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莱州湾近岸海域有机污染物种类分析
《海洋水产研究 》 2000 CSCD
摘要:1998年 4月、10月两次对莱州湾内小清河、虞河、潍河入海口及近海水域进行了有机污染物色 -质联机定性分析 ,共检出有机污染物 16类 10 6种 ,其中优先控制污染物 9种 ,在这些优先控制污染物中以酚类物质较多 ,结果表明莱州湾有机污染仍十分严重


鳜塘水体生态因子的计算机模式识别法应用
《水产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研究鳜塘水体中溶氧量与九项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 ,不同塘或不同时期其生态因子差异较大。在高维空间中 ,高、低溶氧量两类样品点聚集在不同的区域 ,周界清晰、分类十分成功 ,表明池塘水体溶氧量与水中多项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规律性。用模式识别优化技术求得维持稳定的高溶氧状态的 9项生态指标值 ,优化生态因子的溶氧预报值大于 8.4mg/L。水体溶氧量与其它九项因子成多元的二次函数关系 ,其模型复相关系数R =0 .97。对测量点溶氧量的回代准确率为 93.9%。


乳山湾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 2000 CSCD
摘要:研究了 1995年乳山湾 6~ 9月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有着密切关系 ,无机营养盐与浮游植物数量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无机氮和无机磷与浮游植物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7和 -0 80 .而溶解氧和叶绿素 a与浮游植物呈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2和 0 85 .由N/P分析 ,除 8月下旬外 ,其它月份无机氮对于浮游植物的繁殖生长均显得相对紧缺 .


DIG标记罗非鱼DNA指纹图谱研究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0 CSCD
摘要:运用 Hae / 33.6、Hae / 33.15、Hinf / 33.6、Hinf / 33.154种限制酶 /探针组合对奥利亚罗非鱼、美国尼罗罗非鱼、沙市尼罗罗非鱼三种群体罗非鱼进行非放射性 DNA指纹图谱研究 ,结果表明在三种罗非鱼群体中 4种限制酶 /探针组合都能产生具有种属特异性和个体特异性的 DNA指纹图谱 .Hae / 33.6、Hae / 33.15组合中奥利亚罗非鱼特有的强阳性杂交图带可作为鉴别奥利亚罗非鱼的分子遗传标记 .4种限制酶 /探针组合在奥利亚罗非鱼、沙市尼罗罗非鱼、美国尼罗罗非鱼检出的个体平均图带数分别为 8.72 6、8.0 86和 6 .975.4种限制酶 /探针组合在奥利亚罗非鱼、沙市尼罗罗非鱼、美国尼罗罗非鱼检出的多态性位点比例分别为 6 2 .95%、96 .31%和85.2 6 % .


莱州湾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0 CSCD
摘要:根据 1998年莱州湾浮游植物调查和 1960年、1982年、1992年的调查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 ,报道了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年间变化规律。调查资料显示 ,莱州湾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 2门 31属 80种 ,其中硅藻门占绝对优势有 2 7属 70种 ,其次是甲藻门有 4属 10种。从 1960年到 1998年 ,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种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其中 1998年种数仅有 2 0属 5种。从数量分布来看 ,1982年较 196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平均个体数量为 12 70 .2万个 / m3,之后则逐年下降 ,到 1998年仅为 1982年的 4 .3%。与此同时 ,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丰度系数、均匀指数以及种群的相似系数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优势种类的优势愈来愈明显 ,种群结构趋于简单化


鱼池中不同生物体表面水生细菌区系分布的初步研究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场鱼池中的细菌数量、组成、种类进行定期采样测定 ,结果表明 :鱼池中水体好氧异养细菌波动区域为 (0 2 6~ 9 2 0 )× 10 5CFU/mL ,在各种鱼类体表上异养细菌的波动区域 ,鲢体表粘液上为 (0 0 2~ 1 70 )× 10 4CFU/cm2 ,鳙体表粘液上为 (0 15~ 9 40 )× 10 3CFU/cm2 ,鲤体表粘液上为 (0 45~ 6 70 )×10 3CFU/cm2 ,罗非鱼体表粘液上为 (0 0 2~ 1 0 0 )× 10 4 CFU/cm2 ,鲫体表粘液上为 (0 0 1~1 30 )× 10 4 CFU/cm2 ,大型浮游生物上异养细菌波动区域在 (0 53~ 9 90 )× 10 4 CFU/L ,小型浮游生物上异养细菌波动区域在 (0 13~ 6 10 )× 10 4 CFU/L。同时经统计分析表明鱼池中各生物体表面分布的细菌种类及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优势菌分离纯化 ,共鉴定得到 7个属的优势菌属 ,其中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微球菌属为池塘中最主要的优势菌


产低温碱性蛋白酶黄海黄杆菌YS-9412-130高产菌株的选育
《海洋水产研究 》 2000 CSCD
摘要:以黄海黄杆菌 YS- 94 12 - 130菌株为出发株 ,经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紫外线 ( UV)与微波( MI)复合诱变和自然选育 ,获得 1株产低温碱性蛋白酶高产稳定的突变株 YS- 94 12 - 130 - SW1- 10 4 ,其产低温碱性蛋白酶为出发株的 16倍。在摇瓶发酵培养条件下 ,酶活力达 2 32 0 U/ ml( 2 0℃测定 ) ,该诱变株具有 Refr、Strr、Ampr和 Met-、Lys-标记。突变株与出发菌株在细胞形态上比较 ,结果表明二者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低温碱性蛋白酶 黄海黄杆菌YS-9412-130 诱变选育


鱼糜回收技术及其设备的开发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 2000 CSCD
摘要:对鱼糜生产排放废水中鱼糜回收的技术工艺设备和回收鱼糜的再利用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废水中固形物含量 1.2 %~ 1.8% ;其中鱼糜含量 0 .6 %~ 1.2 % (鱼糜按水分 80 %计 ) ;(2 ) p H值为 5.2~ 5.4时 ,鱼糜回收率最高 ,在 95%以上 ;(3)鲜度差的原料 ,鱼糜回收量大 ;(4 )添加 0 .0 4 % Ca Cl2 对回收鱼糜的脱水有显著效果 ;(5)利用高位连续释放的方法回收鱼糜 ,有利于鱼糜的连续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