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晋南牛与部分地方黄牛之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利用微卫星技术检测晋南牛、郏县红牛、鲁西牛和秦川牛四大地方黄牛的牛群遗传多样样及遗传结构。采用16个微卫星DNA标记对4个牛群进行检测分析。16个微卫星DNA标记中,除HEL9位点在所有牛群中呈单态外,其他15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67 6个。BM1818为低度多态(PIC=0.083 0,PIC<0.25),其余位点均为高度多态(PIC>0.5),其中HUAT24多态性最大(PIC=0.727 5)。4个牛群共检测到80个等位基因,其中晋南牛为63个,郏县红牛为65个,鲁西牛65个,秦川牛68个。在IDVGA46位点,仅有晋南牛有B等位基因,而在TGLA44位点,仅有晋南牛没有B等位基因。4个牛群的平均表观杂合度为0.385 2,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40 3,平均杂合度为0.578 0。晋南牛在NJ树上单独聚为一支,与鲁西黄牛、郏县红牛及秦川牛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809 3、0.759 8、0.807 1。结果表明,晋南牛遗传资源独特,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是一个生长进化上较为封闭的群体。

关键词: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晋南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荧光铁载体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谱研究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pH=8.0、50mmol·L-1 Tris-HCl缓冲溶液及室温条件下,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寿命荧光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荧光铁载体Pyoverdine(Pvd)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通过疏水作用Pvd与BSA结合形成1∶1的稳定复合物,其表观结合常数为log K=7.26±0.12,结合位点距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r为4.16nm.

关键词: 荧光铁载体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 热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在苹果叶片表面的润湿性能

农药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光学视频接触角测量仪测定了苹果叶片的表面自由能,以及2.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beta-cyfluthrin EW)稀释液的表面张力及静态接触角、0~60 s动态接触角。结果表明:苹果叶片近轴面的表面自由能为52.76 m J/m2,以极性分量为主导;而远轴面的表面自由能为21.79 m J/m2,且以色散力分量(非极性分量)为主导。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2 000倍稀释液的表面张力为52.45 m N/m,与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稀释液的相近,远低于去离子水的表面张力74.65 m N/m;其静态接触角与25 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稀释液的无显著差异,且在0~60 s内接触角下降趋势最快。研究表明:苹果叶片的近轴面比远轴面更易被药液润湿;在苹果园喷施2.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时,药液的稀释倍数不宜太高,以2 000倍为最佳。

关键词: 高效氟氯氰菊酯 水乳剂 润湿性 接触角 表面自由能 表面张力 苹果叶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谷子播种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农机化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谷子生产中费工、误时的问题是制约谷子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实现谷子播种机械化是我国谷子产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山西省是谷子种植大省,本文主要就山西省谷子播种机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山西谷子播种机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谷子 播种技术 播种机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粒精播密度对幼龄果园间作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山西幼龄果园间作花生单粒精播的最适密度,以晋花7号花生为试验材料,在幼龄果园间作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单粒精播密度与双粒穴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随精播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单株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双仁果率和饱果率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当单粒精播密度为18.0和21.0万穴/hm2时,干物质积累量与积累速率均高于对照(双粒穴播处理)。由2014年试验数据结合产量趋势方程得出,单粒精播最适密度为19.18万穴/hm2,与对照双粒穴播相比,可节种20.8%,增产7.39%。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农艺性状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无核鲜食葡萄品种及其亲本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果树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以母本‘瑰宝’和父本‘无核白鸡心’杂交选育出的无核葡萄新品种‘早康宝’、‘无核翠宝’、‘无核丽红宝’和‘晶红宝’果实的芳香化合物组分,为了解其品质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这4个无核葡萄及其亲本果实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研究4个无核葡萄及其亲本成熟果实芳香物质差异。【结果】6个葡萄品种果实的芳香物质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醛类物质是6个葡萄品种果实中主要的芳香物质,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具有绿叶清香和果香的2-己烯醛,在35.88%~50.04%,‘早康宝’中含量最低,‘丽红宝’最高;其次是具有绿叶清香和果香的己醛,相对含量在16.91%~30.41%,‘瑰宝’最低。‘瑰宝’、‘无核白鸡心’及其具有香味的杂交后代‘早康宝’和‘无核翠宝’中含有相对含量较高的萜烯醇(11.21%~25.39%),特别是里那醇,其中‘瑰宝’含量最高为25.20%,‘无核白鸡心’含量最低(0.18%),而‘丽红宝’和‘晶红宝’中含量甚微或无;其次是香叶醇,‘早康宝’中最高14.58%,‘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分别占8.20%、4.42%。【结论】里那醇+香叶醇+橙花醇+香茅醇之和对4个玫瑰香味葡萄品种(‘瑰宝’、‘无核白鸡心’、‘早康宝’和‘无核翠宝’)果实玫瑰香气贡献最大。C6化合物中的2-己烯醛是6个葡萄品种果实芳香物质中的主要成分。

关键词: 无核葡萄 品质 芳香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醋栗番茄(‘L03708’)和栽培番茄(‘M82’)为试材,采用15%(w/v)浓度的PEG 6000模拟水分胁迫,研究了干旱敏感性不同的番茄幼苗随水分胁迫时间变化下的失水率、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等指标的变化,以期进一步明确番茄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L03708’失水率显著低于‘M82’;在胁迫的1~48h内,‘L03708’的Pro含量显著高于‘M82’;在胁迫1~72h内,‘L03708’的MDA、H2O2含量均显著低于‘M82’,‘L03708’的SOD、POD、CAT、APX活性均高于‘M82’。以上结果表明,番茄幼苗抗旱性强的原因在于能产生更多的渗透调节物质,维持渗透调节能力,增加吸水或保水能力,细胞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强,清除活性氧等物质,减少细胞膜的氧化反应。

关键词: 番茄幼苗 生理指标 水分胁迫 生理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渣作为饲料资源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饲料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苹果渣作为非常规饲料原料,合理的利用既能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苹果渣的营养特性,对苹果渣在畜禽饲料上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讨论苹果渣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苹果渣的综合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苹果渣 营养价值 蛋白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不同表面活性剂的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保证菊酯类农药防治桃小食心虫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乳油农药助剂和溶剂对环境的危害,开发农药新剂型。【方法】研究了含不同表面活性剂的4种2.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的配方、热稳定性、制剂粒度、稀释液表面张力及其在苹果叶面的接触角,并在苹果园针对桃小食心虫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采用4种不同表面活性剂(FMEE、IS-TEO、宁乳34、农乳700)配比组成的4种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1号、2号、3号、4号,配方热贮后分解率低于5%,符合国标热贮稳定性的要求;粒径D50在0.85~2.12μm处于水乳剂型理想范围;稀释液表面张力43.32~51.89 m N/m;稀释液在苹果叶面接触角为47.45°~74.38°,远低于水的表面张力,均能较好的附着于苹果叶表面。4种配方稀释2 000~3 000倍液对苹果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为84.62%~100%,与对照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无显著差异,较乳油制剂有机溶剂用量减少70%。【结论】综合热稳定性、制剂粒径、稀释液表面张力、稀释药液在苹果叶面接触角、对苹果桃小食心虫防治效果及农药减量化使用等因素,推荐使用3号配方。

关键词: 高效氟氯氰菊酯 表面活性剂 桃小食心虫 表面张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孔深松耕降低土壤紧实度提高棉花产量与种籽品质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期传统耕作导致土壤紧实形成犁底层是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的关键障碍因子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于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山西运城南花农场开展为期1 a的大田试验,对比研究微孔深松耕技术和旋耕机旋耕15~20 cm的传统耕作方法对土壤紧实度以及棉籽品质性状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深松耕技术较传统耕作方式,棉花苗期犁底层40 cm处土壤紧实度由9 069.70降低到558.80 k Pa,吐絮期犁底层40 cm处的土壤紧实度由8 089.70降低到1 174.20 k Pa,吐絮期0~40 cm土层中微孔深松耕土壤容重最大为1.05 g/cm3,传统耕作最大为1.56 g/cm3;在>30 cm土层中,微孔深松耕的总根量比传统耕作方式多187.03%;微孔深松耕处理棉株棉铃的5室铃率较传统耕作增加15.00%,每个棉瓤的种子数平均增加1~2粒;棉籽的籽指、密度、绒长均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单株铃数比传统耕作增加6.34%,铃质量增加5.75%,皮棉产量增加10.12%。效益分析表明,采用微孔穴深松耕作种植棉花,每公顷净收益增加3 338.00元。该研究揭示了微孔深松耕作可有效打破犁底层,具有疏松土壤紧实度,并提高棉籽品质增加棉花产量,为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关键词: 棉花 土壤 品质控制 微孔穴深松耕 土壤紧实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