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城西滩生态农业农户发展经营模式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态农业农户发展模式是以户为单位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包括耕地合理种植作物、显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根据城西滩灌区农户家庭人口、劳动力人口、水浇土地种植面积及经济基础条件等,分原住户和吊庄移民户两种类型建立以种(植)为主"种、养"结合型、以养为主"种、养"结合型和"种、养、副"结合型3种模式。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实现生态、生产条件的根本改善和经济的总增长,显著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宁南山区典型旱作农耕地土壤特性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宁南山区3种典型耕地坡耕地、川道地和水平梯田进行了物理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表现为坡耕地>水平梯田>川道地,坡耕地土壤容重比水平梯田高9.24%,比川道地高14.04%。土壤团聚体总体表现为川道地优于坡耕地,坡耕地比水平梯田略好。土壤总孔隙度川道地为53.03%,水平梯田为50.54%,坡耕地为49.84%。毛管孔隙变化不大,非毛管孔隙,坡耕地小于川道地和水平梯田,土壤透气度川道地>坡耕地>水平梯田。0-80 cm土层土壤饱和持水量川道地>水平梯田>坡耕地,在耕作层则是坡耕地>川道地>水平梯田。毛管持水量坡耕地>川道地>水平梯田,田间持水量坡耕地>水平梯田>川道地,在0-40 cm则表现为坡耕地>川道地>水平梯田。土壤入渗趋势均表现为幂指数方程变化,土壤稳渗速率川道地为0.69 mm/min,坡耕地为0.64 mm/min,水平梯田为0.46 mm/min。


宁夏半干旱地区梯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平梯田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实现旱作区农业高产与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我国梯田建设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分析和总结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彭阳县水平梯田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定点观测,分析,阐述梯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的4个时期和垂直变化的3个层次变化规律。提出了不同时期梯田的水分情况为作物栽培提供依据。


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 et Li)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的室内测定
《植物保护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枸杞木虱是枸杞生产中4种严重害虫之一,在室内测定了枸杞木虱各虫态及整个世代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卵期有效积温为90.2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7.2±2.4)℃;幼虫期的有效积温为291.8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8.4±2.9)℃;整个世代有效积温为547.6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7.9±2.0)℃。宁夏地区的年发生理论代数为3~4代,与实际观察结果基本吻合。


中国面条的标准化实验室制作与评价方法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标准化的实验室制作与评价方法是面条品质改良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原商业部SB/T10137-93面条制作与品尝评分标准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对面条制作过程中的适宜加水量、和面时间、压片和煮面方法进行了研究,制定出我国面条的标准化实验室制作方法与评价系统。具体程序如下:以加水后面团水分含量为35.0%来确定最适宜加水量;通过低速(1 min)、快速(2 min)、低速(2 min)三个搅拌过程完成和面;在压面机上压片八次,并在最后一次压片时切成面条;在等量(2 L)水中用相同时间(6 min)煮等量(150 g)面条,煮面结束立即把面条放入冰水中冷却2 min。改进后的评价系统为色泽15分、外观10分、软硬度20分、粘弹性30分、光滑性15分、食味10分;以雪花粉为对照,将待评样品与对照相比后给出适宜分值。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优于SB/T10137-93标准。
宁南黄土丘陵干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态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结合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半干旱退化山区生态农业建设技术与示范”专项,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根据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和相关雨水集蓄资料,计算了彭阳中庄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结果表明:(1)示范区雨水资源最大理论潜力为5491000m3,目前就地利用、异地利用和叠加利用3种利用方式的比例分别为36.85%∶1.47%∶61.67%;(2)示范区雨水资源可实现潜力为5479732.3m3,占全流域雨水资源潜力的99.79%;(3)目前试区雨水资源现实潜力量为3863997m3,仅占可实现潜力量的73.43%。从试区雨水资源的可实现潜力来看,还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不同水肥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品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强筋春小麦品种宁春4号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传统灌溉和节水灌溉条件下,有机肥处理、增氮处理和减氮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在传统灌溉条件下和节水灌溉条件下,与有机肥处理相比,增氮处理和减氮处理不仅能提高籽粒产量,而且能提高小麦的品质;(2)在传统灌溉条件下,与增氮处理相比,减氮处理能使籽粒产量提高2.9%,使沉降值提高3.6 mL,且降低了0~180 cm土层的NO3--N含量;(3)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与增氮处理相比,减氮处理的沉降值提高3.3 mL,且降低了0~30 cm土层的NO3--N含量。
关键词: 春小麦 水肥处理 产量效应 品质效应 NO3--N含量

