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玉露香梨’僵芽发生与内源激素和碳氮营养的关系

园艺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部分梨园中‘玉露香梨’出现的僵芽现象,以河北魏县发生僵芽的‘玉露香梨’短枝顶芽为试验材料,以与该梨园相邻的,以及山西太谷地区的正常梨园中的‘玉露香梨’短枝顶芽为对照,采用石蜡切片法、间接酶联免疫测定法、蒽酮比色法和凯氏定氮法,分析僵芽的发生时间和短枝顶芽在花芽形态分化期间的内源激素、碳氮营养含量变化及其与僵芽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僵芽发生始于7月上中旬花萼分化期;僵芽内IAA含量在7月初—7月中上旬显著高于正常芽,ABA含量在6月中旬—8月上中旬显著低于正常芽,GA3含量在整个花芽形态分化期内显著高于正常芽,ZR含量在6月初显著高于正常芽,ZR/GA3、ABA/GA3、ABA/ZR显著低于正常芽;僵芽梨园(魏县)新梢年生长量极显著大于正常梨园,生长天数长于正常梨园,其芽内可溶性糖、淀粉等营养物质和碳氮比显著低于正常梨园。僵芽梨园(魏县)枝条旺长,芽内高含量的IAA和GA3,低含量的ABA和碳水化合物,阻断了花芽正常分化,导致僵芽的发生。

关键词: 花芽分化 僵芽 内源激素 碳氮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花粉管伸长的时空进程

玉米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花丝为材料,采用苯胺蓝染色法检测授粉后玉米花粉管的伸长进程。授粉0.5 h后开始每隔1 h对花丝取样,直至48 h;所取花丝经固定、软化和苯胺蓝染色后压片,在倒置荧光显微镜紫外光滤片下观测花粉管伸长情况。结果表明,花粉在授粉后0.5 h就开始萌发,随后花粉管开始伸长并逐渐加速,3 h后以较高速度0.8~0.9 cm/h伸长,维持17 h后速度开始下降,22 h后大部分进入子房,整个过程中花粉管的平均伸长速度为0.68 cm/h。玉米花粉离体自然条件下的生命时间为5 h,此后开始分解。在玉米花粉介导转基因时需对离体的花粉与外源基因进行处理,这个过程消耗花粉部分内容物和能量,且影响花粉的活力,是玉米花粉介导法转化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玉米 花粉管 荧光检测 移动进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春玉米地表覆盖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山西晋中旱塬进行了6年定点定位田间春玉米试验,研究了旱地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模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耕作处理对春玉米吸氮量有显著影响,地表覆盖处理春玉米吸氮量均显著高于无覆盖处理,比无覆盖处理增加10.04%~26.29%;种植春玉米6a后,无覆盖(CK)、渗水地膜覆盖(S)、渗水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SJ)、普通地膜覆盖(P)、普通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PJ)和秸秆覆盖(J)处理中0—300cm土层硝态氮储量依次为818.32,555.42,450.25,421.49,511.49,399.96kg/hm2,CK处理NO3--N主要分布于60-220cm土层,S、SJ、P、PJ和J处理NO3--N主要分布于160—300cm土层;不同降水年型,地表覆盖均能降低氮素在土壤中的累积,但其累积深度有所不同;干旱年份,地表覆盖处理增加0—1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的累积,有效降低深层土壤硝态氮的累积;丰水年,地表覆盖处理增加了深层土壤中的硝态氮累积,甚至部分肥料氮已被淋洗到玉米根区以外。因此,应采取合理的覆盖耕作措施减少土壤剖面中NO3--N的累积量。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 残留硝态氮 旱地 春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播谷子品种(系)生态适应性鉴定及主成分分析

作物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18份春播谷子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及其生育期,分析春播谷子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茎秆重、穗粒重及单穗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千粒重和出谷率的变异系数较小;穗长和穗柄长、单穗重、穗粒重及产量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单穗重和穗粒重间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对7个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2.10%,单穗重和穗粒重可作为评价谷子品种的首选性状,其次为株高和穗柄长最后是千粒重因子。

关键词: 谷子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方式对褐土钾素平衡与钾库容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春玉米为主的山西省进行定位试验,探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大田作物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方法】春玉米长期定位试验于1992~2011年在典型褐土上进行。试验设秸秆不还田(CK)、秸秆覆盖还田(SM)、秸秆粉碎后还田(SC)、过腹还田(CM)四种方式。秸秆还田量为6 t/hm2,过腹产生的湿牛粪施用量为45t/hm2。每年玉米收获期采取植物样品,用于玉米植株茎叶和籽粒钾素含量的测定;采集0—20 cm土壤样品,用于土壤各分级形态钾的测定。2011年分析测定了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和80—100 cm土层速效钾、缓效钾及全钾含量。【结果】1)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增产显著,玉米增产幅度为11.58%~20.91%。处理之间增产幅度表现为CM>SM>SC>CK。2)秸秆还田处理较不还田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耕层土壤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及全钾的含量。矿物钾在全钾中的比例降低。3)与定位开始相比,连续10年秸秆还田土壤的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不还田对照则逐渐下降。4)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各处理作物吸钾量明显高于施钾量,致使土壤钾素逐渐耗竭,土壤供钾能力降低;SM、SC、CM处理的钾素表观平衡系数分别为0.45、0.56、0.74。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依然有利于钾素养分的收支平衡,减轻作物对土壤钾素的消耗,缓解土壤钾素肥力下降的程度。【结论】在几种秸秆还田中,以秸秆过腹还田(CM)最有利于钾素的收支平衡,减轻作物对土壤钾素的消耗,缓解土壤钾素肥力下降程度,进而维持土壤钾素肥力的稳定。

关键词: 褐土 秸秆还田 土壤钾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品质性状改良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植物生理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非洲和一些亚洲国家高粱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酿造、饲料加工和生物能源的原料。近年来高粱已成为重要的模式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发掘出与淀粉和蛋白的含量、可消化性、籽粒香味、花青素、单宁和前维生素含量及粒重等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找到了控制重要性状的关键功能基因包括糯性(wx-Sb10g002140)、淀粉含量(淀粉合成酶SSIIb基因Sb04g028060)、蛋白组分(22 k Daα-醇溶蛋白基因Sb05g024420)、籽粒花青素(myb转录因子Y-Sb01g037670和二氢黄酮醇还原酶基因Sb03g028880和Sb03g028890)、单宁(WD40-结构域蛋白TTG1基因Sb04g031730)等,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转基因途径改良高粱籽粒品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高粱 籽粒品质性状 基因控制 分子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胁迫与持续时间对小菜蛾成虫寿命与生殖的影响

中国植保导刊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模拟了热胁迫(日高温30、35℃)与持续时间(持续时间0、2、4 h)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寿命与生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经历不同温度热胁迫与持续时间处理后逐日产卵略有不同。高温30℃胁迫处理后,短时间热胁迫对小菜蛾成虫寿命、产卵日、总生殖量无显著影响。但是35℃下成虫第1天生殖量随持续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结果还显示短时间热胁迫对成虫产卵的时间分布产生显著影响,且引起生殖补偿现象。

关键词: 小菜蛾 热胁迫 日高温 持续时间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发酵棉粕日粮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用20头4胎次产奶量约32 kg,泌乳时间接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处理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头牛,用发酵棉粕等量替代日粮20%的棉籽粕,试验进行6周,每5 d测定一次产奶量和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0%的发酵棉粕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

关键词: 发酵棉粕 普通棉粕 产奶量 乳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意大利蜜蜂对两种油菜花朵气味的偏爱性

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对两种油菜(甘蓝型胜利油菜Brassica napus cv.Shengli和芥菜型马尾油菜B.juncea cv.Mawei)的气味偏爱性及选择行为特征。【方法】本研究开展大田访花偏爱性试验、室外群体气味偏爱性试验以及室内"Y"型嗅觉仪行为反应和学习记忆试验,测定意蜂蜂群及青年采集蜂对甘蓝型胜利油菜和芥菜型马尾油菜两种油菜花朵的选择次数,并通过采集蜂训练时及训练后的喙伸反应率分析两种油菜花朵气味对采集蜂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最终评估意蜂蜂群及个体对这两种油茶花朵气味的选择性。【结果】大田试验12:00-13:00时间段,访问胜利油菜的意蜂数量显著高于访问马尾油菜的数量(P<0.05)。群体气味偏爱性试验14:00-15:00时间段意蜂访问胜利油菜的数量显著高于访问马尾油菜的数量(P<0.05)。行为反应试验结果显示意蜂选择胜利油菜的次数(3.86±2.83)显著高于访问马尾油菜的次数(2.28±1.87)(P<0.05)。在学习记忆试验中,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意蜂对两种油菜花朵气味的喙伸反应率逐渐升高,相同的训练次数,意蜂对两种油菜气味的学习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训练结束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意蜂对胜利油菜及马尾油菜的气味记忆逐渐下降,在24 h对胜利油菜的气味记忆明显高于对马尾油菜的气味记忆(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意蜂较偏爱胜利油菜的花朵气味,花朵气味是影响其采集偏爱的重要因素,气味响应性试验可定量分析蜜蜂对花朵气味的嗅觉敏感性。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访花行为 胜利油菜 马尾油菜 花朵气味 行为趋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幼苗血红素加氧酶-1对热激的响应及其抗氧化防护作用

植物生理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受到高温胁迫以后,会通过诱导热激响应(HSR)包括诱导热激蛋白(HSP)和抗氧化酶编码基因的表达来缓解胁迫造成的伤害,但是不清楚其具体的诱导机理。本实验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苏红2003’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血红素加氧酶-1(HO-1,EC 1.14.99.3)对热激的响应及其抗氧化防护作用。结果表明,45℃热激3 h内不但能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诱导番茄幼苗脂质过氧化和抑制茎生长,还能上调HO的活性和HO-1蛋白水平;进一步加入HO-1的活性抑制剂锌原卟啉IX(Zn PPIX)则加剧热激诱导的氧化胁迫;此外,Zn PPIX还能部分阻断热激诱导的HO活性上调,同时热激诱导的两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明显受到抑制,编码热激蛋白的Sl HSP70和Sl HSP20基因表达也被显著削弱或延迟,但Sl HSP17.7和Sl HSP101的转录本则不受Zn PPIX的影响。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番茄HO-1能够部分参与HSP的诱导和抗氧化防护。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热激 抗氧化防护 番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