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

中国水产科学 1999 CSCD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活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1种球形病毒及肝胰腺病变的电镜观察

中国水产科学 1999 CSCD

摘要:在1994年山东地区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研究中,在未检出杆状病毒的中国对虾样品中首次发现1种球形病毒,电镜下观察到该病毒外有囊膜,直径200nm左右,在细胞质中形成球形包涵体,以宿主肝胰腺和心脏为主要靶器官;受其感染的肝胰腺细胞的细胞器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线粒体从增生、肿胀、内嵴溶解到出现纤维化,最后崩解;糙面内质网也明显增生、脱颗粒、排列紊乱,严重感染时,肿胀成泡状,甚至分解;细胞核出现病变较晚且较轻。人工感染实验证明该病毒可引起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症状,13d累积死亡率可达90%。

关键词: 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球形病毒,肝胰腺,超微病理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绒螯蟹1种球状病毒颗粒的电镜观察

中国水产科学 1999 CSCD

摘要: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养殖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养殖生产的主要因素,病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增长,损失也越来越严重。1996年以来,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相继发生养殖中华绒螯蟹患颤抖病成批死亡的病例,养殖单位采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病蟹...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颤抖病 球状病毒 电镜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江牡蛎对Pb的累积和排出

海洋环境科学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更新式在自然光照和窒温条件下进行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rivularis对Pb的累积和排出试验。近江牡蛎对海水中Pb的累积是净累积型,其体内的Pb含量与海水的Pb浓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近江牡蛎体内的Pb含量与暴露时间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Pb从近江牡蛎体内排出的生物学半衰期为14d,近江牡蛎对Pb的累积随海水盐度的升高而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海水盐度的升高有利于近江牡蛎体内残留Pb的排出。近江牡蛎是比较理想的海洋重金属Pb污染监测生物。

关键词: 近江牡蛎 累积 排出 重金属 监测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区伏季休渔渔业生态效果的分析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1999 CSCD

摘要:以1990 ~1998 年我国东海区的海洋渔业统计资料和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1995 ~1998 年伏季休渔对东海区渔业生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鱼等主要经济鱼类的产卵群体得到了有效保护;经济幼鱼的渔获比例及其资源密度指数有所提高,幼鱼群体养护效果也较明显;渔获个体的生物学特征值具有转好的趋势;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生物量明显增加;渔业资源的种间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年渔获产量明显增加,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 有所提高。

关键词: 东海区 伏季休渔 渔业生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氧化氯制剂对水化成分及浮游生物的影响

淡水渔业 1999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Ⅴ-鱼池水质的变化与管理

淡水渔业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监测了史氏鲟商品鱼养殖池中4 个主要常见的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水中氨氮和溶氧的日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规律较强,氨氮变化值在0-1900 ~0-0257mg/L 之间,溶解氧的变化范围在4-27 ~5-81mg/L之间;pH 值和水温的日变化幅度很小,pH 值变化在7-69 ~7-36 之间,水温的变化值在19-44 ~19-37 ℃之间。探讨了引起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对水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 史氏鲟 养殖 水质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鲷的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海洋水产研究 1999 CSCD

摘要:黑鲷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升高而减速增长,其关系分别可用公式SGR=1.07lnT-2.44 或SGR=0.46ln( FL )-0.071定量描述;而生态转换效率则随温度或摄食水平增大而增至一峰值,然后随其进一步增加而降低,其关系则分别可用二次曲线Eg=-0.12T2+4.64T-29.74或Eg=-5.92FL2+35.57FL+26.69定量描述,且依据上述公式可分别求得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生长温度为19.4℃,维持摄食量和最佳摄食量分别为黑鲷体重的1.17%和2. 62%。黑鲷的群居性和摄食小型鱼类饵料,虽有利于加速其生长速度,却不能影响相同条件下测得的生态转换效率。

关键词: 生长 生态转换效率 影响因素 黑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鲵成熟精、卵的形态学观察及受精卵孵化中的形态变化

淡水渔业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连续9年观察中国大鲵成熟精子,连续10年观察中国大鲵成熟卵子的形态后加以概括描述。正常精子呈尖椒状,全长约190μm,头部约占全长的25%,头尾部之间无明显颈部。中国大鲵产出的卵为念珠状长链型带形卵,卵球含三层膜,卵有单胞卵也有多胞卵,卵的形态多样。受精卵孵化过程吸水增大,第五天吸足平衡,吸水率达185%;胶带也吸水增大,第四天基本吸足,吸水率达150%。

关键词: 中国大鲵,精子,卵子,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Ⅲ.仔鱼的开口摄食

淡水渔业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单一的水蚯蚓、卤虫无节幼体、池塘浮游动物、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及先卤虫无节幼体后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投喂等五种方式培育史氏鲟仔鱼。结果为:卤虫无节幼体是史氏鲟最好的开口饵料,可获得高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开口摄食后3-5天,即可开始投喂人工饵料进行食性驯化,20日龄的鱼苗可获得满意的饵料驯化效果。

关键词: 史氏鲟,仔鱼,开口饵料,生长,存活率,食性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