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NaCl胁迫对棉花叶片及根系超微结构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盐胁迫对棉花超微结构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NaCl胁迫下的棉花叶片和根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未胁迫的棉花叶片及根系细胞中各细胞器结构完整,而0.3%NaCl胁迫3 d后,引起了6个棉花品种超微结构的变化,其中,中50、N52、N203和K-1叶绿体形状改变,膜变得模糊,基粒片层结构分散,其中有部分叶绿体受损极为严重,包括类囊体排列紊乱、扭曲、松散,部分类囊体膜解体、空泡化,甚至消失,嗜锇颗粒增多;而根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增多,膜系统受到破坏,嵴减少甚至模糊,细胞核核膜、线粒体膜破裂,核内染色质高度凝缩,核发生降解,而中熟品种N177和N181受破坏较轻,有较为完整的线粒体和细胞壁。试验结果经综合分析显示,中熟棉花品种N177和N181具有与耐盐性相适应的解剖结构特点,其抗盐性较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耦合对糜子干物质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晋黍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糜子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干物质转运及产量构成因素变化。结果表明,糜子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基本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叶面积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净光合速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各处理均以叶片干物质的移动率高于茎,茎干物质的转运率均高于叶片,茎和叶的移动率以施氮量150kg·hm-2、施磷量120kg·hm-2和保水剂60kg·hm-2处理最大,分别为41.82%和43.28%;与不施肥无保水剂(CK)相比,施氮量150kg·hm-2、施磷量120kg·hm-2和保水剂60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5389.36kg·hm-2,增产36.47%;产量与有效穗数、单株穗重和主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0和0.71。一定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大,产量增加,保水剂处理比无保水剂处理产量高;施氮量150kg·hm-2、施磷量120kg·hm-2和保水剂60kg·hm-2处理组的糜子产量最高,茎和叶的干物质移动率最高,对籽粒的贡献率最大,为理想的水肥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季节星豹蛛过冷却能力变化趋势
《植物保护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不同环境温度对星豹蛛过冷却能力的影响,采用热敏电阻阻值法研究了其在不同月份及高低温诱导后的过冷却能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星豹蛛的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存在显著的季节性规律,即过冷却点:越冬后(3月份)<越冬前(10月份)<夏季(7月份),雌蛛<雄蛛;结冰点:越冬前(10月份)<越冬后(3月份)<夏季(7月份),雄蛛<雌蛛。室内模拟高温诱导后,星豹蛛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高于对照;低温诱导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且只有4℃诱导的过冷却点低于对照,达到了-9.03℃,结冰点为-6.1℃。表明高温诱导没有使星豹蛛的过冷却能力升高,而适宜的低温诱导可使过冷却能力升高,耐寒性增强,与田间测定结果一致,说明外界环境温度的诱导是影响星豹蛛过冷却能力变化的重要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糜子中酚酸类化合物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糜子麸皮和糜米中酚酸类物质的成分和含量,采用福林-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较糜子麸皮和糜米中自由酚含量和酚酸类物质的种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糜子麸皮之间自由酚含量差异不显著,糜米之间自由酚法差异极其显著(P<0.01)。同一品种糜子麸皮和糜米之间自由酚含量差异显著(P<0.05),糜子麸皮自由酚含量远高于糜米。赤糜2号麸皮和糜米中自由酚含量最高,麸皮中为159.22 mg没食子酸/100 g,糜米中为47.98 mg没食子酸/100 g。糜子中检测到的酚酸类物质有绿原酸、丁香酸、香草酸、p-香豆酸、阿魏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Y系山定子中花发育相关基因MADS5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Y系山定子为中间砧嫁接的苹果树当年开始花芽形态分化,而未用中间砧的苹果树则未形成花芽。分析了中间砧Y系山定子与基砧海棠不同组织中花发育相关基因MADS5、MADS2、MdFT2、MdAFL1、MdAFL2、MdTFL1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MADS5基因的表达模式及表达量是影响苹果花芽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将山定子中的MADS5基因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转基因拟南芥表现出早花表型,比对照早开花7~10 d;相同条件下转MdFT2基因的拟南芥比对照早开花4~7 d。认为在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苹果早花发育的研究中,MADS5基因更具有应用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沼肥对果园土壤肥力和苹果品质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山西省临汾吉县连续5年实施"猪-沼-果"生态农业管理的沼肥模式果园和只施化肥的常规管理果园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2种管理方式下果园的土壤理化性状和苹果品质。沼肥管理果园的苹果硬度比常规管理果园的提高6.3%,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增加4.7%。施用沼肥能显著提高果园土壤的全磷、有效磷、硝态氮、有效铁和有效铜含量(P<0.05),比常规管理果园土壤分别高59.7%、97.1%、67.1%、24.2%、45.5%。沼肥管理果园和常规管理果园中土壤脱氢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但施用沼肥会显著降低果园土壤磷酸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P<0.05),分别比常规管理果园土壤磷酸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低44.7%和32.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技术进步视角下的土地流转研究
《经济问题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适度规模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从土地流转的外部环境切入,通过分析农业生产外部环境变化对土地流转的发生机理,提出外部环境推动下要素技术变革引起土地流转的理论框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山西省新绛县蔬菜产业技术变革引起的土地流转为例,以案例研究方法详细考察了技术环境变化对土地流转的作用,提出在现阶段推动土地流转需要关注生产技术作用的环境、政策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肥水平下生物炭对高粱苗期生长及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用量(0,1%,5%,10%(w/w)和不同氮肥水平(0,400,800 kg/hm2)及其交互效应对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苗期生长及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C值低的土壤植株生长状况整体要优于EC值高的土壤;1%生物炭对作物生长略优于0处理,而5%和10%生物炭对高粱苗期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不施氮肥与施400 kg/hm2氮肥间无显著差异,800 kg/hm2氮肥水平对植株生长产生抑制效应;生物炭用量、施氮量及其交互效应对2种土壤植株干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叶绿素的表现与其生长状况表现基本一致;还原糖含量受生物炭和氮肥影响表现不一;硝酸盐含量与氮肥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生物炭用量呈负相关。研究表明,低量生物炭(1%)有利于高粱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高量生物炭(5%和10%)和高氮水平(800 kg/hm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粱幼苗的生长;植株硝酸盐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相应减少,随氮肥水平提高而相应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枣树金属硫蛋白基因拟南芥对镉的耐受性研究
《环境工程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转枣树金属硫蛋白(MT)基因拟南芥植株与非转基因对照组拟南芥对重金属镉的耐受性进行了研究,为实现用转基因生物法治理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采用水培实验,比较了转基因拟南芥与对照组拟南芥对镉的吸收情况。实验表明:经0.1 mol/L镉处理24 h和48 h时,转枣树MT基因拟南芥根部对镉的吸收量分别为22,323 mg/L,地上部分为513,667 mg/L,明显超过对照组(根部93,107 mg/L;地上部分323,437 mg/L);0.001 mol/L镉浓度处理下,转MT基因拟南芥对镉的富集系数为92.0%,而对照组仅为47.3%;转枣树MT基因拟南芥对镉的转移系数为1.053~3.473,因此转MT基因拟南芥属于镉超富集植物,转枣树MT基因显著地提高了拟南芥对重金属镉的耐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