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低温冷冻保存卤虫胚胎的损伤机理
《中国水产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超低温冷冻保存的卤虫胚胎膜结构,查明造成卤虫胚胎损伤的主要机理是:(1)玻璃化液使胚胎膜受到损伤,改变了膜的通透性,玻璃化液进入胚胎内部造成胚胎死亡;(2)在超低温冷冻保存过程中,冷冻物理损伤造成胚胎膜的破裂,导致胚胎死亡。
关键词: 卤虫,胚胎,超低温冷冻,玻璃化液,损伤


中国对虾白黑斑病组织病理学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 1999 CSCD
摘要:报道了中国对虾白黑斑病的肝胰腺、鳃、血液、胃、肠和肌肉等组织的压制片、显微切片及亚显微切片的观察结果。病虾鳃上常见肉芽肿和菌团(37%),肝胰腺有细小样病毒(HPV)包涵体感染(41%),但这些组织均未出现有规律的因生物性病原侵入而引起的病理组织变化。肉眼所见的白斑和黑斑是由一些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棕黄色和褐色团块状物质沉积而成。超微结构显示这些类似脂褐质物质内没有包被细菌等生物性病原。据观察结果分析,该病为生理性疾病,而非感染性疾病。还讨论了白斑、黑斑的形成与病虾的生理代谢、酚氧化酶作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中国对虾,白黑斑病,组织病理


西施舌稚贝附着基质的初步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 1999 CSCD
摘要:西施舌(Mactraantiquata)隶属于蛤蜊科,营埋栖生活,是颇受欢迎的高档优质食用贝类。自50年代起,国内外先后进行过西施舌人工育苗的研究[1]1),并普遍采用砂作为附着基。但现在的潜砂饲育方式属平面式培育,水体的立体利用率低,而且在稚贝附着...
关键词: 西施舌,稚贝,附着基质,变态率,成活率


乌苏里江大麻哈鱼的溯河生殖群体结构
《中国水产科学 》 1999 CSCD
摘要:1996年9月10日~10月10日于乌苏里江大麻哈鱼(Oncorhynchusketa)生殖群体中随机取样904尾,研究其年龄与生长、体长体重组成、生殖力、成熟系数及肥满度等主要群体结构特征,并与历年群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的生殖群体主要由2+~4+龄个体组成,其中,3+龄大麻哈鱼占数量优势(743%),该年龄中的雌性数量多于雄性。雌性的性成熟年龄为3龄,而雄性更早些。在1+~3+龄期间,雄、雌鱼的生长率相近,但达到4+龄时,雄性生长快于雌性。该生殖群体的个体体长平均为(640±296)cm,其中,60~65cm体长的个体占数量优势(315%),个体体重平均为(34±058)kg其中,3~4kg体重的个体占数量优势(442%)。计算表明,生殖群体的体重与体长呈显著相关。在55例雌性样品中,绝对生殖力为2296~6380粒,相对生殖力为03~160粒/g。绝对生殖力与鱼龄、体长、体重增长分别存在线性关系。雄性成熟系数为249~929,雌性为100~3316。这说明雄性成熟系数随体重增加而减少。雌性肥满度为09~101,雄性为102~117,说明肥满度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加。


长江口轮虫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 1999 CSCD
摘要:于1966年9月,初步调查了长江口及舟山北部海区轮虫的群落。共检出轮虫24种,隶属于5科,8属。其中西区排污品轮虫种数最多,为21种,数量和生物量最大,分别是:9263.15 m~(-3),61.57 mg/m~3。常见种有:臂三肢轮虫,出现频度为21.88%,萼花臂尾轮虫18.75%,曲腿龟甲轮虫、舞跃无柄轮虫、卜氏晶囊轮虫均为15.63%,矩形龟甲轮虫12.50%。该水域轮虫群落的建群种是萼花臂尾轮虫、舞跃无柄轮虫、卜氏晶囊轮虫。同时,从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生态优势度和物种丰富度这几个测度方面进行了多样性分析。


鱼类中草药药饵的配伍及制法
《淡水渔业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许多中草药对鱼类细菌病特别是病毒有很好的疗效,如:大黄、板兰根、连翘、珍珠层粉等。但在鱼虾病大规模暴发时,虽然中草药的疗效是肯定的,但代价是很大的,在尽量使用便宜的中草药同时,并对其进行深加工就显得十分必要。中草药加工后的剂型较多,丸、散、酊、膏等,...


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研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1999 CSCD
摘要:采用人工智能和多媒体技术,建成了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信息系统。本系统完整、准确地保存了鲢、鳙、草鱼、青鱼、团头鲂、方正银鲫、兴国红鲤、散鳞镜鲤、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等十种淡水鱼类种质标准参数及其性状图形、图像集,包括鱼类可量和可数性状;鱼类年龄与生长特征;鱼类性成熟和怀卵量特征;鱼类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指标;鱼类肌肉成份;鱼类染色体核型图像;鱼类同工酶酶谱组成指标,为进行种质鉴别和保存探索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 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信息系统


温度对真鲷能量收支的影响
《海洋水产研究 》 1999 CSCD
摘要:真鲷系浅海暖温性底层肉食性鱼类,在中国浅海底层鱼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代表性。本研究在以玉筋鱼为饵料生物和最大摄食水平条件下,采用室内流水模拟实验法定量了其能量收支各组分和能量收支分配模式的温度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真鲷的摄食率、生长率、总代谢率和排泄率均随温度上升呈减速增长趋势, 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均可用对数曲线加以定量描述;真鲷的能量收支分配模式。11.2±1.98℃:100C=4.48F + 9.55U + 80.19R + 5.78G;14.7±0.57℃:100C=2.28F + 8.99U + 74.56R + 14.16G;19.4±0.44℃:100C=2.73F + 8.00U + 63.23R + 26.03G;23.1±1.43℃: 100C=2.94F + 8.23U + 65.76R + 23.07G。从分配模式可以看出,真鲷能量收支各组分的分配率随温度显著变化,其中代谢分配率和排泄分配率随温度升高呈U形变化趋势,而生长分配率和排粪分配率则恰恰相反。由于不同温度下真鲷的代谢能分别占了同化能的69.72%~93.28%,生长能则占6.72%~30.28%,故与其他鱼类相比,真鲷基本上属于低生长效率、高代谢消耗型鱼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