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6-甲氨基嘌呤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的细胞学机理

海洋水产研究 2000 CSCD

摘要:以 6 0 mg/ L的 6 -甲氨基嘌呤 (简称 6 - DMAP)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时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受精卵的染色体行为以及核相组成 ,对照三倍体率和孵化率 ,探讨了不同减数分裂期 6 - DMAP处理对染色体倍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处理 5~ 15min可见 3种类型图像 ,第 1种图像可见第一极体和一个雌性及雄性原核 ;第 2种图像可见第一极体和两个雌性原核及一个雄性原核 ;第 3种图像可见两个雌性原核和一个雄性原核 ,随着处理时间延长雌雄原核逐渐形成泡状结构。 6 - DMAP抑制第二极体产生的三倍体主要来源于发育至第 2次减数分裂中期的受精卵 ,使一个双倍性的雌性原核与一个雄性原核结合形成三倍体 ;受精卵在第 2次减数分裂的后期时接受处理 ,可使部分受精卵的两个雌性原核和一个雄性原核在融合和分离过程中发生异常。实验证明 ,6 - DMAP有效抑制了栉孔扇贝受精卵的染色体分离和原核移动 ,并可造成染色质分散 ,从而使极体排放受阻诱导出三倍体

关键词: 栉孔扇贝 三倍体 6-DMAP 细胞学 核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贫血病毒荷兰弱毒株基因序列比较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CA5、CA6和CA7、CA8两对引物对鸡贫血病毒荷兰弱毒株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 1 .5kb和 0 .8kb的DNA片段分别克隆到pUC1 1 9、pBluescript(SK +)载体质粒中 ,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通过与 2 6P4毒株进行核苷酸序列比较发现二者有 32个核苷酸的差异。荷兰和 2 6P4两毒株间VP1蛋白质同源率为 97% ,没有发生特异性变化 ;VP3蛋白质同源率为 95 % ,在 1~ 30个氨基酸之间发生了特异性变化 ,我们推测这些变化可能是 2 6P4致弱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鸡贫血病毒 荷兰弱毒株 比较

抗菌肽的研究及其在水产上的应用前景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菌肽 (anti microbialpeptides)是具有抗菌活性的一类短肽 ,广泛存在于生物界。这种内源性的抗菌肽经诱导而合成 ,在机体抵抗病原的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更被认为是缺乏特异性免疫功能生物的重要防御成分。作者介绍了抗菌肽 4种类型的结构特点及作用机制 ,并介绍了水生动物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特别是鱼、虾类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及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抗菌肽 水产养殖 杀菌肽 防御素 蛙皮素 降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水产品及饲料中硒的方法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AFS-2201型双道原子荧光光谱仪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水产品及饲料中微量元素硒的方法进行研究。采用改进的 HNO_3- HCIO_4湿式消解法消解样品,并对各种最佳分析条件进行探讨和验证。方法的检出限为 0. 4 ng/ml,线性范围为 0~ 400 ng/ml,回收率为 88. 4%~ 98. 5%。用标准物质对照,其测定数据完全在标准值范围内。该方法具较多优点,适于各种含硒样品的测定。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 食品 水产品 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传播途径的调查

海洋水产研究 2000 CSCD

摘要:为探讨人工养殖条件下池塘中对虾是如何感染暴发性流行病 ,作者通过对人工养殖对虾暴发白斑综合症的池塘进行生物调查和取样 ,经 PCR检测 ,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发现 :在暴发白斑病的池塘中 ,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以及池中的脊尾白虾均可检测到阳性 ,阳性率大小与发病的程度有关 ;蟹类未检测到阳性个体 ;鱼类和底栖的沙蚕亦未检测到阳性 ;浮游动物的糠虾类未检测到阳性 ;桡足类检测为阳性 ,说明桡足类是对虾白斑病毒中间宿主之一 ,由携带病毒的桡足类水平传播给对虾等以此为饵的甲壳类动物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传播途径 PCR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氢化物发性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和饲为中的铅

分析化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AFS-2201型双道原子荧光光谱仪进行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和饲料中铅的研究.方法中彩高氢酸做介质,并对各种最佳分析条件进行了探讨和验证.方法的检出限为0.3RG/L,线性范围为1.00~500RG/L,回收率为87%~98%.用标准物质进行对照,其测定值均在给定的标准值范围之内.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好,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所用试剂无毒性,豕仪器性能稳定,

关键词: 原子荧光法 食品 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黄、渤海沿岸地理群的RAPD分析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随机扩增多态 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简称RAPD)技 术,对中国对虾的黄、渤海地理群的32个个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使用OPI系列 的20个 10 bp的寡核苷酸随机引物,对每个个体的基因组 DNA进行扩增,结果为:17 个引物获得了谱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产物,扩增片段的分子量在 2 000~200 bp之间, 共检测 10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 39个,占 36. 8 %;平均遗传距离为 0. 0941+ 0. 020 6,有 67个标记(占 63. 2%)在整个群体的 32个个体间表现稳定的一致性。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黄海、渤海种群 RAPD技术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和饲料中的铅

分析化学 2000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AFS-2201型双道原子荧光光谱仪进行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和饲料中铅的研究。方法中采用高氯酸做介质,并对各种最佳分析条件进行了探讨和验证。方法的检出限为0.3μg/L,线性范围为1.00~500μg/L,回收率为87%~98%。用标准物质进行对照,其测定值均在给定的标准值范围之内。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好,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所用试剂无毒性,且仪器性能稳定,价格低廉,便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 食品 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栉孔扇贝对环境变化适应性研究-温度对存活、呼吸、摄食及消化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取体长分别为 3和 5 cm 栉孔扇贝(Chlymys farreri)置室内水泥池流水暂养 1周后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栉孔扇贝 96 h的半致死温度为 27~28℃,导致其耗氧率突然升高和滤水率急剧下降的温度为 26℃,体内淀粉酶活性下降的温度为27℃。因此确定,栉孔扇贝的适宜极限高温为27℃。在水温27℃持续96 h后,扇贝呼吸量迅速增大,随后减弱,摄食和消化能力逐渐降低;在 27℃持续 5 d,死亡率为 50%, 7 d时全部死亡;在相同温度下,个体小的较个体大的耐高温程度要强一些。

关键词: 栉孔扇贝 温度 死亡率 耗氧率 滤水率 淀粉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州湾金城海湾扇贝养殖海区防牡蛎附着的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0 CSCD

摘要:1999年 6~ 8月 ,在莱州湾莱州市金城镇海湾扇贝养殖区 ,研究了牡蛎幼虫对海湾扇贝的附着规律。在养殖海区 ,离岸 150 0 m以外纵向设立了 3个定点站 ,近岸 150 0 m海区作为一个观察点。结果表明 ,牡蛎主要为长牡蛎和褶牡蛎 ,6月下旬水温达到 2 2~ 2 3℃时 ,海水中出现牡蛎幼虫密度最高峰期 (950个 / m3 ) ,主要为长牡蛎 ;8月中旬水温降到 2 7~ 2 6℃时出现次高峰 (370个 / m3 ) ,主要为褶牡蛎。水温是监视牡蛎幼虫密度变动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海湾扇贝 牡蛎附着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