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南瓜新品种蜜龙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蜜龙是以印度南瓜自交系DP1-121为母本,中国南瓜自交系XT-2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南瓜一代杂种。早熟,第1雌花节位为第6节左右,果实发育期49 d(天)左右。老熟瓜皮色墨绿色,果实扁圆形有浅沟。果肉厚、色泽金黄,口感甜、面,肉质细腻,风味好,耐贮运。单果质量3.0 kg左右,一般每667 m2产量4 500 kg左右。适宜山西省及周边省份春播露地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褐土及玉米籽粒中Hg含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土壤中重金属Hg污染的现状,为研究北方半湿润偏旱区褐土农田Hg元素的长期变化规律,对连续进行22年的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试验0~40 cm农田土壤及2013年玉米籽粒中的Hg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长期施肥条件下褐土Hg元素的盈亏状况、年际变化和剖面特征及对玉米籽粒中H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的土壤Hg含量有所亏缺,其他施肥处理Hg含量均有盈余;随着施肥年限的增长,土壤Hg呈下降趋势,比基础土样降低了29.3%~74.2%;高量施肥均可能会引起表层Hg含量的向下迁移,导致20~40 cm土壤Hg含量升高。2013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Hg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长期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处理间土壤Hg含量差异影响不显著;2013年玉米籽粒中Hg含量低于国家限量标准。长期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未造成土壤Hg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添加维生素D_3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功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健康、体质量无差异的1日龄艾维茵(Avian)肉仔鸡200只,随机均分成2组,公母混雏。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维生素D3(2 000 IU·kg-1)的日粮,预饲期2周,正试期4周,研究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功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第4周的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30.80%(P>0.05);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对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和屠宰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腹脂率减少23.8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心脏、肝脏重量,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93%,21.09%,27.05%和46.15%,但差异不显著(P>0.05)。该试验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对肉鸡肌肉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维生素D3 肉鸡 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 免疫功能 肌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糜子骨干种质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糜子生育期短、耐干旱、耐瘠薄、水分利用效率高,了解糜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今后糜子杂交育种、种质创新、挖掘抗旱基因及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表型鉴定和SSR分子标记对糜子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糜子种质的株高、主穗长、叶片长、叶片宽、主茎节数、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和千粒重9个表型性状的分布情况。利用DPS7.05软件进行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糜子种质资源的优劣。利用CTAB法提取糜子嫩叶基因组DNA,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区的96份糜子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后经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后显色。利用Power Maker 3.25软件计算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A)、主要等位基因频率(M)、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并进行N-J遗传距离的统计分析;利用Structure 2.3.1分析群体遗传结构。【结果】糜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9个表型性状分布集中,且绝大部分呈极显著相关;单株粒重和单株穗重遗传变异最丰富,不同省份的资源在表型性状上表现出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山西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最丰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表明,内糜1号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差,宁糜15号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采用19对SSR引物对96份糜子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12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数为3—9个,平均5.9个;平均主要等位基因频率为0.7045;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097;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位点百分数为39.2%。不同地理来源糜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各省份间糜子资源的亲缘关系均较近;山西省资源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及多态性信息含量百分数最高,分别为0.357和33.01%。基于模型的遗传结构分析和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将试验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两种分类结果有一定相似性,皆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结论】糜子遗传变异较为丰富,遗传多样性高,尤其是山西糜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不同地理来源的糜子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均较近,且其遗传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关键词: 糜子 综合评价 群体遗传结构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的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高粱的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进行定位分析,筛选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抗丝黑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对高粱丝黑穗病菌1、2、3、4号生理小种均表现免疫的材料961541为母本,以对1、2、3号生理小种免疫、对4号生理小种感病的材料V4B及高感材料PI550607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F2群体。采用菌土法在播种时进行田间接种,抽穗后对抗/感亲本、F1及F2群体材料进行发病率调查。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SSR)和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961541/V4B的F2群体进行抗病基因的定位分析。【结果】961541/V4B组合中,抗病亲本961541发病率为0,感病亲本V4B发病率为21.5%,F1发病率为0,F2群体发病率为7.25%;961541/PI550607组合中,高感亲本PI550607的发病率为64.81%,F1及F2群体发病率分别为0和5%。适合性检验表明,2个组合的F2群体的抗、感病株比率均符合15﹕1(χ2=0.201、0.322,P>0.05),4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受2对非等位基因控制。所试274对SSR引物中共有53对引物在抗、感亲本间存在差异。利用筛选出的53对引物进一步对抗、感池进行特异引物筛选,仅位于高粱第1染色体上的SSR引物Xtxp325在抗、感池间表现差异。其中,抗池与免疫材料961541的带型一致,感池与鉴别寄主V4B的带型一致;选取5对引物(Xtxp325、Xtxp302、Xtxp32、Xtxp340和Xtxp248)进行连锁图谱构建,构建的连锁图谱全长355.3 c M,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Shs1与Xtxp325之间的遗传距离为27.7 c M。【结论】高粱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受2对非等位基因控制。构建的连锁图谱全长355.3 c M,与发表的连锁图谱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高粱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病基因位于第1染色体上,Shs1与Xtxp325的遗传距离为27.7 c 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种质资源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10个ISSR分子标记对地理来源不同的33份绿豆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引物在33份绿豆种质间共扩增出118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5条,多态性位点比例为98.18%;供试绿豆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98之间,平均0.68。当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82时,供试种质分为4个ISSR类群(ISSR Groups,IGs),第Ⅰ类群包括产地为黑龙江、吉林共9份和河北的1份绿豆种质资源,第Ⅱ类群包括河南、山西和陕西的所有和河北的4份绿豆种质资源,第Ⅲ类群为来自泰国的5份绿豆抗虫资源,第Ⅳ类群包括山东和内蒙古各2份绿豆资源;ISSR类群划分与绿豆的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边鸡不同杂交组合的性能测定
《中国家禽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边鸡作为母本,引进快长麻鸡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配套,组成包括亲本在内的6个组合,观测边鸡纯系及其试验组F1代体重变化、饲料转化率,测定试验组F1代的屠宰性能,以此探究试验组F1代在生长发育及屠宰性能等方面的杂交优势,为筛选出适合北方市场推广的优质边鸡肉用配套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F1代公鸡70日龄体重(1 478.79 g)、母鸡90日龄(1 548.62 g)达到最佳上市体重,符合试验设计要求。试验组F1代70日龄公鸡体重极显著高于边鸡纯繁系70日龄公鸡体重,试验组F1代90日龄母鸡体重极显著高于边鸡纯繁系90日龄母鸡体重;试验Ⅰ、Ⅱ、Ⅲ组70日龄的料重比比对照1、2、3组分别低0.25、0.38、0.17,饲料利用率有所提高,饲料消耗降低;此外,试验组F1代公鸡的屠宰率在90%以上,母鸡屠宰率在85%以上,公母鸡的全净膛率均在65%以上,肉用性能良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禾谷孢囊线虫小麦新种质H3714和H4058的培育与鉴定
《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我国小麦主产区均有禾谷孢囊线虫(CCN,Heterodera spp.)发生。限于有效抗源的严重匮乏,抗CCN育种研究一直难以规模化开展。Madsen是一个抗孢囊线虫的美国冬小麦品种,但抽穗偏晚使其很难在育种上迅速利用。本研究利用中国小麦品种烟农21和济麦19与Madsen杂交和回交,从BC1F4代中选育出稳定品系H3714和H4058。田间病圃和温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这2个品系对河南省H.avenae荥阳群体(致病型Ha43)和H.filipjevi许昌群体(致病型Hfc-1)的抗性显著优于烟农21和济麦19。在接种条件下,两个品系表现成株期白粉病抗性,H4058苗期还可抗不同白粉菌菌株。2个品系的抽穗期与烟农21和济麦19相似,明显早于Madsen。利用偏凸山羊草2NS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VENTRIUP-LN2及该染色体上Vrga1D基因特异分子标记Vlr2.6-3′-Vlr2.4-5′和VRGA-F11-VRGA-R5分析,发现H3714和H4058含有偏凸山羊草2NS染色体片段,且该染色体片段来自Madsen。根据Illumina i Select 90K SNP分析结果,两个品系的染色体构成存在差异。在检测到两个品系共有的4918个多态性SNP中,2/3的SNP位点在2个姊妹系间表现相同,另外1/3的SNP位点表现不同。本研究培育的抗禾谷孢囊线虫小麦新种质H3714和H4058可作为培育抗线虫小麦品种的抗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