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棕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后代与棕点石斑鱼低氧耐受能力初步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与蓝身大斑石斑鱼(E.tukula,♂)杂交后代(简称金虎石斑鱼)和棕点石斑鱼的低氧耐受能力,采用封闭式呼吸室测定棕点石斑鱼和金虎石斑鱼幼鱼的耗氧率与窒息点,在正常溶氧[(5.71±0.31)mg/L]和溶解氧下降至4.0 mg/L、3.0mg/L、2.0mg/L、1.0mg/L、0.4 mg/L 处 1h 后以及恢复正常溶氧水平3 h后,采取棕点石斑鱼和金虎石斑鱼幼鱼的肝脏组织,测定其部分抗氧化酶活性与能量利用的相关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31.18±0.38)℃时金虎石斑鱼幼鱼的耗氧率为0.16mg/(g·h),显著高于其母本棕点石斑鱼幼鱼(P<0.05);棕点石斑鱼与金虎石斑鱼幼鱼的窒息点分别为0.22 mg/L、0.24 mg/L,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溶解氧浓度下降和复氧的全过程中,棕点石斑鱼幼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和乳酸(lactic acid,LD)含量以及金虎石斑鱼幼鱼肝脏中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GSH-Px、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LDH酶活性变化显著(P<0.05),但棕点石斑鱼肝脏中T-AOC和CAT活性和金虎石斑鱼肝脏LD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复氧3 h后,棕点石斑鱼肝脏中的SOD活性升高16.7%,GSH-Px活性升高42.5%,LD含量升高2.8%,均显著高于常氧对照组水平(P<0.05),而金虎石斑鱼除GSH-Px活性没有恢复至对照水平外(P<0.05),其余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溶解氧变动的过程中,金虎石斑鱼肝脏SOD、GSH-Px、CAT以及T-AOC活性激活程度分别达到29.1%、17.9%、42.4%、76.0%,均高于棕点石斑鱼肝脏中相应抗氧化酶活性激活程度的最大值.研究结果表明,金虎石斑鱼相对于棕点石斑鱼耗氧率略高,且其低氧耐受能力较好,可以进行大规模高密度养殖;在受到缺氧胁迫后,金虎石斑鱼较棕点石斑鱼能够更高效地激活抗氧化防御系统,且金虎石斑鱼在受到低氧胁迫后比棕点石斑鱼有更好的恢复能力.

关键词: 棕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耗氧率;窒息点;低氧耐受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USRP1和WBX平台的气象卫星云图接收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电子质量 2022

摘要:天气变化对鱼类养殖和渔业生产作业均有较大影响,为了实现快速的天气预报,该文探讨了使用一种软硬件结合的嵌入式系统来达到快速显示天气云图,能够把大气的变化显示到PC机上的目的。接收的气象数据来自允许民间私用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卫星,硬件方面主要使用USRP1与WBX平台实现变频滤波,信号调制,改变采样率,功率放大,在PC上显示云图,在开发方面软件主要依赖国外的开源代码,可以完全自主改动,可控性强,开发成本低,短期内能够实现气象云图的快速显示,长期能够预测天气,监测气候变化等等。

关键词: GNU radio USRP1和WBX平台 图像解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滆湖鱼类群落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水产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滆湖鱼类群落现状及动态,于2017—2018年在该湖设置16个采样点,使用多网目刺网和地笼对鱼类群落进行了周年季度采样,同时测定各采样点的水温(WT)、水深(WD)、透明度(SD)、pH值、叶绿素a(Chl.a)、总氮(TN)和总磷(TP)等环境因子,定量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特征、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期间共采集鱼类36种,隶属4目8科.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刀鲚为优势种,鲢和鲫为常见种.在3种生态类群中,定居型鱼类物种数最多(83.3%);在5种功能摄食群中,杂食性鱼类物种数最多(47.2%),鱼类物种组成在月份间和空间上均无显著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单位努力捕获数量(NPUE)、丰富度指数(R)、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季节性差异显著,但单位努力捕获重量(BPUE)在季节间无差异,以上5个参数中仅R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水温和TP是影响鱼类物种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滆湖鱼类多样性下降明显,物种组成和产量发生了明显变化,推测与水质污染导致的水草急剧退化、增殖放流、过度捕捞和江湖阻隔有关.

关键词: 浅水湖泊;鱼类群落;时空动态;环境因子;多元统计分析;滆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鳢后备亲本体质量与形态性状间的关系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斑鳢体质量与形态性状间关系,为提高斑鳢亲本选育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1165条斑鳢后备亲本,指标包括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头长(X3)、吻长(X4)、眼径(X5)、体高(X6)、肛门处体高(X7)、尾柄长(X8)、尾柄高(X9)共10个性状。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性别鉴定后,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雌雄斑鳢体质量与形态性状间关系,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1165条斑鳢包含雄性711条、雌性454条。雌雄斑鳢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下同),通径分析显示,雄性斑鳢体长对体质量影响最大,其次为体高、尾柄高、肛门处体高、尾柄长和眼径;雌性斑鳢体长对体质量影响作用最大,其次为肛门处体高、尾柄高、眼径和尾柄长。对雌雄斑鳢分别建立多元回归方程,雄性斑鳢多元回归方程为Y=-484.547+21.628X2+21.577X7-130.000X5+54.475X9-33.605X8+32.055X6,雌性斑鳢多元回归方程为Y=-503.361+24.994X2+31.786X7+56.763X9-38.272X8-83.860X5。检验回归方程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将斑鳢形态性状带入回归方程得到预测值。对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回归方程可用于斑鳢的选育及实际生产工作中。【结论】在斑鳢生产及选育过程中应以体质量为首要考虑因素,并综合考虑体长、体高、尾柄长和尾柄高的影响,以期获得优良性状的个体。

关键词: 斑鳢 形态性状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背景下农业科普期刊特色栏目建设-以《科学养鱼》为例

农学学报 2022

摘要:创建特色栏目对提升农业科普期刊影响力,实现"错位竞争"、"特色办刊"具有重要意义,可使农业科普期刊具备一定程度"不可替代"的内在品质.《科学养鱼》"特别策划"栏目以记录行业进程、服务渔业经济为特色,遵循国家政策导向,突出策划意识,关注热点,在气象灾害应急、渔业食品安全、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公司+渔业"经营模式等的信息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果表明,特色栏目的成功,对推动《科学养鱼》的品牌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办刊实践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普期刊;栏目;特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办刊实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新品种建鲤2号育种与养殖技术(下)

科学养鱼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3.产卵(1)鱼巢制备。鱼巢常用材料为棕片和柳树根等,鱼巢经清洗、消毒、晾干备用。鱼巢消毒可用浓度5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分钟。(2)产卵池。产卵池应注排水方便、环境安静、水质清新、阳光充足,面积2~5亩,水深80~100厘米。注水前应彻底清塘,进水需经孔径0.25毫米的筛网过滤,池边和池内无杂物。(3)自然产卵。选择天气晴朗、水温适宜时进行人工催产,效应时间控制在晚上10时至清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候变化对海洋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多个方面,而鱼类群落结构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是探索海洋生态系统演变规律的关键点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概述了气候变化引起的温度、盐度、CO2浓度、海平面高度、溶解氧以及海流等的改变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并以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 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等典型气候现象为例,探讨了鱼类群落对典型气候现象的响应,讨论了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期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和制定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鱼类群落结构 太平洋十年涛动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韩渔业协定》实施20年执行情况及问题对策研究

中国渔业经济 2022

摘要:《中韩渔业协定》(以下简称《协定》)是中韩两国在未实现海域划界的情况下,就两国渔业问题做出的临时性和过渡性安排,为中韩两国间的渔业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整理20年来1《协定》的执行情况,发现《协定》执行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韩国持续缩减中国入渔规模,不断增加入渔限制条件,频繁抓扣中国渔船等.文章通过分析20年来《协定》框架下中韩两国的相互入渔情况,查找存在问题,提出《协定》执行的建议,为中韩渔业合作和涉韩渔船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韩渔业协定 入渔 涉韩渔船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沥青-级配粒料铺面在境外欠发达地区港口上的应用

水运工程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沥青铺面以沥青混合料面层-水泥稳定碎石(水稳)基层结构为主,而境外欠发达地区通常缺乏稳定的原材料供应,自建水稳拌合站亦相对困难,水稳的施工质量、进度往往难以保证.为解决该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水稳替代材料.综合分析适用性、原材料供应等因素,选择级配粒料为替代材料,并合理分析转换系数、优化级配粒料层厚度,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和风险,确保质量、进度、成本可控.以南亚某港口项目采用沥青-级配粒料铺面结构为例,介绍该型铺面结构在境外欠发达地区的应用.实施效果表明:级配粒料压实性好,沥青表面无裂缝、车辙,道路无明显差异性沉降.

关键词: 沥青铺面;转换系数;水稳;级配粒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州湾中上层小型鱼类早期资源量动态及其外在驱动因素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上层小型鱼类鱼卵或仔稚鱼是渤海莱州湾各调查时期主要产卵季节鱼类早期资源主体成分。基于历史调查资料并结合补充调查构建莱州湾鱼卵、仔稚鱼及其生境因子调查数据集,通过数理统计分析从数据集中提取中上层小型鱼类早期生活史生境要素信息;采用Arc GIS软件绘制各种不同年代产卵(育幼)场分布图;运用时间序列和典范对应分析阐明其早期资源生态密度(EDN-ELH)与太平洋年代际变率(PDO)、多变量ENSO事件指数(MEI)、黄河月入海径流量(MRYR)和渤海捕捞强度(FEBH)等因子关联性。结果显示,莱州湾中上层小型鱼类产卵活动集中于年内升温期,产卵适温盐范围相对较广;产卵(育幼)场时空分布受外海高盐水和黄河冲淡水势力相互消长影响并具种的异质性,鳀(Engrauli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1,1846)除外,各种鱼类低盐河口近岸产卵特性明显,同种仔稚鱼较其鱼卵呈明显近岸分布趋势。莱州湾中上层小型鱼类EDN-ELH及其产卵(育幼)场分布处年际和年代际波动中。相较20世纪80年代,鳀、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6)]和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 (Bleeker,1854)]EDN-ELH显著降低,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 (Bleeker,1849)]显著升高,黄鲫[Setipinna tenuifilis (Valenciennes,1848)]和沙氏下鱵[(Hyporhamphus sajori (Temminck et Schlege1,1846)]保持相对稳定。PDO和MEI指数“暖位相”期鳀和沙氏下鱵EDN-ELH较高,“冷位相”期赤鼻棱鳀、黄鲫、青鳞小沙丁鱼和斑鰶EDN-ELH较高。MRYR对各种鱼类(黄鲫和赤鼻棱鳀除外) EDN-ELH变动影响显著(P<0.05),与鳀、斑鰶和青鳞小沙丁鱼EDN-ELH负相关,与沙氏下鱵正相关。捕捞对鳀和斑鰶EDN-ELH影响尤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休渔期”外对其产卵群体高强度捕捞。本研究通过阐释莱州湾中上层小型鱼类早期补充量动态及种群“上行控制”和“下行控制”因素,旨在深入探究渤海中上层小型鱼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关键机制。

关键词: 莱州湾 中上层小型鱼类 早期资源密度 鱼卵仔鱼 长期变化 黄河月入海径流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