高,且以冷水开始蒸煮的小龙虾肉脂肪氧化程度大于以沸水开始蒸煮的小龙虾。2种解冻方式的小龙虾肉气味差异明显,冷、热水蒸煮对小龙虾的气味影响较大。

关键词: 小龙虾 蒸煮方式 解冻方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团风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概述了湖北省团风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普查概况、普查现状、普查结果,并采集标本,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为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普查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区块链的集装箱散粮质量追溯技术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提出基于区块链的集装箱散粮质量追溯技术,以"北粮南运"散粮集装箱质量追溯业务为基础,面向商流环节与物流环节,应用存识别代码及流式数据采集、处理技术,以散粮集装箱为单元,针对储备状态、封箱状态和物流状态按照统一规则进行编码,结合区块链技术的事务工作量核算、事务信息的发布验证以及存储,最终完成追溯平台区块的核算和发布。

关键词: 北粮南运 集装箱 散粮 区块链 质量追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葛与粉葛淀粉的结构及物化特性比较

现代食品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对比野葛和粉葛两种葛根淀粉成分、物化特性,两种淀粉及其各自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结构特性,结果表明:野葛、粉葛淀粉的脂肪、粗纤维、灰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淀粉、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葛、粉葛淀粉平均粒径分别为26.15μm、8.65μm,野葛、粉葛淀粉晶型均为C型,野葛、粉葛直链淀粉晶型均为V型,野葛、粉葛支链淀粉均属无定型结构;野葛淀粉糊透光率低于粉葛淀粉,而白度却高于粉葛淀粉;野葛淀粉溶解度与吸水膨胀性高于粉葛,两者凝沉稳定性变化趋势相同,差异不明显;野葛To、Tc分别为59.06℃、75.24℃,均低于粉葛的73.24℃、85.64℃,淀粉糊老化处理3 d、7 d后,野葛老化度分别为18.88%、42.00%,显著低于粉葛的63.45%、85.90%;野葛淀粉凝胶回复性为18.45%,显著高于粉葛淀粉的12.73%,而野葛淀粉硬度为10.53 g、粘性为11.20 g、咀嚼性为3.14 g均显著低于粉葛淀粉的12.55g、20.71g和3.79g,两者弹性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总之,野葛与粉葛淀粉结构与物化特性之间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葛根淀粉应用及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葛根淀粉 成分 结构 物化特性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鄂中北地区不同类型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鄂中北地区稻麦周年轮作模式下,播期对不同类型粳稻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以常规早熟中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粳、籼粳杂交早熟中粳和籼粳杂交中熟中粳为材料,在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团山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各类型粳稻生育期均显著缩短,迟熟中粳缩短幅度最大,籼粳杂交早熟中粳缩短幅度最小。各类型粳稻营养生长阶段受温光影响较大,而生殖生长阶段相对稳定;随着播期推迟,各类型粳稻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及其利用率显著降低,日照时数利用率呈减少趋势。同一播期内,籼粳杂交中粳热量利用率高于常规中粳;各类型粳稻产量均以第Ⅰ播期最高,第Ⅴ播期最低,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鄂中北地区粳麦周年轮作模式下,粳稻应首选籼粳杂交中熟中粳和常规迟熟中粳,其次是籼粳杂交早熟中粳。籼粳杂交中熟中粳和常规迟熟中粳的最佳播期为5月9日-5月15日。

关键词: 鄂中北 粳稻 播期 产量 温光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猪瘟防控常态下的后备母猪管理要点

甘肃畜牧兽医 2021

摘要:非洲猪瘟防控新常态下,后备母猪补充、培育、高效安全生产对猪场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从精准选配、科学免疫、安全饲养等方面归纳了技术要点,以实现猪场的高效、安全生产。

关键词: 后备母猪 高效培育 管理 技术要点 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中氨基酸废料添加量的安全阈值研究

农学学报 2021

摘要:氨基酸废料因其价格低廉、富含氨基酸与养分资源等特征,是有机肥的优质添加剂,评估氨基酸废料添加量的安全阈值是研制生物有机肥的重要依据。将氨基酸废料溶解于水,从0到15%共设置7个添加量,喷至有机肥成品,分析不同添加量下有机肥酸碱度、电导率、氯离子含量和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氨基酸废料添加量在3%范围内,pH呈现较为平稳的趋势,当添加量进一步增加,pH则逐渐降低。电导率随着氨基酸废料添加量的升高呈现同步增加的趋势,有机肥中盐分含量逐渐增加,Cl-含量同样是稳步上升,当添加量在10%范围内,Cl-含量均低于3%。当氨基酸废料添加量≤1%时,种子发芽指数可达到75%以上,但添加量增至3%时,种子发芽指数骤降,出现明显的毒害现象。因此,氨基酸废料添加量需控制在3%以内,本研究推荐1%为研制生物有机肥的安全阈值。

关键词: 有机肥 氨基酸废料 氯离子含量 种子发芽指数 阈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二元母猪生产父母代母猪的方法

猪业科学 2021

摘要:三元猪作为母猪使用,其繁殖性能低下,猪场外购二元母猪补充更新猪群,费用高且有很大的疫病传入风险,文章介绍了一种使用二元母猪生产父母代母猪的方法.

关键词: 二元母猪;轮回杂交;父母代母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