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鱼生长激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水平的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鲤和鲑生长激素cDNA的 5’端和 3’端进行定向改造。将改造后的5种基因分别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质粒 pBV2 2 0进行原核表达 ,以研究鱼生长激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表明 :(1)核糖核蛋白体结合位点 (SD)与起始密码子AUG之间的距离对鱼生长激素的表达水平有影响 ;(2 )鲑生长激素基因的终止密码子UAG可能不会有效终止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翻译的进行而造成部分通读 ,加入大肠杆菌强终止码UAA可避免通读和产生超长蛋白 ;(3)对鲤和鲑生长激素cDNA的 5’端和 3’端进行相同的修饰 ,但两者生长激素的表达量却有很大差异 ,说明基因的密码子偏性对表达水平有影响 ;(4 )提高 5’端RNA二级结构自由能和密码子的适配指数有利于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
关键词: 鱼生长激素 基因改造 表达水平 大肠杆菌 RNA二级结构


碳酸盐碱度、pH对中国对虾幼虾的致毒效应
《中国水产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结果表明 ,pH为 8.6、9.0、9.3和 9.5时 ,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幼虾 2 4h半致死碱度(LC50 )分别为 2 2 .0 0、11.66、6.57和 3.2 8mmol/L ;随着碱度、pH的升高 ,中国对虾幼虾的存活率下降。碱度和 pH对幼虾的致毒效应具综合作用 ,pH 8.6~ 9.0时 ,HCO3- 、CO32 - 共同影响幼虾的存活率 ;pH 9.0~9.5时 ,OH- 协同CO32 - 影响幼虾的成活 ;pH 9.5以上时 ,OH- 逐渐成为影响幼虾成活的主要因子


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亚慢性毒理学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0 CSCD
摘要:应用大鼠经口、经皮肤亚慢性毒性试验 ,对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毒理学进行研究。 12 0只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 6组 :对照组 ,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 1.2 g/ kg(经口 ) ,1.2 g/ kg、0 .135g/ kg、0 .0 15g/ kg(经皮 )和 1.2 g/ kg(经皮追踪组 ) ,用药周期 90 d,追踪组增加 2 8d观察。记录和检测大鼠的一般状况和体质量增长、脏器系数、血常规、凝血时间、肝肾功、部分血液生化和离子浓度及病理检查。结果表明 ,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各组 (经皮、经口 )大鼠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异常 ( P均 >0 .0 5) ,提示大鼠能耐受长期给予 1.2 g/ kg(经皮、经口 )的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
关键词: 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 亚慢性毒理学 Wistar大鼠


银鲈胚胎和仔鱼的发育
《中国水产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银鲈 (Bidyanusbidyanus)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进行了观察 ,详细描述了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和所需时间。受精卵充分吸水后呈圆形 ,为浮性卵 ,在 2 3~ 2 5℃时 ,孵化时间约为 32h。仔鱼出膜后第 3天卵黄囊消失 ,第 5天开始摄食 ,到第 7天基本发育完善


莱州湾黄河口近岸幼鱼食物结构与饵料重叠
《海洋水产研究 》 2000 CSCD
摘要:莱州湾黄河口区幼鱼可分为浮游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混合食性和游泳动物食性4个类群。主要饵料生物为浮游动物、长尾类和仔幼鱼。浮游动物食性和游泳动物食性类群饵料重叠最严重,重叠系数在0.9以上。底栖动物食性类群由于饵料有一定的偏离,重叠系数在0.56~0.72之间。小黄鱼、虎鱼类等幼鱼由于都以摄食长尾类和仔幼鱼为主,重叠系数在0.8以上。幼鱼的营养级在2.1~3.2之间,平均比渤海成鱼营养级低0.43。这是由于有些幼鱼虽已完成食性转换,但随着体长增长,高营养级饵料的比例会逐渐增加,而有些幼鱼还没有完成食性转换。


海水鱼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营养研究概况
《海洋水产研究 》 2000 CSCD
摘要:就近年来国外有关海水鱼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性的研究、海水鱼类对 n- 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需求量的研究、不同脂型脂肪酸的利用效果、必需脂肪酸的转化途径研究以及仔稚鱼胚胎和发育过程中的脂类代谢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4种海鞘排泄的初步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0 CSCD
摘要:在实验室内对柄海鞘、玻璃海鞘、中国瘤海鞘和史氏菊海鞘的排氨率进行了研究 ,同时探讨了温度和体重与排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温度和体重对海鞘的排氨率有显著的影响。柄海鞘和玻璃海鞘的排氨率与温度呈倒钟形曲线变化趋势 ,排氨率的最高峰分别出现在 2 3℃和 18℃。柄海鞘和中国瘤海鞘的单位个体排氨率与体重的关系呈幂函数变化趋势 ,2 3℃时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QN=52 .6 7W0 .667(R2 =0 .980 7) ;QN=17.6 7W0 .618(R2 =0 .94 4 4)。同时 ,研究了温度、干重与氧氮比的关系
关键词: 柄海鞘 玻璃海鞘 中国瘤海鞘 史氏菊海鞘 排氨率 氧氮比


夏季鄂霍茨克海公海区狭鳕渔场环境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 》 2000 CSCD
摘要:根据鄂霍茨克公海区狭鳕资源声学评估调查资料 ,研究了狭鳕分布状况及渔场环境特征 ,并分析了狭鳕行动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结果表明 ,8月公海区狭鳕密集群位于 5 5°N以北、水深小于 5 0 0m的海域 ,其主要分布水层在 15 0~ 30 0m之间 ;调查期间狭鳕只为索饵群体 ,主要摄食太平洋磷虾 ,狭鳕密集区一般也为太平洋磷虾高密度分布区 ;8月公海区水温跃层大致在 0~ 5 0m之间 ,强度为 0 .2 5℃·m-1左右 ;冷水团位于 5 0~ 15 0m之间 ;由于温跃层的屏障作用和饵料因素的影响 ,狭鳕主要分布于冷水团以下的水层 .40 0m以下的水层狭鳕分布稀少 ,部分原因是溶解氧含量过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