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当代城市郊区农业生产类型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研究参考 》 2015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一百多年来,冯·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指导着城市郊区的土地利用和农业布局。随着交通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孤立国的假设条件发生改变,需要探讨当代城市郊区的土地利用与农业结构规律和影响因素。本文以晋城市郊区为研究对象,根据投入与产出集约化水平,将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类型分为低集约化、中度集约化、高度集约化三个集约水平;探讨了影响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因素;研究表明:城市郊区呈现出板块状格局为主、圈层结构为辅的土地利用格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电厂烟气脱硫石膏重金属含量监测与分析
《水土保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避免改良过程中带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在山西省境内不同地区选择有代表性的8个火电厂烟气脱硫废弃物-脱硫石膏采样点,在1a内每月定期进行脱硫石膏的采集及重金属(Cd、Ni、Pb、Cu、Zn、Cr、Hg、As)浓度的分析。结果表明,8个采样点脱硫石膏中重金属Cd、Ni、Pb、Cu、Zn、Cr、As含量基本低于适用于耕地的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 15618-1995),而1~8号采样点只有一小部分脱硫石膏中Hg含量低于适用于耕地的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 15618-1995)。8号采样点除极个别批次重金属含量较1~7号采样点低之外,其余均高于1~7号采样点脱硫石膏中重金属浓度。因此,在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之前,要明确脱硫石膏中不同重金属元素浓度,适量施用脱硫石膏,达到改良盐碱地,保证农产品安全,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冬小麦茬口、种植模式对土壤贮水、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缓解干旱逆境因子对旱地小麦的不利影响,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在山西洪洞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旱地冬小麦茬口、种植模式对土壤贮水、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丰雨年型条件下,在小麦播种期0-200cm土壤贮水量玉米茬口高于小麦茬口;在播种至收获阶段,3个覆膜种植模式在0-200cm土层耗水量大于露地条播种植模式,3个覆膜种植模式、露地条播种植模式100-200cm土层耗水量占0-200cm土层耗水量分别为45.33%,22.67%,覆膜种植模式可有效利用土壤深层水;3个覆膜种植模式均较露地条播种植模式增产,其中以玉米茬口1膜4行种植模式增产幅度最大;玉米茬口1膜4行种植模式可较玉米茬口露地条播种植模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08%。该项研究可为以旱地小麦为主要轮作作物的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良好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旱地小麦 茬口 地膜覆盖 种植模式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深层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表面活性助剂在农药减量化防治小菜蛾中的应用
《农药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农药减量化防治小菜蛾的技术,采用光学视频接触角测量仪测定了添加喜威408和矿物源增效剂GY-Spry两种表面活性助剂后,2%甲维盐微乳剂和20%阿维·杀虫单微乳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及在甘蓝叶片上的接触角。结果表明: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1%~0.1%的喜威408和0.2%~0.5%的GY-Spry后,均能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及液滴在甘蓝叶片上的接触角。其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3%的喜威408可使2%甲维盐微乳剂5 000倍稀释液的表面张力由未添加时的40.25 m N/m降至22.03 m N/m,使其在甘蓝叶片上的接触角由74.04°降至9.17°,使20%阿维·杀虫单微乳剂750倍稀释液的表面张力由46.64 m N/m降至21.72 m N/m,接触角由78.95°降至8.17°;添加质量分数为0.3%的GY-Spry可使2%甲维盐微乳剂5 000倍稀释液的表面张力由未添加时的40.25 m N/m降至33.14 m N/m,使其在甘蓝叶片上的接触角由74.04°降至55.16°,使20%阿维·杀虫单微乳剂750倍稀释液的表面张力由46.64 m N/m降至37.89 m N/m,接触角由78.95°降至78.74°。田间试验表明,2%甲维盐微乳剂5 000倍稀释液中添加0.03%的喜威408,20%阿维·杀虫单微乳剂750倍稀释液中添加0.3%的GY-Spry后,在保证对小菜蛾防治效果相当的情况下,药剂用量可减少33%。因此,使用供试两种杀虫剂在田间防治小菜蛾时,推荐喜威408在2%甲维盐微乳剂中的适宜添加量为质量分数0.03%,矿物源增效剂GY-Spry在20%阿维·杀虫单微乳中的添加量可为0.3%。
关键词: 表面活性助剂 表面张力 接触角 小菜蛾 减量化防治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PR54基因在绵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睾丸中的定位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GPR54(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54)基因在绵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4~6月龄公羔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及定位。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织GPR54mRNA表达规律,以及其在不同月龄公羔睾丸中的表达量,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睾丸中GPR54基因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GPR54在不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下丘脑、垂体和睾丸中大量表达;GPR54在4~6月龄绵羊公羔睾丸组织中呈阶段性表达,6月龄表达量显著高于4和5月龄(P<0.05);4月龄时,在精原细胞和极少数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检测到较弱的阳性信号;6月龄性成熟时,在睾丸中分裂早期的精子细胞检测到强阳性信号。综上表明,GPR54基因在绵羊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在下丘脑-垂体-睾丸生殖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与动物的性成熟及雄性动物精子发生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GPR54基因 绵羊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化 睾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
《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丰产性好、抗旱力强的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山西农家品种半野生大豆灰布支黑豆为父本杂交衍生的447个RIL作为供试群体。将亲本及447个家系分别于2011、2012和2013年采用随机试验种植,按照标准测量叶长、叶宽和叶柄长3个性状,并于2012年8月1日和8月8日和2013年8月2日和8月9日各测量1次叶绿素含量。采用QTLNETwork 2.0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法,对大豆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进行遗传分析和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叶长受2对加性-加性×加性上位性混合主基因控制,叶宽受3对等效主基因控制,叶柄长受4对加性-加性×加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叶绿素含量受4对加性主基因控制;检测到10个与叶长、叶宽、叶柄长和叶绿素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A1、A2、C2、H_1、L和O染色体。其中2个叶长QTL分别位于C2和L染色体,是2对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QTL;3个叶宽加性与环境互作QTL分别位于A2、C2和O染色体;2个叶柄长QTL分别位于L和O染色体;3个叶绿素含量QTL分别位于A1、C2和H_1染色体。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的遗传机制较复杂,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是大豆叶片性状和叶绿素含量的重要遗传基础。建议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一方面要考虑起主要作用的QTL,另一方面要注重上位性QTL的影响,这对于性状的遗传和稳定表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大豆 叶片性状 叶绿素含量 QTL与环境互作效应 上位互作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绿豆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以同绿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绿豆产量构成因子以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对绿豆"3414"肥料效应试验,建立肥料施用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求出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氮、磷、钾肥配比,不仅能满足绿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而且能够促使单株生长发育协调。推荐的最佳施肥量为N 56.7kg/hm2、P(P2O5)76.2kg/hm2、K(K2O)53.5kg/hm2,可获1 526.7kg/hm2的子粒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