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33个小麦品种资源的籽粒品质与面团质构特性
《麦类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拓宽山西优质小麦品种资源,选用分别来自黄淮冬麦区、北方晚熟冬麦区、北方冬麦区的33个优质小麦品种,于2011年9月25日在山西农业大学实验农场种植,收获后,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籽粒品质和面团质构分析。结果表明,三分之二的品种蛋白质达到强筋标准(14%以上);近三分之一的品种湿面筋含量亦达到强筋标准(32%以上),半数品种的湿面筋含量达到中筋标准(28%~32%),仅有4个品种符合弱筋标准(<28%);而面团形成时间和沉降值普遍不足4min和35mL。筛选出适合晋中麦区的专用型强筋饺子小麦品种3个(临优6148,舜麦1718D,黑芒麦),优质专用型面条小品种麦4个(舜麦1718D,黑芒麦,040358,临旱538)。在晋中麦区品质育种中,应重点发展中强筋品种;而在育种手段上,重在攻克面团形成时间和沉降值的限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型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结构和水分特征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秸秆型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结构、水分保蓄与抑制水分蒸发能力的影响,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秸秆型土壤改良剂施用量条件下土壤体积质量、团粒结构、土壤含水率和水分蒸发量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秸秆型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改良土壤,降低土壤体积质量。随着秸秆型土壤改良剂施入土壤时间的延长,土壤大粒级(>5mm、3~5mm、1~3mm)颗粒粒级分数均随施入量增加而逐步增加。田间持水率随着秸秆型土壤改良剂施入量而增加,土壤保水性能明显增强。土壤水分蒸发量随着秸秆型土壤改良剂的增加而减少。秸秆型土壤改良剂施用量为750kg/hm2时,综合经济效益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枣树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ZjGPX)的差异表达及功能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枣树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Zj GPX)的功能,为其在果树抗逆基因工程改良中的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Mill.Hupingzao)结果枝构建的c DNA文库中选取一条与其他植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有较高同源性的序列为研究对象进行序列分析,预测其功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分析目的基因在盐胁迫及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性,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EZR(K)-LNY-Zj GPX,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将Zj GPX转入拟南芥,对转基因及野生拟南芥植株作盐胁迫及干旱胁迫处理,验证其抗逆功能。【结果】Zj GPX编码序列(CDS)长510 bp,编码169个氨基酸。Blast比对发现该基因与多种植物GPX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80%)。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在辣椒枣组培苗中,Zj GPX能够被一定浓度的干旱胁迫和盐胁迫诱导表达,且反应迅速,仅胁迫15 min,其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即出现大幅升高,暗示该基因可能对枣树抗旱性和耐盐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50μg·m L-1 Kan抗性筛选、PCR验证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共获得10株阳性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干旱及盐胁迫处理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种子萌发率均高于野生型拟南芥;成株在胁迫15 d后,野生型拟南芥出现叶片发黄、萎蔫、整株干枯、死亡的迹象,而转Zj GPX拟南芥生长基本正常。表明过表达Zj GPX拟南芥株系具有良好的耐旱性和耐盐性。【结论】Zj GPX在植物的干旱和盐胁迫应答反应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过量表达Zj GPX可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耐旱和耐盐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中间偃麦草渗入系抗白粉病基因PmCH7124的分子定位
《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新种质CH7124由八倍体小偃麦TAI8335与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晋麦33杂交后代衍生而来,在苗期对白粉病菌株E09、E20、E21、E23、E26、Bg1和Bg2表现免疫或高抗,抗病表现与TAI8335及其野生亲本中间偃麦草相似。基因组原位杂交未检测到CH7124含有外源染色体信号。利用CH7124与感病亲本SY95-71和绵阳11的杂交群体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证实,CH7124成株期对E09的抗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 CH7124。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SY95-71/CH7124的F6群体进行SSR标记扫描,发现抗性基因Pm CH7124与5对SSR标记连锁,与两翼邻近标记Xgwm501和Xbarc10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7 c M和4.5 c M。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和双端体材料,将Pm CH7124及其连锁标记定位在小麦2B染色体长臂上。通过分析2BL上其他抗白粉病基因的抗谱、抗性来源、物理图谱位置以及连锁标记在Pm CH7124作图群体中的多态性,认为Pm CH7124不同于2BL上已知的抗白粉病基因Pm6、Pm33、Pm JM22、Ml Zec1、Ml AB10和Ml LX99。
关键词: 小麦–中间偃麦草渗入系 白粉病抗性 GISH SSR标记 连锁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Si-SP1小穗突变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EMS(Ethyl methylsulfonate,甲基磺酸乙酯)诱变豫谷1号获得一个遗传稳定的谷子小穗突变体si-sp1,该突变体突出表现为穗部变小,同时伴随有株高降低、单码小花数减少和根系变小等表现型变异。与野生型豫谷1号相比,突变体的穗长和株高分别降低了37.8%和9.0%,单穗粒重和单码小花数分别降低了40.3%和31.7%,但千粒重增加了20.2%。遗传分析表明,si-sp1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以si-sp1为母本、辽谷1号为父本构建的F2定位群体的隐性单株,将突变基因定位在8号染色体上CAAS8003与SSR1038间约11.02 M的距离内,为下一步精细定位并分离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优质大果草莓新品种——‘晋硕’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硕’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从‘春星’实生苗中选育出的鲜食草莓新品种。果实圆锥形,果个均匀,大果率高,畸形果少,一级序果单果质量32.2 g,最大单果质量44.3 g,株产243.7 g;外观整齐、漂亮,果面深红色,光泽强;果肉细脆、橙红色,髓心小,浅红色,外有白圈,空洞小或无空洞,硬度较大;香气浓,风味酸甜,品质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6%,总糖7.20%,总酸0.95%,糖酸比7.57∶1。该品种植株生长健壮,繁殖系数高;丰产性好;抗病虫能力强;综合性状优良、稳定,通过区试适宜在山西草莓栽植区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聚丙烯酰胺浸种对谷子种子萌发及幼苗期抗旱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聚丙烯酰胺(PAM)浸种对谷子抗旱萌发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聚丙烯酰胺(PAM)浸种晋谷21种子,用18%的PEG 6000溶液模拟土壤干旱,研究了不同浓度的PAM溶液(0.1%、0.5%、1.0%、5.0%、7.0%、10.0%)浸种对干旱胁迫下谷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中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的谷子发芽能力显著低于正常水分条件,幼苗中SOD、POD、CAT的活性、Pro、O2-以及MDA的含量均增加,但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1.0%~7.0%的PAM溶液浸种可明显促进干旱胁迫下谷子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效提高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统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减少O2-和MDA的积累。综合分析,筛选出用于谷子浸种的最佳PAM浓度为5.0%。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聚丙烯酰胺浸种可缓解干旱胁迫对谷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造成的伤害,增强谷子的抗旱性,这为PAM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ryIAc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的遗传规律及对抗虫性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和后代植株(株系)中的遗传规律及其对转化植株抗虫性的影响。以花粉介导法将cryIAc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和‘昌7-2’,对转化植株及其后代株系进行分子检测和田间抗虫鉴定。结果表明:(1)转化‘郑58’和‘昌7-2’,T1代分别获得转基因植株24和41个,转化率高达20%以上;(2)转基因T2代、杂交F2代及回交1代(B1)的分子检测结果证明,外源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3∶1、3∶1和1∶1的遗传分离规律;(3)连续多带的分子检测结果还表明,外源基因可稳定遗传并有效表达,表达水平在9.8-14.3 ng/g叶片鲜重之间;(4)抗虫鉴定结果显示,在阴性对照全部感虫情形下,转基因纯合株系仍表现出较高抗虫活性;(5)此外,回交试验结果还证明外源基因通过杂交可传递给下一代;(6)最终经筛选得到SZ003、SZ005、SC001、SC004和SC007五个高抗虫转基因株系。结果表明,花粉介导法是一种高效、快捷的转化方法,cryIAc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植株后赋予和提高了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