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应用生产函数确定网箱养殖赤点石斑鱼最佳放养密度
《中国水产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广东省惠阳县网箱养殖的生产统计数据 ,拟合了赤点石斑鱼的生产函数。该生产函数为不过原点的二次模型 ,其变量包括放养密度、养殖期、鱼种规格、养殖期以及成活率等。该模型的产量生产函数为 :Y =- 0 .0 0 0 4 59D2 +0 .930D - 0 .0 0 0 887D·FS- 0 .0 10 3D·CP+0 .686FS·S +5.4 4 8CP- 169.783,R2=0 .8970。据此求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放养密度与养殖规格、养殖期及上市价格之间的关系公式为 :D =〔0 .930 - 0 .0 0 0 887FS- 0 .0 10 3CP-P苗/ (P鱼 -FC·P料)〕/ 0 .0 0 0 918。同时计算了在目前市场条件下不同养殖期和鱼种规格的组合时的最佳放养密度。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放养密度 网箱养殖 生产函数 经济效益


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的刺激性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0 CSCD
摘要:探究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的刺激性 ,并为其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作者应用新西兰大耳白兔 ,以 4 0 %、2 0 %和 5‰浓度的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进行皮肤急性刺激试验 ,5‰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的皮肤多次刺激性试验 ,1‰的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的兔角膜刺激性试验 ,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表明 ,5‰和 2 0 %海洋碱性蛋白酶单次应用实验皮肤未出现红斑和水肿 ,对皮肤无刺激性。 4 0 %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液对皮肤有中度刺激性。皮肤病理学显示 5‰的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液未见皮肤的慢性刺激反应 ,皮肤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的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液对兔眼亦无刺激性


17α-羟孕酮对离体培养的对虾卵巢组织发育的促进作用
《海洋水产研究 》 2000 CSCD
摘要:报道了用3种不同浓度的17α─羟孕酮体外培养中国对虾卵巢组织的试验结果。结果显示,在对虾卵巢组织培养基中添加2×10-6~2×10-8μg/ml的17α─羟孕酮溶液,对对虾卵巢细胞分生和卵母细胞直径增大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刺激作用,在相同培养时间内,试验组卵母细胞直径比对照组增大30%~50%。随着激素浓度的增加卵原细胞分生和卵母细胞直径增长加快。体外培养的对虾卵母细胞最大直径可达160μm,外层没有形成滤泡细胞包被,继续培养,卵膜破裂,内涵物外露,细胞裂解,无法形成成熟的卵母细胞。


河北黄骅沿海海洋生物体中重金属残留量及评价
《海洋水产研究 》 2000 CSCD
摘要:主要研究了河北省黄鲜沿海海洋生物体内铅、锅和铬等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贝类体内含量高于鱼类及甲壳类,但其含量均低于评价标准。铅具有较明显季节变化。单因子评价结果,其质量分指数均小于1,表明该海域海洋生物受重金属污染不明显。


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研究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中国水产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系统收集东海区历年海洋捕捞产量、捕捞努力量统计资料、主要经济鱼类生物学参数以及渔业资源研究文献报告题录等资料基础上 ,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补充 ,建成了渔业资源研究数据库。利用Basic语言编程实现渔业资源评估、产量预报、回归分析、判别函数分析等数据处理、分析功能。通过Foxpro编程和API接口 ,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和对数据处理功能的调用 ,形成了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研究数据库系统 ,系统提供数据的输入、修改删除、查询检索、分析处理、输出打印等功能。利用该系统 ,可进行渔业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处理 ,为渔业生产、科研提供有关数据信息并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用RAPD方法研究草鱼、柏氏鲤和3个地理种群鲤的亲缘关系
《中国水产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 2 4种随机引物对雅罗鱼亚科 (Leuciscinae)的草鱼、鲤亚科 (Cyprininae)的柏氏鲤和 3个地理种群鲤 (荷包红鲤、黑龙江野鲤和德国镜鲤 )进行RAPD分析 ,构建了这 5种鱼类的基因组指纹图谱。通过对获得的基因组指纹图谱的量化分析 ,利用UPGMA重建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鲤种内 3个地理种群之间的相似性高于鲤和柏氏鲤种间的相似性 ,而草鱼与另 4种鲤亚科鱼类亚科之间的差异明显高于柏氏鲤、黑龙江野鲤、荷包红鲤和德国镜鲤的种间或种内差异。研究结果支持中国东部鱼类具有双重来源性的观点
关键词: RAPD指纹图谱 草鱼 柏氏鲤 荷包红鲤 黑龙江野鲤 德国镜鲤 亲缘关系


钝顶螺旋藻营养生理的研究III.钝顶螺旋藻对磷酸盐的吸收利用
《海洋水产研究 》 2000 CSCD
摘要: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得到的 12种培养基及对照 Zarrouk培养基对钝顶螺旋藻 ( Spirulinaplatensis) S6品系进行培养 ,研究了添加磷酸盐的不同培养基下螺旋藻对磷酸盐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 ,螺旋藻 S6对磷酸盐的净利用量在 0 .2 0~ 0 .86mmol/ L之间 ,且与螺旋藻生长速度呈线性关系 ;磷酸盐为螺旋藻生长利用的主要磷源 ,含量不足会限制螺旋藻的正常生长 ;培养基中的磷酸盐添加量以1.16mmol/ L左右最为适宜 ,既可满足藻体的最佳生长 ,又可降低约 60 %的磷源养殖成本


钝顶螺旋藻营养生理的研究II.钝顶螺旋藻对无机氮的吸收利用
《海洋水产研究 》 2000 CSCD
摘要:利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得到的 12种培养基及对照 Zarrouk培养基对钝顶螺旋藻 ( Spirulinaplatensis) S6品系进行培养 ,研究了在不同培养基下螺旋藻对无机氮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 ,螺旋藻可以同时以 NO3- N和 NH4 - N为氮源。 NO3- N对螺旋藻是最为通用和安全的氮源 ,但添加浓度以11mmol/ L左右最为适宜 ,既可满足藻体的最佳生长需求又可降低养殖成本 ;适宜浓度的 NH4 - N可促进螺旋藻的生长 ,浓度过高则会造成 NH3中毒 ,NH4 - N的添加量以 1.2 7~ 2 .57mmol/ L范围最为适宜。


罗氏沼虾饲料蛋白质最适含量的研究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采用蛋白质梯度法 ,以酪蛋白、糊精、豆油、鱼油、纤维素粉以及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精制饲料为原料 ,设置 1 3 2 8%~ 62 4 5%共 1 0个蛋白质水平。试验用罗氏沼虾 (Macrobrachiumrosenbergii)的初始体重为 1 55g,试验期间水温为 2 8 5~ 31 2℃。以增重率为指标 ,用直线回归方法和抛物线回归方法求得罗氏沼虾饲料蛋白质的最适含量分别为 37 0 2 %和 46 67%。如果综合考虑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等生长和经济指标 ,以直线回归方法求得的 37 0 2 %作为罗氏沼虾饲料蛋白质的最适含量是合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