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灵大尾羊产肉性能试验
《畜牧与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山西省是一个多山区的省份,山多、坡多、沟壑多,牧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养羊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山西省也是一个养羊数量较多的省份,养羊历史悠久,老百姓有养羊的习惯,在2005年羊的数量曾达到1 196.35万只。尤其在山区,养羊收入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人们将草原区蒙古羊带入农区以后,在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下,经长期选育形成了体形外貌和生产性能趋于一致的两个山西省优良地方绵羊品种。广灵大尾羊就是其中的一个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甘蓝新品种‘惠丰8号’
《园艺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惠丰8号’是由自交不亲和系‘9203-4-3-11’与‘9908-1-10’杂交而成的早熟甘蓝一代杂种。从定植到商品成熟60~63 d。生长势较强,植株开展度48~52 cm,外叶深绿色,蜡粉中等;叶球圆球形,嫩绿色,结球紧实,较耐裂球,球横径16 cm左右,球高16 cm左右,中心柱长6.3 cm,球叶脆嫩,味较甜,风味品质佳。单球质量1.3~1.5 kg,产量60.0~67.5 t·hm-2。抗病毒病(TuMV),冬性较强,适宜在华北地区作春甘蓝栽培,也可作早熟秋甘蓝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G10aroA棉花株系的获得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培育具有抗草甘膦除草剂的棉花材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棉花中转入编码EPSPS酶的抗草甘膦除草剂基因G10aroA,通过体细胞愈伤诱导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棉花株系材料。【方法】首先,利用不同草甘膦抗性筛选条件比较分析不同棉花受体材料的愈伤诱导效率;其次,以R15材料作为受体,利用含有G10aroA的农杆菌侵染下胚轴切段,在进行体细胞愈伤诱导的组织培养过程中通过草甘膦抗性筛选获得棉花再生植株,对获得的棉花再生植株进行纯合繁育。在此基础上,利用PCR扩增检测证实外源G10aroA在转基因植株中能够稳定遗传;利用RT-PCR分析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利用Western-blot对转基因植株中外源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在优化的草甘膦筛选条件下,以草甘膦浓度为2.5 mmol·L-1的抗性条件进行棉花愈伤诱导筛选并获得棉花再生植株;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在检测的全部再生植株中,扩增得到1.8 kb预期大小目标条带的阳性株系32株,其中,收获的27个株系的外源目标基因能够在T0、T1转基因植株中稳定遗传;对G10aroA在转基因株系L12、L14的不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进行定量RT-PCR分析表明,外源G10aroA在转基因棉花植株的不同组织中表达具有差异,相对表达量高低依次为茎、苞叶、叶和花;另外,蛋白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该外源基因能够在转基因株系L7、L12和L14中植株中正常表达为预期46 kD的EPSPS蛋白。【结论】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外源抗草甘膦基因G10aroA,在草甘膦抗性条件下进行棉花体细胞诱导的组织培养,成功获得转外源G10aroA的棉花再生株系,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证实外源G10aroA能够在T0、T1转基因株系中稳定遗传、转录以及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伪狂犬病病毒山西株胸苷激酶基因序列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PCR方法对2011—2013年山西省分离的2株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胸苷激酶(TK)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将其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主要流行毒株Bartha株、Becker株、Ea株、Kaplan株、LA株、Min-A株、NIA-3株、SH株、SL株和Yangsan株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7%、99.6%、99.8%、99.7%、99.7%、94.4%、99.1%、57.2%、99.5%、99.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1%、99.1%、99.7%、99.4%、99.4%、90.3%、98.1%、49.7%、98.8%、99.1%。另外在核苷酸序列中起始密码子上游有3段GC box的序列,终止密码子下游有多聚腺苷加尾信号AATAAA;TK基因均由320个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序列中有疱疹病毒TK基因共同的保守序列-R*Y*DG**G*GK*T-和-FDRHP*A***C*P*A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夏季奶牛热应激程度及奶损失调查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我国北方夏季奶牛处于热应激的程度及热应激导致奶损失的情况,试验采用实测2013年7月中旬山西省三个规模化牛场各一栋代表性牛舍的四个位置早、中、晚的温度、湿度和收集牛场2013年DHI数据与牛场所在或周边城市气象信息,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牛舍不同时间段、不同位置的温湿度指数(THI)的差异,并粗略估计牛群夏季热应激奶损失的情况。结果表明:牛舍THI在中午(11:00—13:00)和晚上(18:00—20:00)时间段显著高于早晨(06:00—07:00),且多数时间段THI超过72,部分时间段THI超过76;在多数时间内,牛舍中间位置THI高于两边位置,且在中午时间段THI大多超过72;当地7,8月份THI接近或超过72时,群体测定日平均产奶量开始降低,即THI每升高1个单位,群体平均日产奶量约下降0.39 kg以上,且产奶量降低趋势有延迟到9月份的现象。说明夏季山西奶牛确实受到轻度热应激影响,养殖中尤其应针对牛舍重点位置在重点时间段加强防暑降温措施,减少因热应激带来的奶损失。
关键词: 奶牛 热应激 产奶量 奶损失 温湿度指数(TH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小区产量及其相关性状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
《植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晋豆23栽培大豆(Glycine max)为母本、灰布支黑豆(ZDD2315,半野生大豆)为父本衍生出447个RIL群体,通过构建SSR遗传图谱及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对2年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QTL定位,并作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2个与小区产量、单株粒重、单株茎重、单株粒茎比、有效分枝、主茎节数、株高和结荚高度相关的QTL,分别位于A1、A2、H_1、I、J_2和M连锁群上。其中小区产量、株高、单株粒重、有效分枝和主茎节数均表现为遗传正效应,即增加其性状的等位基因来源于母本晋豆23。同时,检测到11对影响小区产量、单株粒重、单株茎重、株高和结荚高度的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的QTL,发现22个QTL与环境存在互作。实验结果表明,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对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影响很大。进行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时,既要考虑效应起主要作用的QTL,又要注重上位性QTL,这样有利于性状的稳定表达和遗传。
关键词: 大豆 小区产量 植物学性状 QTL与环境互作效应 上位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栽培模式与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科学的栽培模式和施肥方式,提高土壤生物肥力和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本研究采用常规裸地栽培玉米和地膜覆盖栽培玉米2种模式下的不同的施肥方式,测定多个微生物指标,土壤的养分和理化特性指标。结果表明:1)栽培模式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两者的差异性不同;2)各种微生物指标影响系数的绝对值从大到小为:细菌、固氮菌,防线菌和真菌。土壤理化特性及养分指标影响系数的绝对值从大到小为:有机质、土壤pH、碱解N、全N、全P、速效K、速效P、土壤含水分量和土壤温度。不同模式下两指标变量组之间有极其显著的相关系数-0.932 1;3)不同栽培模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重要性影响不大。只要含N,是否含P、K对微生物的影响不明显。复合施肥对土壤理化特性及养分有重要影响.由此可以得出:不同的栽培模式仅在苗期前期和成熟后期,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并且不同栽培模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重要性及各指标无显著影响。各种微生物和各个土壤理化特性及养分指标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关键词: 玉米 栽培模式 施肥方式 土壤微生物 土壤肥力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氧化苦荞酒加工工艺的研究
《酿酒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对苦荞蒸馏酒酒糟中黄酮类物质进行提取和纯化,分析其主要黄酮类组分与抗氧化的效果,用于酒度为38%vol和53%vol两种苦荞酒强化处理。结果表明,提取纯化后的酒糟黄酮组分为芦丁20.1%,槲皮素18.8%,异槲皮苷1.56%,强化后的38%vol和53%vol苦荞酒,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95.17%和95.50%,是强化前的19.7倍和9.7倍;总抗氧化能力分别达到了28.98 Fe SO4mmol/m L和36.5 Fe SO4mmol/m L,效果十分显著。本强化处理对酒体品质无任何不良影响,且可使酒体口感更显醇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北疆地区“红玛瑙”大樱桃设施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大樱桃设施栽培成熟上市早、经济效益好,据估计,2011年全国甜樱桃设施栽培面积约有3 000hm2,主要集中在山东、辽宁等地。设施栽培樱桃可比露地提早60d上市,地头价格为80~400元/kg,高者可达500元/kg。塑料大棚造价3万~4万元/667m2。大棚生产的产量约为500~750kg/667m2,每667m2收入可达3万~5万元甚至更高[1]。在适宜的地区推广设施栽培甜樱桃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