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块状红糖烘干工艺条件优化与品质评价
《福建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按照榨汁、澄清、熬煮传统红糖的加工工艺制作成块状红糖,每块重量为8g,每块体积参数为长度×宽度×厚度=2.9cm×1.8cm×0.8cm,利用鼓风干燥技术对红糖烘干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分析了烘干时间、物料大小和烘干温度等因素对红糖水分失重的影响,结合色泽、香气、滋味和口感评价,确定了各因素的最佳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L9 (33)正交试验,优化块状红糖的烘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块状红糖烘干工艺的影响依次表现为物料大小>烘干温度>烘干时间,块状红糖最优烘干工艺为烘干时间20h、物料大小1/2和烘干温度55℃,在此最优烘干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块状红糖色泽自然均匀呈红褐色,口感纯正,具有红糖的芳香味。


福建省县域经济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对2008—2018年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进行时空演化分析,并结合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工具进行空间关联性和差异性分析,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确定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并对各因素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不断提升,但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②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高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各县域之间经济发展关联性较强;③除消费水平对县域经济发展为正向作用,其余影响因素的作用有正有负,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异明显.最后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可通过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投资、合理管控财政支出、提高城镇化质量等途径.
关键词: 县域经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影响因素;时空演化;福建省


标准拥挤度在黄龙病田间分布格局评价的应用
《东南园艺 》 2021
摘要:以样方容量m为参照系对平均拥挤度M*算法进行无量纲化修正M*=[∑xi(xi-1)]/[(m-1)·∑xi],称标准拥挤度(Standard crowding,M*),并依此研究柑橘黄龙病(HLB)病株田间分布格局,为田间巡检柑橘黄龙病植株提供导向性建议。同时定义:个体无间隔相邻为聚集,个体间隔1个体位相邻为半聚集;并由无限单样方的最大非聚集与最大非半聚集个体数推演M*≥0.1111、0.25、0.50为绝对半聚集、绝对聚集、半饱和聚集。结果表明,M*与柑橘黄龙病发病率HLB%极显著正相关r=0.8041、P=1.9E-5、n=20;HLB%由初发期的1.25%至盛发期的47.97%,其病株田间分布格局依次由非聚集、半聚集,逐步向聚集、半饱和聚集发展,即外源远距入侵呈非聚集随机分布而内源侵染则呈聚集分布。回归模型M*=0.0872×Sqrt(HLB%),F=220.20、P=6.6E-12、n=20,当HLB%>1.62%、8.22%时,病树分布格局呈半聚集、聚集态势,可作为田间调查评估参考。HLB由初始期至盛发期、衰亡期,病树田间分布格局逐渐由非聚集、半聚集,向聚集、半饱和聚集过渡。标准拥挤度M*可作为生物聚集度评价的共享范式。


不同太子参组分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21
摘要:采用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太子参提取组分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效力差异。文章采用"PICO"检索策略检索国内外数据库,采用Stata、ADDIS软件考察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10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Meta分析显示太子参多糖、皂苷和粗提取物对小鼠机体免疫力水平均有提高作用(P <0.05);网状Meta分析显示:太子参皂苷对提高小鼠吞噬指数具有最优效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1.50,95%CI(0.71,2.28),P <0.05];太子参多糖、皂苷提高小鼠免疫器官脾脏指数均优于空白对照组和太子参粗提取物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77,95%CI (0.27,1.31),P <0.05],[MD=0.71,95%CI(0.01,1.50),P <0.05]。太子参多糖对提高小鼠免疫器官胸腺指数具有最优效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70,95%CI(0.11,1.34),P <0.05]。排序概率图显示太子参皂苷提高小鼠吞噬指数的概率最大;太子参组分提高小鼠免疫器官脾脏指数的概率由大到小为:粗提取物>多糖>皂苷;太子参组分提高小鼠免疫器官胸腺指数的概率由大到小为:皂苷>多糖>粗提取物。基于现有文献显示太子参组分可提高小鼠免疫力,且太子参多糖和皂苷临床表现效力最佳,为循证太子参多糖和皂苷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有效组分提供依据,更为其进一步精准开发太子参中药资源提供借鉴。


粳稻云引稻瘟病抗性近等基因系与免疫应答相关的LRR-RLKs差异基因分析
《科学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广谱抗稻瘟病品种云引与普感稻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ijiangxintuanheigu, LTH)构建的近等基因系抗、感病子代基因组重测序的差异基因中,从与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相关的分类单元里得到8个基因序列有差异的基因.它们都为编码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并聚集于11号染色体的邻近位置,且与已知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具有一定同源性.为进一步探究这些类受体蛋白激酶类基因在稻瘟病抗性中可能发挥的功能,我们分析了这些基因的结构、进化及抗感子代间的序列差异类型,同时还分别采用离体和喷雾接菌的方式对云引和LTH进行稻瘟病接种并取样.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发现,部分基因能受到稻瘟病菌的诱导,推测它们可能在水稻对抗稻瘟病病菌中发挥一定作用,为进一步挖掘稻瘟病相关抗性基因奠定基础.
关键词: 近等基因系 免疫应答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类受体蛋白激酶 稻瘟病


不同基质对石斛兰分蘖率和新芽高度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石斛兰品种棱粉条纹生长的栽培基质,采用不同配比的发酵松树皮与珍珠岩为栽培基质,以纯水苔种植为对照,研究不同的基质配方对棱粉条纹的分蘖率和新芽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6月、8月份,发酵松树皮∶珍珠岩=10∶2栽培基质下棱粉条纹的分蘖率较高,与发酵松树皮∶珍珠岩=10∶1、纯发酵松树皮、纯水苔之间差异不显著。在5月和6月,发酵松树皮∶珍珠岩=10∶3栽培基质下棱粉条纹的新芽高度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他处理在各月份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发酵松树皮∶珍珠岩=10∶3栽培基质下的棱粉条纹具有最高新芽高度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分蘖率。因此,发酵松树皮∶珍珠岩=10∶3基质配方最有利于棱粉条纹的分蘖和新芽的生长。


基于单片机的杀虫灯智能控制器设计
《江苏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决传统杀虫灯自动化程度不高、人工计数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利用单片机技术研制一种集电击计数、电网清理、故障检测保护于一体的杀虫灯智能控制器。系统介绍了杀虫灯系统结构、控制器电源电路、单片机主电路、低压端电流采集电路、输入/输出(I/O)口的控制电路、电网清理状态检测电路、逻辑信号输出电路等以及软件设计。通过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利用高压电网杀灭害虫所产生的电流变化量进行灭虫计数,在虫害暴发时可以实现异常虫情报警,为大田精准施药、减少施药提供数据参考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 单片机 杀虫灯 电击计数 电网清理 故障检测 智能控制器


一例七彩山鸡异刺线虫感染的临床诊断及其分子生物学鉴定
《中国动物检疫 》 2021
摘要:为确诊一例七彩山鸡疑似感染寄生虫死亡的原因,使用剖检、光镜形态学检测、HE病理染色观察等方法进行了临床诊断,使用PCR技术对获得的虫体18S rRNA进行扩增,鉴定感染虫体类型。剖检发现,病禽肠道黏膜内有细长白条状的线虫体寄生,感染数量较多,肝、心等部位未见明显病变;形态学检测发现,该线虫具有较为典型的尾刺结构。结合剖检症状和形态学鉴定,初步判断病禽感染的消化道线虫为异刺线虫。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虫体寄生的肠道黏膜出现损伤及炎性症状;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该线虫18S rRNA的PCR扩增条带大小为760 bp,同源性与鸡异刺线虫(DQ503462.1)最接近。经综合诊断,判定异刺线虫感染是导致本次七彩山鸡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次分析鉴定的虫株与家禽源异刺线虫同源性较高,表明七彩山鸡感染的异刺线虫可能来自鸡等普通家禽。这提示,散养特种禽应定期驱虫,加强禽舍卫生清扫,尽量避免与普通家禽混养。


日本刀角瓢虫对不同叶毛密度茄子品种的产卵选择性
《昆虫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产卵是昆虫发育过程中繁衍后代、维持种群数量的重要环节。在前期研究发现日本刀角瓢虫Serangium japonicum喜欢在茄子Solanum melongena叶片上产卵的前提下,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日本刀角瓢虫对不同叶毛密度茄子品种的产卵选择性,以期进一步明确植物叶毛介导的日本刀角瓢虫产卵选择机制。【方法】观察日本刀角瓢虫雌成虫在4个茄子品种(黑到底、黑妞、日友长直壮、络星)叶碟和植株上的产卵选择性,测定不同茄子品种上日本刀角瓢虫后代的生长发育及成虫的繁殖力、捕食能力和对叶片的附着力,观察4个茄子品种叶片背面超微结构,测定日本刀角瓢虫雌成虫对茄子叶片的气味选择,测量茄子叶片上烟粉虱Bemisia tabaci卵粒的长度和宽度,测定日本刀角瓢虫卵被其雌成虫的同类捕食风险。【结果】日本刀角瓢虫偏好在黑到底上产卵,后代个体在黑到底品种上总发育历期(15.41±0.21 d)最短,亲代单雌产卵量(877.44±15.27粒/头)最高。但是,日本刀角瓢虫的产卵量占比与子代生长表现(发育历期、存活率和成虫体重)和成虫生存表现(繁殖力和捕食能力)均无显著相关性,而与叶片背面叶毛密度和长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日本刀角瓢虫在茄子叶碟上的产卵量占比与日本刀角瓢虫雌成虫附着力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日本刀角瓢虫雌成虫附着力与叶毛密度显著正相关,而与亲代生长表现无显著相关关系。茄子叶片气味、猎物质量以及被同类捕食风险均不显著影响日本刀角瓢虫的产卵选择。【结论】茄子叶片背面叶毛密度及叶毛介导的日本刀角瓢虫附着力在日本刀角瓢虫对茄子叶片的产卵选择性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日本刀角瓢虫 产卵选择 叶片 叶毛密度 选择性-生长表现假说 附着力


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福建农业学报 》 2021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害虫,可对近180种农作物造成破坏,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能力强,成虫一晚能飞100 km以上,迅速传播。其自2019年入侵我国,已在26个省发现入侵和为害,并呈继续北迁的趋势,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将是一项长期重大的任务。目前,国内外对草地贪夜蛾防治主要以化学农药为主,但易致使其产生抗药性和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开发有效、低风险的防控方法以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治理成为研究热点。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有效替代化学防治的经济、环保的防控措施,主要是利用天敌昆虫(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线虫、病原真菌、病毒)、植物源农药及性信息素等对害虫进行科学防治。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概况,以期为今后科学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生物防治 天敌昆虫 病原微生物 植物源农药 性信息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