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生物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评述了已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生防菌类型、生防菌抗菌物质与拮抗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微生态有机肥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应用,并指出了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的发展趋势,为今后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生物防治 生防菌 微生物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羧甲基壳聚糖涂膜对大久保桃保鲜及货架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N,O-羧甲基壳聚糖为主要涂膜材料对大久保桃进行保鲜实验,经0~1℃贮藏49d及20℃货架3d后研究果实的生理变化、冷害症状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涂膜处理能有效的维持桃果较低的呼吸强度,减少果实的腐烂和褐变,保持硬度和固酸比,减轻果肉组织伤害,降低果实冷敏感性,提高贮后品质。

关键词: 大久保桃 N,O-羧甲基壳聚糖涂膜 保鲜 货架期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采后生防菌梅奇酵母培养条件

中国食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梅奇酵母的培养条件,研究不同温度、初始p H值和接种量对梅奇酵母生物量的影响。通过中心复合试验设计,构建3因素(温度、初始p H、接种量)5水平的响应面设计方法,建立梅奇酵母生长的活菌数与3因素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3因素对梅奇酵母的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1),影响的顺序为温度>初始p H值>接种量;初始p H值与接种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温度与初始p H值、接种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梅奇酵母生长的影响不显著(P>0.05);多元二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初始p H值、接种量与梅奇酵母菌生物量之间的回归模型高度显著(P<0.01)。统计分析确定梅奇酵母的最佳摇瓶培养条件为:温度26.1℃、初始p H 5.6、接种量1.2%。在此条件下,梅奇酵母活菌数的对数预测值为9.3912,验证试验所测浓度为2.56×109CFU/m L,换算为lg对数即为9.408,与模型相比,误差为0.19%。

关键词: 梅奇酵母 响应面法 生物量 培养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乳新鲜度与牛乳酸度关系的探讨

中国乳品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合格的新鲜牛乳置于常温下(20~25℃),让其发酵酸败,然后加碱调酸、再酸败、再加碱调酸,分别测定各阶段乳样煮沸前后的酸度和碱性物质。结果表明,合格的新鲜乳和首次酸败乳煮沸前后酸度变化不大,酸败调碱乳和调碱酸败乳煮沸前后酸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煮沸前后碱性物质检测结果也不一致。因此,牛乳新鲜度的判定要通过牛乳煮沸前后的酸度、酸度值差以及煮沸后碱性物质检测等指标来综合判定。

关键词: 牛乳 煮沸 新鲜度 碱性物质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鉴定拟南芥myb26/mail sterile35突变体中表达下调基因At2g47500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不可产生花粉的突变体作为研究花药和花粉发育的途径,以证实涉及花粉发育的基因及其在基因网络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拟南芥中MYB26/MALE STERILE35(MS35)雄性不育基因会调控药室内壁次生加厚发育,影响其后的花药开裂,并可上调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而At2g47500基因是在芯片分析ms35/myb26突变体中涉及花粉发育表达下调的一个未被鉴定的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t2g47500基因是一个与微管发育有关的基因,在整个植株都表达,包括花发育阶段。利用拟南芥基因库筛选该基因中的T-DNA插入突变体,并通过PCR鉴定,得到插入位点在启动子和外显子的纯合突变体。通过表型分析和表达筛选发现,At2g47500突变并未对表现型产生影响,表明T-DNA插入位点在外显子的突变体基因并未在花药中表达;但转录表达分析认为,该基因在花粉里表达,并通过启动子:GUS表达结构得到进一步证实。35S启动子超量表达At2g47500,并未导致其在野生型植物中异位的过量表达;将其转入突变体中,基因表达量恢复,也未有表现差异。说明其对花粉发育的影响不明显。定量PCR分析微管发育其他相关基因,以及花发育中次生壁发育有关基因在突变体中的表达,At2g47500对花粉发育影响不明显。在突变体中,大部分基因也未因其缺失、表达受到明显影响。综上所述,该基因在花药发育中不受ms35/myb26的调控,发挥次要作用,受到主效基因的调控。

关键词: At2g47500 ms35/myb26 分子鉴定 GUS表达 超量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黍稷麸皮酚酸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黍稷麸皮Cimi2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四种多酚提取方法的效果及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总酚来看,用乙醇浸提法、超声助溶法、酶解法以及超声与酶结合法分别得到225.77、192.23、231.01、221.15rag没食子酸/100g样品.四种方法中得到的结合酚和自由酚比例为49:51、29:71,31:69、28:72.对9个品种的麸皮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表明,黍稷麸皮酚酸对DPPH、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都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其中zigangmi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体外总抗氧化能力最强最强,Cimi2的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最强.

关键词: 黍稷 自由酚 结合酚 提取方法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Shanxi-6株全基因序列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Shanxi-6株15个基因片段,并将这15个片段分别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克隆测序、拼接后,得到PRRSV Shanxi-6株全基因组长15 320 bp(不包含PolyA尾),包含9个开放阅读框,5'UTR长189 bp,3'UTR长150 bp。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hanxi-6株与欧洲型代表毒株LV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54.35%,与美洲型代表毒株VR-233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8.80%,与HPPRRSV毒株(JXA1、HUN4、HuN、HUB1)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7.44%~97.74%,且在非结构蛋白Nsp2上有30个氨基酸的缺失。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基因组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稻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1基因的分子特性及功能

昆虫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几丁质脱乙酰基酶1(chitin deacetylase 1,CDA1)基因的分子特性和生物学功能,为新型农药靶标筛选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中华稻蝗转录组数据库搜索获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片段,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同源比对分析并作聚类关系图;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获得该基因c DNA全长序列;通过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PCR)方法检测Oc CDA1在5龄若虫不同组织部位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并采用RNAi技术研究Oc CDA1在飞蝗生长发育中的功能。【结果】获得中华稻蝗几丁质脱乙酰基酶1基因全长c DNA,命名为Oc CDA1(Gen Bank登录号:KP271171)。Oc CDA1在前肠、体壁、后肠和脂肪体组织中高表达,在5龄第1天表达量显著高于以后几天。RNAi结果显示,注射该基因的dsRNA后,Oc CDA1基因的表达量降低了93.3%。Oc CDA1基因沉默后虫体出现进食减少、发育迟缓现象,总死亡率达到95.2%,其中38.1%的试虫在蜕皮前死亡,57.1%出现因蜕皮困难而死亡的表型。【结论】Oc CDA1在中华稻蝗的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该基因沉默引起虫体进食减少和蜕皮异常从而导致死亡。

关键词: 中华稻蝗 几丁质脱乙酰基酶1 基因表达 功能分析 RNA干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县域城乡一体化布局的思考

经济问题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从城乡关系理论基础及形成机制入手,对城乡一体化的本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研究范围缩小至县域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了推进山西县域城乡布局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机制。

关键词: 县域 城乡一体化 布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荞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序列特征及分子进化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相比其他杂粮作物,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植株中含有高含量的黄酮类物质——‘芦丁’,因此对其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synthase)是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的第一个关键酶,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库同源搜索方法,核酸序列拼接获得两个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分别命名为FtCHS1(Genbank登录号:KJ130961)和FtCHS2(Genbank登录号:KJ139980)。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有3个保守结构域,其结构域上包含3个活性位点,11个产物结合位点,5个乙酰辅酶A结合位点;同时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22个蓼科植物中的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分成两个大类(Ⅰ和Ⅱ),苦荞中这两个基因分属两个大类。通过半定量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这两个基因组织特异性,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在幼胚和花中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苦荞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序列特征及表达模式,为进一步探索苦荞特有的芦丁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资源,基因工程获得高芦丁含量苦荞品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苦荞 查尔酮合成酶 芦丁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