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的急性毒性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2000 CSCD

摘要:应用酶工程技术 ,得到在室温下有较高酶活力的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为对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进行安全性评价 ,作者应用小鼠和大鼠急性毒性试验及最大耐受量 ( MTD)测定 ,观察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对小鼠 1次口服后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和大鼠完整皮肤短期内接触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所产生的毒性反应。结果表明 ,小鼠 1次口服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的 MTD>2 0 g/kg为实际无毒物 ,其中毒的靶器官是肝脏 ,未见大鼠经皮的急性毒性反应。

关键词: 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 小鼠 大鼠 急性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黄骅沿海海洋生物本中重金属残留量及评价

海洋水产研究 2000 CSCD

摘要:主要研究了河北省黄骅沿海海洋生物体内铅、匐和铬等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贝类体内含量高于钎类及早壳类,但其含量均低于评价标准,铅具有较明显季节变化.单因子评价结果,美质量分的指数均小于1,表明该海域海洋生物受重金属污染水明显.

关键词: 海洋生物 重金属残留 海洋污染 污染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栉孔扇贝三倍体与二倍体的排泄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温度变化、个体大小和昼夜变化等 3个角度研究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i)三倍体与二倍体的排泄率。结果表明 ,栉孔扇贝三倍体与二倍体的排泄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不同壳宽排泄率 (N)与温度 (t)的关系为 :N =7.2 0 33e0 .12 15t,R2 =0 .84 4 1(三倍体s组 ,壳宽约 3.2cm) ;N =8.8153e0 .10 3 1t,R2 =0 .9863(三倍体b组 ,壳宽约 4 .3cm ) ;N =6.4 2 66e0 .132 3t,R2 =0 .870 5(二倍体s组 ,壳宽约 3.0cm) ;N =7.80 55e0 .10 79t,R2 =0 .9139(二倍体b组 ,壳宽约 4 .4cm)。栉孔扇贝三倍体与二倍体的排泄率均随个体的增大而减小 ,并表现为昼高夜低 ,昼夜差异明显 (P <0 .0 5)。t检验结果 ,三倍体与二倍体栉孔扇贝的排泄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关键词: 栉孔扇贝 三倍体 二倍体 排泄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铬盐对鲤生长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 0 .5mg/kg铬盐饲料饲喂 1龄鲤 6 5d和 3月龄鲤 30d ,相对生长率分别提高 13.79%和 2 0 .6 9% ,饲料转化率提高 2 1.83%和 2 6 .0 %。表明铬盐有促进鱼类生长作用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的效应 ,而铬盐对鱼体营养成分的作用不明显。但铬盐对高血糖症鱼的作用是低剂量铬 (2 .5μg/kg体重 )使血糖明显下降 ,高剂量 (6 0 μg/kg体重 )则使血糖明显升高 ;铬盐含量 0 .5mg/kg饲料使高血糖症鱼的血糖下降 ,而使正常血糖鱼的血糖升高

关键词: 铬盐 生长率 饲料转化率 血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渔业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

动物学研究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莱州湾是黄渤海渔业生物的主要产卵场、栖息地和渤海多种渔业的传统渔场。不同时期按季节进行的拖网试捕调查结果表明 :莱州湾渔业生物的资源量、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95 9、1982、1992~ 1993和 1998年的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分别为 2 5 8、117、77 5和 8 5kg/h ,渔业资源呈现持续衰退的趋势。80年代以来带鱼、小黄鱼等大型底层鱼类为黄鲫、■鱼等小型中上层鱼类所替代 ,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黄渤海连续进行的大规模的中国对虾种苗放流导致其野生群体的遗传杂合度明显下降。在分析了主要渔业资源衰退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保护栖息地环境和渔业生物多样性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莱州湾 群落结构 遗传多样性 生态多样性 多样性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要养殖鲟鱼的生物学及养殖前景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鲟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 ,现存鲟鱼种数有 2 5~ 2 6种。由于多年的酷渔滥捕和生态环境恶化 ,鲟鱼资源日趋衰退。 1 990年世界鲟鱼产量为 2万t,1 993年下降到 1万t。本文作者综述了鲟鱼类的起源、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 ,分析和讨论了开展鲟鱼养殖应注意的问题及鲟鱼的养殖前景。

关键词: 鲟鱼 生物学 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渤海主要渔业生物资源变动的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 1959年、1982~ 1983年、1992~ 1993年和 1998~ 1999年在渤海进行的周年或分季度底拖网调查数据 ,分析了渤海主要渔业生物种类的资源变化特征。 1959~ 1982年间 ,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经济价值较高的小黄鱼、带鱼和对虾等由黄鲫、鱼、枪乌贼等小型低值种类所替代。 80年代以来 ,年间优势种有一定的变动 ,但小型中上层鱼类鱼、黄鲫、斑等一直是渤海渔业生物优势种类。 1998~ 1999年主要种类的生物量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蓝点马鲛资源有所恢复 ,但这些较大型鱼类的生长受中上层鱼类及经济无脊椎动物生物量锐减的直接影响。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破坏了渤海生态系统的结构 ,使生物群落生产力下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转差

关键词: 渤海 渔业资源 优势种类 资源变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虾养殖池生态环境的人工调控及其特征

黄渤海海洋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人工调控对虾养殖池的水色、透明度、溶解氧和 COD,建立了较稳定的对虾养殖生态体系。其特征为 ,生产力水平高 ,物质循环速度快 ,各项水质指标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较快。提出了人工调控虾池生态环境应以维持稳定的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和数量为主要内容 ,同时 ,讨论了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及数量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关键词: 虾池 生态环境 人工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藻类膳食纤维的功能及毒理评价

中国水产科学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马尾藻、江蓠和麒麟菜 3种膳食纤维的常规成分和功能性进行分析 ,并采用小鼠及人体试验 ,对这3种藻类膳食纤维的某些毒理和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这 3种膳食纤维均属于无毒级 ,未发现致突变作用 ,食用安全 ,对便秘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但效果不同 ,以麒麟菜膳食纤维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马尾藻 江蓠 麒麟菜 膳食纤维 毒理 生理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虾养殖池沉积环境中TOC、TP、TN和pH及质量评价模型

水产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5年冬季 ,研究了青岛地区即墨市丰城、王村、城阳区上马、流亭等乡镇的对虾养殖区 80个虾池沉积物中有机碳 (TOC)、总氮 (TN)、总磷 (TP)和pH与池龄的关系。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TOC随年代而积累 ,除即墨丰城泥沙质虾池外 ,与池龄成正线性相关 ,相关系数 (γ)为 0 .742 2~ 0 .8330 (P <0 .0 5 ) ;沉积物中TN亦随年代而积累 ,所有调查区沉积物中TN与池龄成正线性相关 ,相关系数 (γ)为 0 .46 0 3~ 0 .85 74(P <0 .0 5 ) ;沉积物中TP随年代而降低 ,与池龄成负线性相关 ,城阳流亭养殖区的相关系数 (γ)为 0 .42 6 1 (0 .1 >P >0 .0 5 ) ,其它养殖区 (γ)为 0 .495 6~ 0 .90 6 0 (P <0 .0 5 )。沉积物的pH与池龄的关系无规律可循。提出了虾池底质环境质量的评价模型

关键词: 对虾养殖 沉积环境 有机碳 总氮 总磷,质量评价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